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龍王寨概況 龍王寨地處營山縣城東南的涼風(fēng)、柏坪鄉(xiāng)境內(nèi),平均海拔600余米。地勢較高,地理位置獨特,區(qū)域小氣候明顯,屬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因山勢峰巒疊嶂,四面陡巖峭壁,懸崖萬仞,從遠處遙望,儼然一條天然石龍,頭東尾西盤臥于此,而得名龍王寨,聞名于海內(nèi)外。 龍王寨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十分便捷,擬開發(fā)的龍王寨森林公園,其中心景區(qū)距營山縣城約17公里。 前期規(guī)劃擬建的龍王寨森林公園,東至帽合山,西至斷頭寺,南起半邊山,北到永寧寺,東西寬約3.5公里,南北長約7公里,幅員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龍王寨以奇山異水而著稱于世,林地面積3630畝,其中森林面積1700畝,成片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綿延數(shù)公里,龍王湖水域面積200余畝,以狹長、幽深、水秀而名,大大小小的山間湖泊星羅棋布,猶如顆顆璀燦的珍珠,是休閑、垂釣的好去處。龍王寨上的青山綠水、農(nóng)田、農(nóng)舍相映成趣,組成一幅美麗動人的高山田園風(fēng)景畫。 二、龍王寨主要旅游資源 龍王寨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南國主要作物這里都能盛產(chǎn),一年四季花果飄香,有珍稀動植物天然王國之稱。從古到今,從京城到地方都有龍王寨人驕人的業(yè)績。龍王寨是一塊有待開發(fā)的處女地。其主要的旅游資源有: 1、森林資源:龍王寨有林地面積3630畝,其中森林面積1700余畝,延綿十余公里,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猶如天然氧吧,是人們休閑,進行森林浴、森林療養(yǎng)的好地方。 2、珍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龍王寨的各種動植物種豐富,有馬尾松、美國的溫地松、冷杉、油桐、茶樹、白臘、花斑竹等,各種古樹也不少見,如有樹齡500年以上需五人牽手合圍的樟腦樹,200余年需三人合圍的相思樹,有生物活化石之稱的銀杏,世上極為少見的紅桂花樹,百年以上樹齡,屬林業(yè)部門重點保護的有十余棵,五十年以上樹齡的更是難以計數(shù),早春三月,杜鵑花開,各種山花爭奇斗艷,到處馨香撲鼻,惹人陶醉;雨后林間,蘑菇朵朵,星星點點,好似百萬傘兵突降。過去山中虎、豹、狐貍、野豬、野山羊等時常出沒于林間,成群的野鴿、野雞、野兔多如牛毛,大有深山老林,狹谷震蕩,林濤怒吼之勢。現(xiàn)雖數(shù)量減少,有些動物已難見其蹤影,但仍是野生動物樂園。 3、氣候獨特:龍王寨地處中亞熱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受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的影響,日平均氣溫比周圍地區(qū)低3—5度,年平均溫度15度,區(qū)域小氣候優(yōu)勢明顯,是春秋觀光、夏季納涼、冬日賞雪的好去處。 4、自然景觀:龍王寨以奇山秀水而揚名四方,若從千佛巖、永寧寺、關(guān)口坪、任家坪、帽合山等處眺望龍王寨諸峰,有的如大象、奔馬、金牛、獅子,形狀各異,高低、大小、遠近、險峻各不同。