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4-04 點擊: 次 來源:互聯(lián)網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但是他們忽略了什么?比如說用戶要看一場球賽,自然需要一個賽程表,NBA給的是:第一,美國的電視臺,對中國的有戶,美國電視臺沒有任何意義;第二,美國的時間,中國時間是半夜。所以僅僅把所有東西翻譯過來是不夠的,要針對中國需求,很實在的去發(fā)現(xiàn)一些他們需要的東西,讓他真正去用。NBA可用性上面有問題,更不要說易用性的問題。很多跨國公司,只是把外面產品漢化過來,而沒有去考慮細節(jié)問題。這跟技術沒有關系,跟很有錢也沒有關系。就是這些細節(jié)做不好,用戶用腳投票,走掉了,不會再來了。 前饋與反饋 上線之前百度要做調研,去發(fā)現(xiàn)用戶自己沒有說出來的一種需求,這就叫前饋。有一家公司叫 OXO,他們發(fā)現(xiàn)當時所有的人家,廚房用具的把手抓起來都很不舒服,不是很圓滑,是金屬的,抓起來手感不好,于是OXO把所有的廚房用具的手柄都做得很大,塑膠的,螺紋的,抓著很舒服。OXO的這種“把手”申請了專利,別人賣20美分刮蘋果刀這類的小東西,他們就可以賣五美金。 出一個產品給用戶用,用戶發(fā)郵件給你,或者他點擊,或者他告訴你這個產品好不好用。這是反饋。有一個酒店,他們發(fā)現(xiàn)很多商務人員去酒店的時候,經常要在大堂里開一個小會議,因為房間里不夠大。大堂并不是給他們開這種小會用的,酒店就去專門調查這些人的需求,做一些模擬的環(huán)境,讓大堂迅速可以變成幾個小會議中心,所有的商務人士,都往里面擠,這家酒店就把這個市場抓住了。 先做減法再做加法 國外的東西百度不會照搬過來,百度空間就三個基本需求,寫文章,放照片,交友。其他的功能如留言版、視頻什么的以后慢慢加上去,加一個看一個的效果,看點擊量,看用戶反饋,喜歡就再往上加。穩(wěn)定性,速度,是非常最關鍵的。別的根據用戶需求加減。 結構化地整合信息 為什么做MP3搜索?因為百度發(fā)現(xiàn)搜索TOP,前十位,永遠都有MP3。做這樣一個搜索很自然。就像EBAY當年賣汽車一樣,發(fā)現(xiàn)很多人已經在其他網站里面賣汽車的,我做肯定會成功的,因為已有龐大的用戶基礎。互聯(lián)網其實是信息的整合,我們就是在把不同類別的信息整合起來,這也就是一種垂直搜索的模式。 維護用戶真實選擇的結果 MP3 頁面中“MP3榜單家庭”榜單不放在首頁。如果把榜單放在首頁,用戶自然去點擊,點擊越多越不真實。百度把它隱藏起來,完全是真實數據做出來的。所以很多唱片公司以百度的榜單來作為他們專輯或者選歌手的一個量化標準,這成了他們市場的一個標桿。 彌補缺省,創(chuàng)造資源 “百度知道”推出來一年多時間,已經解決了一千多萬個問題。為什么做“知道”呢?第一,很多信息在網絡中是沒有的。第二,很多人喜歡用智能語言來提問,比如說雞蛋不應該跟什么放在一起。用戶想用關鍵詞搜索的時候,往往并不知道用什么關鍵詞來查找想要的信息。第三,很多關鍵詞搜索結果往往大相徑庭,比如說搜索“蘋果”,出來的結果可能是水果也可能是電腦。搜索引擎沒法判斷用戶的真實意圖是什么,所以正確答案埋沒在幾千萬個答案里面,用戶不知道真正的答案。 “百度知道”推出后,一切變得非常簡單。只要提出任何一個問題,五分鐘之內,一定會有人給你回答。每天知道可以解決將近五萬個問題,可以想像,兩天就可以看到一本《十萬個為什么》。而每一個答案,通過投票,最佳答案就沉淀在里面,成為網絡上搜索的結果。所以百度知道是搜索的一個非常好的補充。 創(chuàng)造工具,更要創(chuàng)造規(guī)則 如果要建立一個搜索社區(qū),不僅僅是設計工具,還要設計規(guī)則。 比如積分制度、專家團。如百度知道,有人會問,用戶為什么要給你回答問題,能得到什么好處呢?而社區(qū)的用戶講究的不是達到多少現(xiàn)實利益,更多的是成就感。給用戶獎勵積分,評選最佳答案,用戶回答問題分數提高,成就感很好,晚上不睡覺也必須要回答幾十個問題。這種感覺就是一種規(guī)則,就是我們創(chuàng)造一種社區(qū)的規(guī)則。所以規(guī)則和工具很重要,能夠讓社區(qū)有良性的發(fā)展。 不去干擾、阻擋交流 百度貼吧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壯大,關鍵是不用注冊,不用找分類。你只要輸入任何一個詞,一點搜索,你就可以到目標區(qū)里面討論,沒有門檻的設計非常重要。貼吧的目的是讓用戶去交流,注冊用戶不重要,分類也不重要,不要去干擾,去阻擋他們進入這個討論區(qū)。 關注用戶需求,量多成產品 為什么要做音樂掌門人?因為很多人已經在貼吧都討論,不管是搖滾歌曲還是歌手都有。這些信息跟用戶的行為有關,積到一定的量,用戶需求明顯,產品自然誕生。百度百科也是一樣,很多人在知道里面去討論,說某個詞不懂,類似情況達到一定量,百度就關注到了用戶這個需求,百科誕生。“某個詞”發(fā)展到現(xiàn)在,估計已經有六七十萬詞條,不斷地積累。這是開放的辭典,就是任何字,任何詞條都可以不斷去改,總是有幾十個人在一起去編同一類詞,所以用戶可以更方便的找到準確的信息。 適應用戶,而不是去改變用戶 “百度空間,穩(wěn)定快速,先減后加。這是去適應用戶的過程,而不是說要去改變用戶,用戶的習慣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2006年百度交給華爾街的年報上,封面是一針一線,封底是《清明上河圖》。專注一針一線的細節(jié),就是一副宏偉的《清明上河圖》——這就是提升用戶體驗設計的真正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