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5-10 點擊: 次 來源:互聯網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940年,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家中(CFP供圖) 1938年,研究人員往“時間倉”里放置物品 愛因斯坦像 在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時間艙”里,愛因斯坦寫給5000年后的一封短信只占據了一個小小的角落。 其余的大部分空間里,裝著不同的布料、金屬、種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電話、電動剃須刀、丘比特娃娃,甚至還有一包萬寶路香煙。 這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為了迎接第二年將舉行的紐約世博會所準備的特殊禮物。為了配合當屆世博會“未來世界”的主題,他們決定在世博會場館地下,埋入一個裝有當代文明記錄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開。 制作這個容器的過程中,西屋電氣的主席安德魯·羅伯森曾鼓勵那些負責裝配的工人:“5000年后,當它再次醒來時,里面的內容會成為我們給遙遠后代的最好的禮物。” 這個穿越時空的禮物,有著鉻銅合金制成的外殼,看起來就像一個兩米長的巨大的子彈。它里面所裝載的,除了那些讓當時人們自豪的科學發明和日常用品,還包括一段紀錄片、存有超過1000萬字文檔的微縮膠片,以及三位“對時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給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不過,相比于為科技高速發展而自豪的普通人,這位“劃時代的物理學家”所表達的內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協調。他在信中寫道: “我們的時代充滿了創造性的發明,這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使用電能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能橫渡大洋,我們學會了飛行,甚至通過電波,我們能輕松地把消息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們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焦慮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們,總是過一段時間就要互相殺戮。這讓每個想到將來的人,都會充滿憂慮和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