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l4gxk"><noframes id="l4gxk">

<em id="l4gxk"></em>
      
      

         手機版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友情鏈接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管理資料 > 企業管理案例 > 文章 當前位置: 企業管理案例 > 文章

        佳能:突破與維持的平衡

        時間:2010-12-25    點擊: 次    來源:互聯網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在2005年美國專利獲得量排名中,佳能集團以1828件專利數名列第二位,連續十四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三甲位置,累計專利數僅次于IBM公司。

          這樣的成果后面,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的。佳能每年以銷售額的8%投入到技術研發中,并計劃今后把用于研發的投資,在2004年的基礎上再提高80%,也就是說將要達到每年5000億日元的規模。即使如此,佳能現任總裁御手洗士夫仍不無惋惜地說:“回顧過去,我惟一的遺憾就是未能在研發領域進行更多的投資。”

          不斷涌現出來的自有技術為佳能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最終實現了佳能現在多元化的產品格局。

          新技術開創新產業

          提起佳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照相機。沒錯,佳能的確是從照相機起家的。1933年,在婦產科醫生御手洗毅的資金幫助下,從孩提時代就喜歡琢磨相機的吉田五郎、內田三郎和前田武男三個發燒友,一起在東京的一間三層木板房公寓里創立了一家精機光學研究所,這便是佳能公司的前身。第二年,他們試制出了日本第一臺35毫米焦平面快門照相機,這也是佳能提出的第一項知識產權實用方案。從那時起,佳能就意識到了研發的重要性,也為佳能成為技術型企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從上世紀60年代后期進入市場復印機市場,70年代末期投資打印機,憑借著技術優勢,佳能的消費群體不但由相機發燒友發展到了辦公一族,并在半導體制造設備、影視播出設備以及醫療設備等許多專業領域同樣獲得了成功。

          而一直以來,佳能采取的最基本的經營戰略就是,采用自己的技術進行革新,開拓新市場。這種將新產品與研究獨創技術聯系在一起的研發作風,從佳能創業以來就沒有改變過。現在,這種戰略更加突出。

          “一般來說,以某項技術為基盤,再開拓這項技術,派生出新型產業。一方面發展自己已擁有的技術,另一方面開發新技術,開創新產業,實現多元化經營,追求高附加值的產品,這就是以技術為基礎的經營戰略。”御手洗士夫曾這樣說過。

          自從1995年,御手洗士夫掌舵佳能以來,便一直專注于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提出“加快產品研發”的集團戰略。這使佳能在許多關鍵技術上掌握了自有技術,因此得以領先市場,并取得高附加值,獲得高利潤,而后繼續投入研發,形成了以技術力為龍頭的良性循環。

          為了對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反應,佳能的產品開發路線也做出了調整。

          關鍵技術的反復使用一直是佳能的傳統,比如,為制造普通紙復印機而開發出來的電子照相技術,現在,不僅應用于普通紙復印機,在這之后的激光打印機、數碼全彩色復印機都運用了這項技術。

          但是,在市場需求的牽引下,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如果還像通常那樣,先進行關鍵技術開發,再轉到產品開發,每件產品都需要3年時間才能開發出來,就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于是,佳能的“產品開發部隊”一改以往的做法,他們從側面觀察關鍵技術開發狀況,根據情況適時地運用到產品的開發中去。新的做法大大縮短了開發時間。

          目標:“非消費者”

          將技術轉化為專利,并最大限度地活用這些知識財富,可謂是佳能的看家本領。而這些技術也正是佳能顛覆競爭對手、領先市場的有力武器。

          1934年9月,從佳能提出第一項照相機開發實用方案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光學器械制造公司,同時也是相機制造公司——尼康,已經取得當時大多數的照相機相關專利。如何回避這些已經是別人的專利,是當時佳能創立者面對的最大難題。

          十幾年后,當佳能欲進軍復印機產業的時候,美國施樂公司也是幾乎壟斷了所有的相關專利。

          從1959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復印機開始,施樂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就一直保持著在世界復印機市場的壟斷地位,施樂也幾乎成了“復印”的代名詞。為了阻止競爭公司的加入,施樂先后為其研發的復印機申請了500多項專利,幾乎囊括了復印機的全部部件和所有關鍵技術環節。

          面對施樂公司強大的實力和幾乎無懈可擊的專利保護壁壘,佳能卻沒有望“機”興嘆。一方面,佳能力求在相應的技術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另一方面,廣泛展開對施樂復印機用戶的調查,終于發現了施樂的“軟肋”——一些現有客戶對施樂的復印機抱怨,價格昂貴、操作復雜、體積太大等等。最后,佳能決定搶先占領更有發展前景的小型復印機市場領域,佳能花了三年時間開發出了自己的復印技術,又用三年時間生產出了第一款小型辦公和家用復印機產品。雖然佳能這款復印機算不上完美,但他改變了復印機專人操作的歷史,讓更多人用上了復印機,并最終破壞了復印機市場統治者——施樂的統治地位,也令世界開始對佳能刮目相看。

          1968年,佳能發表了復印機開發的提案后,向施樂提出了“希望在締結秘密條約的基礎上,派遣技術者參觀復印機生產工廠”的請求。請求被接受后,很多佳能的技術人員來到了施樂。同時,施樂也向佳能的考察隊伍了解信息,計劃將佳能準備申請的專利項目全部提前申請。但是,當時佳能已經擁有大量的專利權,由于害怕佳能會用這些專利權對自己發起反攻,施樂最后放棄了原來的打算,提出了希望和佳能簽訂“相互供給條約”。

