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1-10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有次寺里來了一個年輕的施主,個頭不高,樣子比較瘦小,走起路來仿佛有些不方便,一瘸一瘸的。他的口才極好,和寺里的幾位師父談論經文,說得及其精彩,交談的時候,把我和戒傲也吸引了,專心地在旁邊聽講。 戒嗔忍不住插了幾句嘴,這位姓張的施主也注意到了戒嗔,便找了幾個問題和戒嗔討論。張施主的觀點很特別,但是每一句都合情合理。戒嗔問施主,是否是在家的居士? 張施主搖頭否定,他告訴戒嗔,其實他對佛門有所了解只有一年時間而已。 在旁邊聽講的人都很意外,一年之間居然可以對佛法有這樣的了解,領悟力可不一般呀。 張施主說他可不是什么天才,讀書的時候學語文,成績也只是中庸而已。 原來張施主一直在城里的一個國有單位上班,從事的工作是對飯店之類的企業(yè)進行檢查和監(jiān)督。 去年的這個時候,政府要求他們對一些大型飯店的廚房進行一次衛(wèi)生檢查。那天,他們抽中了一家規(guī)模很大的飯店,檢查前先打了一個電話打了過去,通知對方馬上要來檢查。 那家飯店雖然規(guī)模不小,但是廚房后堂的衛(wèi)生卻不是很好,聽說他們要來檢查,嚇得急忙組織了很多職工,突擊打掃衛(wèi)生。他們效率很高,短短的幾十分鐘就把廚房后堂的衛(wèi)生打掃得很干凈,地上也是光滑閃亮的。 張施主一行來到了飯店的廚房,由于剛剛打掃過,地上很滑,張施主重重地摔了一跤,大腿骨折了,在醫(yī)院住了很久,慢慢的康復了,只是很久了依然不能下床活動。張施主的一位朋友來看望他,怕他寂寞,帶了幾本佛學的書給他看。張施主開始只是有些興趣,反正也不能做其他事情,索性研究起佛學了,結果越看越入迷,越看越有心得。 一年之后,張施主已經可以活動了,佛學的知識也積累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可能正常狀態(tài)下的張施主未必有時間和精力靜心研究佛學,可是意外的事故反而讓他有了這個機會。 曾經有殘疾的施主問過戒嗔,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狀況。那么戒嗔也想回答他,也許你所做的事情會比常人要少一些,可是卻因此有機會把其他事情做得更好。 生活是公平的,每關上一扇門,就會有另一扇門打開。 有所短就有所長,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長處。 |
上一篇:第40個 厭惡洗碗的李施主
下一篇:第42個 元宵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