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推進大會暨物流企業CIO峰會”,于2010年9月7—8日在杭州之江飯店舉行。現將有關情況紀要如下: 一 會議概況 為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進一步提高我國物流信息化水平,促進物流信息化領域各方的交流與合作,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交通運輸部科技司以及浙江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主辦的“2010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推進大會暨物流企業CIO峰會”于9月7~8日在杭州召開。此次會議為物流與采購信息化鏈條上的所有相關方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實現了各方在物流信息化有關政策、技術、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等方面的廣泛和深入交流。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出席了本次會議并發表致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主持了第一天上午的大會并作主題演講。出席此次會議的還有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洪曉楓、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鄭黎明、浙江省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張平平等相關政府領導。此外,包括物流企業、制造企業及商貿企業的CIO,IT、通訊及物流裝備企業的負責人,相關行業協會、院校、咨詢、培訓及研究機構的專家,經濟和信息化政府主管部門的有關負責人等在內的一千多人參加了這次會議。 本次會議以“推動物流信息技術應用,促進物流信息資源整合”為主題,根據參會人員的需求和對物流信息化領域的專題進行研討與交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取得了多項成果。會議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1、政府部門有關領導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對即將出臺的《國家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進行了解讀,并對物流信息化試點示范項目的有關評審工作進行了解釋。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洪曉楓闡述了交通部推動交通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有關政策,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張平平還就浙江省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 2、《物流信息化調研報告》和《物流信息化優秀案例集》的發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對物流信息化優秀案例的評選工作進行了總結和講解,并對當今中國物流信息化的熱點及難點問題進行了剖析。同時,中國聯通集團客戶部總經理田文科、遠成集團信息部部長李建樞、中國電信政企客戶事業部總工程師萬軍,物流電子樞紐負責人沈國慶等分別就“企業物流信息化的提升之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7日晚隆重召開的頒獎晚宴上,各主辦方先后頒發了“2010年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優秀案例”、“2009年浙江省優秀物流基地”、“2009年浙江省十佳物流企業”、“2009年浙江省十大風云人物”等多個獎項。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鄭黎明、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張平平等領導為獲獎者頒獎。在頒獎的同時,穿插了文藝表演及抽獎活動,物流企業CIO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建立了友誼。 3、為了參會者能夠更好的交流,會議設立了七個分論壇:一是“3G通訊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由中國聯通集團客戶部行業客戶總監方剛主持;二是“A級物流企業信息化的提升之路”,由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惲綿主持;三是“專業物流信息化的發展”,也是由惲綿主持;四是“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合作與發展”,由招商局物流集團易通交通信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逢詩銘主持;五是“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應用”,上下半場分別由《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社主編王繼祥和招商局物流集團易通交通信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逢詩銘主持;六是“電子商務在物流產業鏈的應用和發展”,上下半場分別由交通運輸部科技司處長鄒力和北京匯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翟學魂主持;七是“制造業與物流業信息化聯動發展”,由武漢中原發展汽車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士心主持。 二、會議形成的主要觀點 通過全體會議和7場分論壇總共一天半的會議,參會代表和嘉賓實現了比較充分的互動交流,形成了一些觀點。 1、 今年是全面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非常關鍵的一年,國家加大了對物流信息化投資的力度。 去年國務院頒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極大提振了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物流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環境,也為物流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期為三年,今年是全面落實《振興規劃》非常關鍵的一年,國家加大了對物流信息化投資的力度;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擬定《國家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將為我國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指明方向;國務院八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物流標準專項規劃》,制約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瓶頸的信息標準問題有望得到緩解;中日韓三國商定共同組建“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將推動東北亞物流信息聯網以及東北亞無縫物流系統的形成。交通運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搭建的 “物流電子樞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單位成為共建聯盟的成員,這將對建設一個公共、開放、統一、免費的物流信息交換和共享平臺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產業物流信息化的發展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在產業升級和生產方式轉變的背景下,制造業、商貿業、農業等傳統產業對物流與供應鏈建設越來越重視,與此同時物流企業進入專業化領域的成功案例也越來越。從信息化角度來看,成功案例集中在兩種類型:一是制造、商貿等企業如何通過信息數據的集約化管理推進內部物流資源整合與優化。