時間:2010-04-19 點擊: 次 來源:互聯網 作者:不詳 - 小 + 大
每個人心靈的深處,都有一盞光明的燈。只要肯努力、肯立志、肯腳踏實地地生活和工作,那盞光明的燈便能大放異彩。它給人溫暖,給人信心,助長志氣,照亮前程。 心燈是無形的智慧,是活潑的響應能力,是能克服煩惱、使人自在的積極心志,而不是迷信者在家里點的一盞燈。如果家里需要點一盞禪燈,也必須明了那盞燈是一種象征,它在提醒自己:要經常維持智慧的明亮,心神的愉悅,待人處世的清醒。 德山是唐朝時代的高僧,他年輕時由四川來到湖南,跟鼎鼎有名的龍潭禪師學佛。一天晚上,他陪師父閑聊,不覺已到深夜。德山離開老師的茅棚,因天色很黑而折了回來。龍潭于是點了一盞燭火給德山。正當德山要去接時,龍潭忽然把火吹熄,就在這時候德山大悟,而向龍潭禮拜。 龍潭說:“你見到什么?” 德山說:“從今以后再也不疑天下老和尚說的話。” 第二天德山便離開他的老師,繼續行腳參訪去。龍潭對其他弟子說: “他的心志有如金剛一般,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將來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 后來德山成為禪宗大師,培養了許多高足。你也許想知道德山在火把被吹熄時見到什么。很明顯的,他見到了獨立不依賴的自由性;所以龍潭才會說,他具備金剛不惑的獨立思考,“牙如劍樹,口如血盆”表示他能辯破邪說,破除迷信,而能高顯生活的真理。 人最忌諱的就是失去光明的心智,漸漸被黑暗的罪惡所包圍;最可怕的是步上貪婪、暴力和癡迷。這使人失去理性和情性,而最后心靈卻完全黑暗。 明與暗不是日夜的明暗;在光天化日之下仍有人為非作歹的昏黑,深夜時仍有人會綻放雪中送炭的光明。光明不是在佛龕上點燈點燭,而要在自己心中綻放覺醒的牟尼珠光。 昏黑是什么?消極的一念就是。消極的思想,逃避的態度,貪婪的欲念,都是消極;惡習氣、壞脾性、壞情緒也是消極,這都會導致心智的昏聵。 光明是心靈無障礙的自由。自由不是現代人所說的“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這是縱欲而不是自由,是物欲色相的奴隸而不是自由的主人。真正的自由是能完全自我控制,是心靈上的自由,是清醒與覺悟。 唐朝的仰山禪師在悟道前問他的老師溈山說:“什么是真佛住處?”這話的意思是說,如何才能證悟成佛,溈山當然知道要告訴他,佛唯有醒覺的光明性才能契會到。但他沒有這樣明說,卻用過程來表達,那就更加生動了,他說: 以思無思之妙, 反思靈焰之無窮。 這里所說的無思是指不被刻板的觀念所限,不受消極的惡習氣所染,那就有光明自在的思想。這正是《六祖壇經》所說: 去除執心, 通達無礙。 所以禪者從無思的自由性中試著點燃自己的心燈。 |
上一篇:耽誤你趕路的往往是你鞋里的沙子
下一篇:人生莫忘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