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3-27 點擊: 次 來源:網絡收集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世界上主要的民用和軍用飛機生產廠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著名跨國公司。主要業務是開發、生產銷售空中運輸裝備提供相關的支持服務和研究生產各種戰略戰術導彈和空間開發產品。1998年年銷售額達561。54億美元,居《財富》雜志所列全球500家大公司之第29位。
波音、麥道公司歷史回顧: 一、早期的航空業時代 第一次環球飛行 1920年,飛機誕生之初,麥道公司和波音公司都生產出了各種型號的飛機,如郵政飛機、飛船、魚雷攻擊機、軍事偵察機甚至重型裝甲機等等。其中麥道公司的“道格拉斯環球巡行機”最為聞名。 1921年,美國空軍開始了第一次飛機環球旅行。四架裝載644加侖汽油的道格拉斯雙翼飛機參加了此次旅行。旅行的起點站在西雅圖。6個月零6天后,其中兩架飛機克服了各種困難,完成了這次2.7萬多里的旅程。
頂尖運輸機生產者 當麥道公司正以其環球旅行聞名于世時,波音公司卻致力于生產出比任何其它公司更多的運輸機。1920-1930年期,波音公司運用新發明的技術生產出各種型號的運輸機。其中最有名的P-26型轟炸機,它在二戰中仍在亞洲戰場中服役。
二、二戰時期 繼續翱翔 全世界都卷入了這場戰爭,那些年紀太小或年紀太大的,以及那些婦女,雖然呆在家里,也在為戰爭貢獻一份力量——他們在波音公司、麥道公司和北美公司制造戰斗機、轟炸機和教練機以支援前線。 戰爭高潮時期,波音每月可生產出362架B-17型號飛機。但比較北美公司來說,仍然太少。北美公司共生產出了4.2萬多架飛機,包括1.5萬架T-6德克薩斯教練機。在二戰期間平均每月可生產近600架飛機。 今天,這其中的許多飛機已被淘汰,許多仍出現在書籍,電影和傳奇中。 波音和麥道生出HAVOC機 戰爭早期飛機的主角是麥道公司生產的雙引擎轟炸機,也就是A-20 HAVOC、DB-7和波斯頓飛機。1936年在JAKERNORTHROP的監督下,上述類型的飛機發展迅速。它最先被法國空軍和英國空軍用于戰場上,此后被美國空軍和前蘇聯空軍征用。 在7477架HAVOC飛機中,380架是由波音公司組裝的。
三、噴氣機時代 海軍事業的開端 噴氣動力將麥道公司的事業推向高峰。似乎一夜之間,麥道公司已從飛機部件的供應商轉向航空母艦艦載飛機的領先生產商。 二戰期間,麥道公司率先研制出了實驗性質的XP-67,這種飛機的效能迅速提高。不久后,美國海軍要求麥道公司運用最新發明,投產噴氣式引擎生產戰斗機。 二戰半結束時,FH-1 PHANTOM誕生。隨后,設計師又著手生產更大型的,更具威力的飛機。這就是F2HBANSHEE型號飛機,它成為海軍的標準全天候戰斗機。
四、噴氣式客機時期 早期的商用噴氣式飛機 雖然歐洲最早生產商用噴氣式客機,但波音和麥道很快就超出了。1949年,DEHAVILLAND率先揭開了世界首架商噴氣式客機的序幕。這種由空中客車的伙伴英國宇航局的先驅開發的,可搭乘36個旅客名為COMET的客機是歐洲航業早期的成就。 當DEHAVILLAND宣布生產一種可搭乘兩倍于COMET客機乘客的新型飛機的計劃時,PAN-AM公司表示了濃厚的興趣。與此同進,在法國,空中客車的伙伴SUD-AVIATION正著手設計CARAVELLE噴氣式客機。 此時,對于美國的飛機制造商來說該是行動的時候了。 波音和麥道進入噴氣式飛機市場 早在1952年,波音公司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著手生產DASH 80,即波音707飛機的原型。兩年后,DASH 80初次登臺露面。 早先,麥道公司不愿進入噴氣式飛機市場。它的DC-7型號飛機已成為無停留橫跨美國的第一架客機,似乎已壟斷客機市場。 但是,航空公司更青睞于波音公司的噴氣式飛機。在此情況下,麥道公司也開發出一種DC-8型號的噴氣式飛機。這種飛機將晚于波音707飛機一年投入運營,但它更大,并可以無間斷地橫跨大西洋。 PAN-AM公司與波音和麥道公司協商,希望能成為運用噴氣式飛機的首家航空公司。PAN-AM公司特別要求波音公司重新設計707型飛機,以與麥道的DC-8噴氣式飛機。 當波音公司還在猶豫的時候,PAN-AM公司已訂購20架707型號的飛機和25架麥道噴氣式飛機。聯合公司UNTTED緊隨其后也向麥道訂購了30架DC-8噴氣式飛機。 當美國航空公司成為第三個主要的營運航空公司時,它也訂購DC-8,波音公司重新設計了它的噴氣式飛機。新的707飛機有比DASH-80更大的機翼和機身,更強大的引擎,以及更大的載客容量。