二是物流企業如何與客戶的信息數據整合,推進供應鏈建設,我們特別注意到這方面在深化。有的公司稱之為從“數據級”整合轉向“流程級”整合。在“數據級”整合階段,重點在于解決信息系統之間數據的標準、安全、可靠等層面,并不涉及雙方的流程協調與整體優化,進入到“流程級”整合,各自還要調整系統(包括流程)來實現協同和優化的目的,說明已經開始形成了整合效益和雙贏的機制,這一步的深化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物流企業要抓住機遇,順應這樣的趨勢,加快過渡的進程。 3、物流企業必須認同產業供應鏈的鏈主是制造企業 物流企業往往會在實踐中感到困惑或徘徊,因為物流企業往往是被動的,是被整合的,要按照客戶的標準去修改信息接口、調整自身的流程,這反映了到目前為止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業供應鏈的“鏈主”是制造企業、商貿企業等客戶,而不是物流企業。這可能正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一個基本特征,如果不承認“鏈主”在供應鏈建設中的主導地位,適當地調整自己的策略,物流企業的專業化探索就會走彎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正視現實,正確地定位,物流企業才有可能化被動為主動,更好地去創造整合的新價值,在供應鏈上提高話語權,獲得合理的回報。 4、 公共信息平臺的發展依賴于公共服務的創新 目前公共服務的整合與公共信息的開放就是最現實的公共服務創新,至少可以從以下兩點做起:一是建設通關、商檢、質檢、年檢等政府監管的整合平臺,形成一站式服務;二是建設政府可以開放的信息查詢平臺,提供規范服務,例如企業注冊、身份證查驗、車牌查驗、特殊資質查驗、交通道路和氣候實時信息等。除了有這樣的信息平臺可供使用,還可做成標準的系統插件,很容易地被整合到企業的信息系統內部去,可以得到同樣的服務,這樣企業的物流流程就把公共平臺的服務整合到自身的物流流程和管控體系中去了。 5、重視物聯網發展對物流信息化將帶來深刻影響 物聯網是當前物流信息化的一個新熱點,但主要還是熱在技術界,產業界則相對較冷,這反映了一個偏差,即把物聯網單純地看成是一種技術創新,而忽視了對未來信息化的方向和方法可能會產生的深刻影響,這些影響對于產業界從事信息化應用的人來說卻是不可不關注的。從信息的采集、傳輸、應用三個環節來看,創造開放與安全的新的均衡將是物聯網發展的一條主線。物聯網的發展并不是一個突變的過程,而是從信息整合向服務和管控整合的深化的過程。 6、中國物聯網市場環境已經成熟,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前景光明 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論壇議題是豐富的,即涉及到了物流可視化追蹤、貨運車聯網智能配貨等領域,也廣泛介紹了RFID、圖像識別、GPS等各項感知技術在物流業應用,更從物聯網概念的演進及物聯網概念的內涵等方面為與會代表做了精彩解析,大會分析了世界各國推動物聯網策略的不同,指出美國把“智慧地球”作為國家戰略是真正抓住了物聯網本質。指出了中國發展物聯網應采取的策略和物流行業應用物聯網技術應注意的問題。中國物聯網市場環境已經成熟,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前景光明 7、 提出了電子商務企業與物流企業是“共生”關系的理念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的支撐,同時電子商務又促進物流的發展。B2B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企業,受到價格下壓,客戶要求高,電子商務企業剝層皮等層層困境,前景堪憂。大會提出了“共生”的理念,通過商業共生、金融共生,建立物流企業間的供應鏈協同平臺,實現“物流電子化”后的“物權電子化”轉移與控制,實現共榮發展,所以我們要大力推進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的協調發展。 8、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重點在整合與標準化建設上 物流電子樞紐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它是在政府推進和扶持下,由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物流信息系統開發商、運營商、物流企業共同建設,共同擁有在本臺上可能接入各種服務,可以為制造企業、物流企業及IT企業提供服務,應用服務由參與運營的企業自己負責,目前已經有16個省市參與共建聯盟,交通部也把此平臺作為部省共建的推廣項目。“物流電子樞紐”作為中國的物流信息基礎交換和共享網絡的基礎,部省共推、多省共建、多方共建的“共建形式”是建設基礎網絡的好模式,這是一個公益的、完全免費的公共信息平臺。目前,此平臺工作重點在標準化建設以及基礎網絡的推廣上。 9、 3G通訊在物流行業應用廣泛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電信企業一直高度關注并致力于推進交通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及3G技術在此行業的推廣應用,重點是貨物跟蹤定位、智能交通、移動物流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的應用。隨著3G、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交通物流信息化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中國聯通將定位技術、GIS地理信息,無線視頻監控點、都應用到了交通物流行業,并實現了智能化調度、安全控制及自動定位報站等管理功能,提高了交通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水平。 10、制造業與物流業信息化聯動工作還剛剛起步 中國的制造企業,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至少走過了5年以上的時間,而制造業與物流企業走向信息化,平均也需要3-5年的時間,我國目前許多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甚至失敗的例子還有許多,怎樣實現兩業聯動?從物流企業的角度上來講,首先應該在軟件開發上定位于制造業與物流業信息化的互聯互通,是步入兩業聯動發展的快車道;從制造企業的角度上講,企業自有內部物流的信息化在與企業制造信息化同步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走向獨立的第三方物流,是實現聯動發展的基本。 11、 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思維應該創新 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困惑來源于ERP對供應鏈的隔離、物流企業走入了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誤區,物流企業信息化的曙光來源于創新的物流信息化的觀念與服務體系應該包括信息環境服務、平臺服務、軟件租賃服務、全服務等不同的層次與內容。物流企業信息化的出路是一場IT的革命:在后危機時代,物流企業需要的不是信息系統而是信息,物流業務信息系統將以SCM為主體,應該圍繞供應鏈建立物流系統而不是圍繞獨立的企業為核心建立。在這一環境下,為物流供應鏈提供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將是一個新的市場和方向。 12、提出了物流企業信息化成功的五大要素 物流企業信息化成功的五大要素是:從簡單業務向供應鏈一體化業務的提升;有能力表述,總結或整理業務流程,需要有懂信息化的人才,需要的項目經理而不是程序員;合理規范信息化邊界,任何系統都不可能滿足所有需求,避免大而全但是不夠精細化的系統,什么功能都有,其實什么功能都不好用;能夠做好信息化項目的計劃,預留合理項目時間;做好持續投資信息化的資金準備,因為業務逐步提升,系統需要跟隨業務改變。 13、 提出了“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的專業物流服務新觀點 在分析了專業物流客戶的深層次需求問題后,大會提出了“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的專業物流服務觀點,從分析客戶的深層次需求入手,分析客戶供應鏈的復雜性,提出供應鏈上的物流整體服務理念,通過信息系統與電信客戶管理體系的緊密結合,采用箱體式,模塊化的管理方法,實現了”物流服務+資產管理+電信運營管理“的創新性的全周期資產管理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