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1-03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約翰.納斯罕(JohnNesheim)是美國知名的創業教練,不但指導過惠普、朗訊等知名企業的內部創業、輔導過許多新創企業,他的《非常競爭優勢》一書,更是各地創業人不可不讀的經典教材。 納斯罕參與大、小的創業過程,對於新經濟的創業風潮,有非常深入的觀察與體會。 在這一次的網路泡沫后,我們特別請教納斯罕,請他由創投的角度,分析網路未來的發展趨勢;請他由創業教練的角度,分享硅谷的創業經驗;更請他站在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創業者的角度上,分享到底該如何看待失敗、如何從失敗中學習的心情。 Q:許多網路公司將他們的業務重心從內容移轉到系統,從B2B到B2C,就您以創投的角度觀察,網路的下一波熱潮是什么? A:下一波叫作“Evernet”,人們不論身在何處,使用哪一種工具,可以和任何人進行溝通。這是一個新的紀元,網路時代就要宣告終結,屆時,溝通工具會超越呼叫器和手機,并且轉換到一種新的溝通模式,會有更多的創業公司會出現,許多會成功,至於臺灣會有多少個,很難說? Q:誰是下一波網路經濟的贏家? A:在“Evernet”時代獲勝,需要憑藉著一種“獨家秘方”,就像老祖母有她祖傳的食譜來烹煮你最愛吃的食物。另外,在“Evernet”時代,需要精確的創業行銷,從零開始,講究絕對原創的點子。 Q:對於想要成功的人,網路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戰場,但是還是有許多家企業失敗了。就以你輔助創業公司的經驗來看,許多創業公司的老板應該從這一波大震動中學習到什么?員工該學到什么? A: 第一、時代不斷轉變,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無所謂好或壞。 第二、每個創業公司應該在一開始有絕佳的“獨家秘方”,然后持續地變革,讓企業的體質變得更強壯。許多亞洲的創業公司都是別人創意的跟隨者,很難生存下去,臺灣的創業公司可以引以為鑒。 第三、創業的行銷策略沒有創意,做得比人家快或便宜,并不會讓你成為贏家。第四、只有放眼全球,你才可能在“Evernet”時代生存。 Q:創業公司在初始階段常犯的錯誤是什么? A:亞洲的創業公司常犯的典型錯誤有3點: 一、貪婪:創辦者手持大多數的股票,因此找不到他們需要的頂級人才。 二、只看重本地市場而忽視全球市場:企業創辦人應該在第一天就想到美國市場和亞洲市場。 三、沒有原創的市場策略:你必須要開創新的疆土,如果只是別人的跟從者,不論你的速度再快、再便宜,都不太可能成功。 Q:我們相信人們將可以將失敗化作企業成功的動力,你有什么例子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A:發明PalmPilot的杰夫霍布金斯(JeffHawkins)。當他的策略夥伴無法支援他掌中型電腦的方案,他放棄了這個方案,將重心轉向另一個方案,獨自承擔PDA的制酌戴程,即使他的創投人都拋棄了他,但是他最后還是成就了有名的PalmPilot。 Q:我們強調,比例很少的人,能夠將好點子成功地轉換到企業的經營上,大多數人都得面對失敗,就一個創業創辦人的立場,您如何看待挫折和失敗?什么是失敗?什么是成功?如何從失敗中學習? A:失敗是硅谷成功的秘密。9成的創投的創業公司都無法公開上市,硅谷的人不論在媒體,或是公開場合都會以開放而透明化的心態來談論這些失敗的例子,他們從失敗中學習。在硅谷失敗就是成功,不肯談論你的失敗才是失敗。失敗讓人們承認自己不夠完美,而且犯了一堆錯誤,這在高風險的創投創業企業中是很重要的。人們必須彼此公開地分享失敗的經驗,因此他們可以學習。就像騎腳踏車,第一次騎總是不太順手。在硅谷,午餐時間人們常用來交流,如何從別人失敗的例子學習,如果只是贏得僥幸,對我們其實沒有真正的收獲。 Q:你提過全球市場,對我們而言,不管是在網路或是電腦的領域,其實非常困難,臺灣大多數的網路公司仍然將重心放在本土市場,將重心放在臺灣消費者的需要上,是否有可能成功? A:創業公司如果一開始只做小區域的生意,他們必須要有非常清楚的焦點,確定他們能獨占鰲頭,即使外商想要介入都無力可施。如果這家小辨模的本土創業公司無法發展出某種有力、獨特、無法復制的產品和服務,讓顧客非要你不可,否則在沒有“獨家秘方”的狀況下,要生存是件很困難的事。我剛剛和一家世界級的網路團隊通過電話,他們的狀況很慘,這樣的情況將不是少數,他們的墓碑將這樣寫著:他們的開始是因為充滿熱情,他們的結束是因為沒有“獨家秘方”。沒有“獨家秘方”,就沒有成功、榮耀,有的只是另一場葬禮。(投資的銀行家會稱之為“并購”) |
上一篇:想成功就要打碎心中的“玻璃”
下一篇:發掘冰山下的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