藍天、白云襯托下的龍王寨,山青、水碧、茂密的原始森林,松柏參天,如若春和景明,山上是風(fēng)和日麗,山下是霧氣升騰,云霧繚繞,猶如蒼海茫茫,可見蒼海桑田,云蒸霞蔚,頗為壯觀,讓人心曠神怡。有凌空欲飛的帽合山,陡峭絕壁的白石巖,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南天門,遠觀日出的永寧寺。若傍晚,或皓月當空,選擇恰當?shù)囊朁c遙望龍王寨諸峰,其山勢雄偉挺拔,有迎面撲來之感,欲倒合擾之勢,讓人不寒而栗。白日觀之,猶如“九龍捧圣”,景象頗為壯觀,龍王湖以幽深、狹長、水碧而著稱,大大小小的山間湖泊星羅棋布,羅家山國有森林,林海浩蕩,松湖赫赫,不絕于耳。登高帽合山,其山勢雄偉,懸崖絕壁,溝壑千尺,讓人驚心動魄,此時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除此之外,還有大梁子山、龍王寨梁子山、白石巖、寫字巖、古佛洞、觀音崖,大大小小的溶洞巖穴,其景色美不勝收,讓人留連忘返。 5、水域資源:龍崗水庫即龍王湖占地200余畝,蓄水100余萬立方米,斷頭埡水庫占地50畝,蓄水近20萬立方米,大大小小山平塘20余口,猶如顆顆珍珠鑲嵌在龍王寨的崇山峻嶺之中,充分具備開發(fā)旅游、度假、垂釣、水上娛樂的條件。 6、歷史文化古跡:龍王寨有燦爛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跡眾多,以其寺畝、摩巖造像、石刻文化而著稱于天下,有些寺廟雖毀于明清戰(zhàn)火及文革,如龍王廟、斷頭寺、太平寺、寫字巖廟、金珠廟、觀音廟等,但仍可從其殘塬斷壁分辨出昔日的繁華,保存完好的永寧寺、禪林寺(柏坪境內(nèi))、古佛洞、寫字巖等千年古剎、壁畫、石刻,其建筑、繪畫、雕塑藝術(shù)之高,實屬罕見,顯示出龍王寨曾有過的繁華和歷經(jīng)歲月的蒼桑。白蓮教鏖戰(zhàn)營山駐扎龍王寨的戰(zhàn)事婦孺皆知,許仕友躍馬營山駐軍龍王寨留下的痕跡至今歷歷在目,被國民黨還鄉(xiāng)團搶殺的紅軍戰(zhàn)士及村蘇維埃干部的墳?zāi)梗笕藶榧o念革命先烈鑿寫的“紅軍巖”三個籮大的字現(xiàn)仍依稀可見。此處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地方。農(nóng)民領(lǐng)袖王三槐引軍攻打營山反敗落鍋槽(后當?shù)匕傩諡榧o念他的功績改名為王子槽)留下許多動人的歷史傳說與典故至今仍在流傳;胡宗南駐軍西橋,兵敗登高山確有史記無誤;國民黨第二十八軍師長喻茂瓊(文雅)于民國19年強行買下永寧寺構(gòu)建的行宮別墅至今保存完好(現(xiàn)南充市準備在此修建老干部療養(yǎng)中心);山上的石獅、佛象和十八羅漢保存完好。 三、主要景點簡介 龍王湖(龍崗水庫) 龍崗水庫是六、七十年代建的小(一)型水庫、水域面積200余畝,年蓄水量100余萬立方米,呈褲裙型,水庫以狹長、幽深、水碧見長,四周青山環(huán)抱,植被保護較好,緊靠有成片森林的羅家山、大梁了山,為水上娛樂項目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斷頭埡水庫 該水庫建成于七十年代,龍崗水庫的配套工程。水域面積50余畝,年蓄水20余萬立方米,該水庫三面環(huán)山,地勢較高,四周植被保護較好,可開發(fā)垂釣、水上運動項目。 