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1-17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心理學家認為,孤獨寂寞感就是覺得自己沒有朋友,內心充滿孤單寂寞的心理狀態。比較嚴重的孤獨感會衍生挫折、寂寞和煩躁等感覺,更為嚴重的甚至會厭世輕生。在孤獨的心態下,人既不能很好地感受別人的情感,也不能給予別人情感,更談不上主動多和別人進行情感交流。心理上感到空虛,于是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孤僻與煩躁、敏感、易怒等交織在一起,在行為上往往表現為目的在于引起別人注意的抗拒行為。 一般來講,性格特別內向的人容易產生孤獨感,這是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心觀念比較重,總是對外界事物和身邊人群表現得淡漠寡趣,難于合群;考慮問題比較趨向于抽象、紊亂;行動上整日忙得焦頭爛額,顯得緊張而又急迫;他們的內心深處有十分強烈的抗拒感;喜歡把自己鎖在心里一個狹小封閉的角落里,因而十分孤寂。 一個人若長期被孤獨的陰影籠罩,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心理會提前老化。即使一個人處于正常的社會環境中,一段時間內被剝奪了必要的社會交往,也會出現心理異常現象。加拿大心理學家赫布與他的同事在20世紀50年代曾做了一個感覺剝奪的實驗。他們找來十幾位自愿嘗試的學生,讓他們各自單獨居住在隔離室中,與外界隔絕,甚至包括光線、聲音。盡管居住條件良好,并給予極好的食品,但是,被實驗者沒過多長時間就感到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逐漸產生幻覺,于是一個個再也忍受不了孤獨感的折磨,都急著想從那個與世隔絕的房間中逃脫出來。 長期的孤獨感還會造成情緒煩躁,改變人們非精神性神經化學作用,也就是說會影響人的免疫系統,使人容易感染各種疾病。那么,有什么避免孤獨感的靈丹妙藥嗎?最主要的方法還是引導他們走出自己“畫地為牢”的小圈子,多進行交往,變封鎖式性格為開放式性格,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經常參加社交活動。具體說來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戰勝自卑。 有孤獨感的人,通常都有一種潛在的自卑心理。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支持,卻由于種種原因害怕遭到拒絕,又因為感到自己與別人不同,所以害怕與別人接觸。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種孤獨狀態。這就跟蠶作繭自縛一樣,要沖出重重包圍,你必須要先咬破用自卑心理織出的繭。 2.敞開心扉。 如果你向別人開放,別人也就會向你開放,就會邀請你進入他神秘的內心世界,你 就會發現許多新奇的東西。一個心胸豁達的人,是感覺不到孤獨的。此外還要認識到能跟我們做朋友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同類,那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也能夠成為我們的朋友,使我們遠離寂寞。 3.積極進取。 孤獨往往使人喪失進取的銳氣,減少人生樂趣,而這些又強化了孤獨感,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如果確立了一個目標,情況就不同了。創造生活,讓自己在生活的搏斗中,在工作的趣味中,在事業的成功中取得安慰吧!孤獨是一種現代病,生存的巨大壓力使得人害怕自己不合群,害怕被別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時候得不到同情與安慰,害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別人的理解——總之,孤獨是一種內心的恐慌。一個明了自己生活目標與意義的人,是不會感到寂寞的。同樣,一個活著而有所愛、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會被寂寞侵擾的。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孤軍作戰,因為他喜歡的人和事物在他心中支持著他,他追求的目標使他堅不可摧。 4.與人交談。 我們有時也會遇上這樣的情境:許多朋友在一起,人家都有說有笑,自己卻有孤獨的感覺。這是因為你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就同你突然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度一樣,你無法跟周圍的人進行交流,你也無法融入那種熱烈的氣氛之中,你不由地覺得自己很孤單,而他們之間那種熱烈的氣氛更是讓你感覺自己被冷落。要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面,只有“忘我”。不要老以為你自己高人一等,包括你的痛苦,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誰不曾有過痛苦呢?只有忘我,融入到群體當中,才會有與朋友傾心交談的可能性。而一個善于與他人交談的人是不會感到孤獨的。 |
上一篇: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下一篇:你離挨餓只有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