五、太空時代 靜謐的月球 “鷹著陸了”,這句話標志著波音、麥道和北美公司10年工作的頂點。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4天后,SATURN V火箭從佛羅里達的肯尼迪角發射升空。但對于美國和它的航空業來說,這次任務早在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SPUTNIK衛星時就開始了。 太空競賽 在SPUTNIK衛星環繞地球4個月時,美國發射了控索者1號。這是由RCOKETDYNE的REDSTONE引擎提供動力,驅使丘比特JUPTTERC型火箭將衛星送到太空軌道的。 ROCKETDYNE是北美公司的一個部門,它開發出了將宇航員帶入太空的引擎。同時,麥道公司也開始著手生產MERCURY太空艙。 在一系列無人駕駛包括運載一頭黑猩猩的MERCURY飛行中,所有的系統正常運行。 1961年5月5日,ALAN SHEPARD進入綽號為自由7號MERCURY太空艙被送往太空。 然而,60年代末取得一系列成功后,公司的經營者漸漸放松,對市場研究的少了,也一度忽略了競爭對手。問題開始出現,一些大客戶取消定貨,又少有新定單,公司的噴氣客機大量積壓,資金周轉不靈,虧損慘重。面對困境,公司決定改革經營方式,新董事長威爾遜臨危授命,果斷采取如下拯救措施: 一,減員增效。 過去四十年,波音能夠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有賴于新技術和高效率。而近幾年公司員工膨脹迅速,人員是以前的幾倍,工作效率卻未見提高。威爾遜遂大幅度的削減人員,精簡機構。他把總部職能部門減掉2/3,人員精簡過半把他們調至生產第一線,西雅圖工廠則有3。8萬員工被裁,只留6。3萬。1970年,公司的全費用開支減少10%以上,總銷售額以前提高8%,人員工作效率普遍提高。 二,開發新技術,研制新機型。 不斷開發新機型,以此占領市場是波音的一貫做法,走出低谷,更需要將創新精神發揚光大,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1969年起,波音連續幾年,累計投入69億美元用于超巨型747噴氣客機的研制開發,這種飛機時速每小時1000公里載客490人,可載客490人,載貨量達1000噸,新產品一上市,便為波音奪得了航空客運市場的大部份額。此后,波音公司再接再厲,針對70年代末石油危機引發的問題,投入30億研究資金開研制開發出了世界航空史最經濟、最省油、最安全、最易駕駛的波音757、波音767新型機,在80年代末,為波音公司贏得了大量定貨。 三,質量為本。 “質量不合格就意味著殺死人的生命”——威爾遜。 公司要求員工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應把主要技術力量防在飛機的關鍵部位和零部件制造上,每個工廠,每個部門都要切實保證每個零部件以第一流餓質量出廠。波音的質量驗收標準十分嚴格。 四,出奇制勝的行銷策略。 波音的促銷策略要點有三。一加強促銷機構和促銷隊伍。二是行銷方法靈活多樣。三是強化售前售后服務。波音運用了多種獨特的促銷手段,如租賃式。顧客不用付款購買,只需每年交納若干租金,雙方簽訂合同便可使用公司的產品。波音公司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占領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航空市場,解決他們資金困難的問題。波音公司還通過細致周到的售前售后服務的方法,贏得客戶波音公司有條不成文的規矩,當公司的產品發生問題時,不論是何原因,維修小組必須攜帶備用零部件迅速從西雅圖趕到任何地方去幫助解決。 1996年,波音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麥道,注入資金133億美元,獲得麥道公司65%的控股權,新波音公司資產達500億美元,員工超過20萬名。憑借自身的雄厚實力和技術,以及長期以來贏得的信譽、市場和客戶,波音麥道的業務還在穩步增長。 |
上一篇:寶馬——成功的新形象
下一篇:宏基——主流家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