羅家山 羅家山占地300余畝,方圓2.5公里,山上地勢平坦,森林植被好,有馬尾松、美國濕地松、冷杉等樹種,樹齡均在40年以上,山上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林下有映山紅、蘭花草、野菊花、杜鵑花以及月季、野刺等,被保護的野兔、斑雞、錦雞等隨處可見,是人們運動、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龍王泉 龍王泉位于羅家山東側(cè)的巖穴下,是一天然水潭,潭深5米,冬暖夏涼,清澈見底,一年四季保持酒杯大小一股泉水,長流不斷,不受季節(jié)影響,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味道甘甜可口。相傳有一對金鯉魚,不能忍受大江大河的干旱之苦,遂飛躍于此,躲避旱災(zāi),故此譚有鯉魚躍龍門之說。 龍王寨子山 龍王寨子山位于涼風(fēng)與柏坪鄉(xiāng)的交界處,面積約250余畝,山上原來有老百姓為祈求豐年修建的龍王廟,此寺廟毀于明末清初,現(xiàn)在寺調(diào)遺址仍然歷歷在目,整個山寨三面懸崖峭壁,怪石林立,森林植被保護好,是登高望遠、從事攀巖運動的好地方。 帽合山 帽合山位于涼風(fēng)與柏坪鄉(xiāng)的交界處,山上為涼風(fēng),山下為柏坪,幅員面積50余畝,整個山形形如馬鞍,最高處好像戴著一頂盔式帽,高高聳立在那里,故起名為幗合山,整個山勢險峻挺拔,遠望是永寧寺、千佛寨、譚家山,下看是萬丈懸崖,使人驚心動魄,森林植被保護好,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開發(fā)潛力,是觀賞龍王寨美景的好去處。 古佛洞 古佛洞位于龍王寨的白石巖與柏坪交界處的涼風(fēng)鄉(xiāng)一側(cè),為明崇禎四年建造,洞高七尺,洞內(nèi)有摩巖造像,洞外絕壁尚存的石佛身高六米,形象生動逼真,古佛左側(cè)斗大一個“福”字,寫得龍飛鳳舞,據(jù)考證古佛洞外原來建有古佛廟,每逢初一、十五,香客不斷,后來寺廟被毀,只留下現(xiàn)在的古佛洞和文革期間未被毀壞的石佛供人朝拜,濃郁的佛教文化,具有極大的史學(xué)價值。 永寧寺 永寧寺位于柏坪南天門的永寧寺山上,地勢開闊平坦,四周山勢險峻,壁高萬仞,是上龍王寨的必去之地,也是訖今為止保存得最好的一處寺廟,寺內(nèi)“永寧寺”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和一對石獅、三個佛象、十八羅漢保存完好。國民黨軍閥喻茂瓊曾將此處強行買下,改作行宮,同時大興土木,建造花園、果園、魚池、糧倉等。寺內(nèi)松柏參天,一年四季香飄萬里,游人如織,是避暑納涼的理想場所。 寫字巖 寫字巖位于龍王寨北面山坡,因古人題詩刻字于巖上而得名。巖上有二石洞,洞內(nèi)雕鑿有觀音童子像和文武二君像,造像栩栩如生。佛像兩邊各有楷書對聯(lián),刻字剛勁有力,入石三分。石巖前立有一石碑,乃清同治年間所造,碑上詳細記載了當年修建寫字巖廟宇時的情況。寫字巖上有一上山通道,在此建成有一雙重石寨門,寨門堅固雄偉。 金珠山壁鏡 在金珠山懸崖峭壁之上,有筆風(fēng)瀟灑、剛勁有力的“金珠山壁鏡”五個石刻題字,字大如籮,不知何時何人所刻,據(jù)當?shù)匕贇q老人傳稱,該字是石花自然形成的,歷代以來,曾多次有人進行試驗,鏟過之后又出現(xiàn),世上少見,曾吸引不少好奇之士前往觀賞研究。每逢三月踏青,九月重陽,更是游人絡(luò)繹不絕。 除此之外,在龍王寨還有溶洞、溫泉、巖穴民居、眾多的典故傳說等旅游資源,有待開發(fā)利用。龍王寨人民民風(fēng)淳樸,勤勞善良,富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在中國共產(chǎn)黨改革開放精神的鼓舞下,借助國家西部大開發(fā)的政策扶持,搶抓機遇,求實創(chuàng)新,正以極大的熱忱,誠招天下客商,笑迎八方賓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