          這次事件后,佳能加快了實行知識產權戰略的步伐,也由此產生了重視自己的專利,在專利交換中再給對手迎頭一擊的想法。

          “如果佳能沒有這些專利,那支付給其他公司的專利使用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佳能知識產權法務總部長田中信義說。這種做法同時使佳能隨時關注對手,從中發現沒被注意到的資料和信息,在新產品開發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佳能曾經算過這樣一筆帳:2000年12月,佳能復印機的連結銷售額為8232億日元,假如佳能沒有這些專利等無形資產,而要依靠其他公司的技術支持來生產和銷售產品的話,銷售額中3%到5%都必須支付給其他公司。這意味著,佳能2460萬日元的利潤中,有10%到17%都要損失掉了。

          除此之外,佳能還活用“休眠專利”,這一做法同樣讓佳能受益非淺。

          在膠卷上涂上一層紅光,可以讓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塵土檢查出來。這項專利是佳能在1986年創立,屬于比較老的專利了。掃描儀的性能提高以后,連塵土那樣的微小顆粒也能感知出來,這樣就會在讀取的畫面形成黑點。為了使掃描儀對微小的塵土不發生感應,就要利用這項能感知微小顆粒的技術專利,開發新的系統。

          在最開始的時候,掃描儀的開發隊伍并沒有注意這項專利,當時正好有一個美國的投資企業向佳能推銷類似的技術,佳能本考慮引進。為了慎重起見,就對公司內的專利進行了一次大檢查,這才知道,相同的技術佳能早就開發出來了。2001年,佳能制造出的新模型的一部分,就充分利用了這項技術。

          執著與獨善的臨界點

          佳能研究開發的特點就是堅持不懈。堅持走自主開發的道路,認定一個研究課題就不棄不舍地開發下去,直到成功,這是佳能從復印機開發時代持續到現在的傳統。

          但是,這種對獨創性的執著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獨善”行為。這種行為無視產業化的可能性,毫無意義地反復上演著技術開發的消耗戰。御手洗士夫就任佳能總裁后,首先將佳能從事開發計算機主板的全資子公司——火力公司,賣給了摩托羅拉,就是因為它是這一類技術的典型。一些研究偏離企業追求利潤的目的,卻還在無休止地繼續開發,在御手洗士夫的眼中,這已經成為佳能的“大毒瘤”。

          “研發也是企業經營的一個環節,不合算的經營就要停止。企業要經常性進行研發大盤點。在三、五年內有發展前景、能夠實現商品化的技術就繼續研究下去;沒有前景,不符合核算的研究開發就要立即停止。”為了讓研發更好地與市場結合,御手洗士夫下了這樣的命令。

          在計算機項目撤出后,佳能進行了“研發大盤點”,對于研發時間過長、看不到商品化前景的研究課題馬上停止。這時,對于每個可能實現商品化的課題,研發小組都得首先在心里估測一下,這個課題的研發會不會超過3年,如果超過3年,那么它是否符合財務核算指標。

          其實,已經走進死胡同的研發,由高層發令,一舉切掉,對于技術人員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在佳能撤出計算機產業后,很多人都在自己拿手的技術領域中深入挖掘,實現了重大突破,重新煥發出活力。不懈的堅持和嚴格的盤點相結合,也成為了佳能技術開發的新模式。

          破壞性創新以開拓新市場,創造新需求為目標,首次向市場引入并不完善,或略顯粗糙的技術,為新的群體,提供價格更便宜,使用更簡單、方便的產品。由于吸引了更多“非消費者”,進而顛覆了原有市場統治者的地位。

          記者手記

          在采寫佳能這個經典案例企業時,讓我不禁想到當初佳能準備進軍復印機市場時,遇到的最大競爭對手——美國施樂公司。

          施樂公司同樣非常重視研發,在研發投入上也一向慷慨。這是施樂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保障。但是,施樂與佳能卻完全不同。

          佳能的技術研發政策是“技術研發要適應企業追求利潤的目的”,而如何將技術有效地轉化為商品,卻似乎是施樂一直沒能解決好的問題。

          施樂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PC,但卻是IBM第一個將PC推向了市場,施樂首先使用了鼠標點擊圖形界面,但卻被微軟用在了自己的視窗上;施樂發明了因特網,但卻成了思科和3COM公司的拳頭產品。施樂是技術的先鋒,但卻沒能成為IT業的市場領袖。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通過對多家企業的技術創新調查后發現,技術改進速度通常比消費者所能吸收的速度要快。

          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手機的功能日益更新,而我們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

          那么,技術開發是要以技術商品化為方向,還是以對技術的執著追求為方向;技術開發的速度比市場的吸收速度快多少才算合適,這可能就是企業在技術研發時要考慮的問題了。

        上一篇:諾基亞:“草根”選擇的勝利

        下一篇:蘋果緣何30年

         推薦閱讀
      1. Copyright © 2009—2025 ,www.julong-ads.com,All Rights Reserved. |  黔ICP備2023009491號-1  |  貴公網安備52010302003427號
      2. 關于本站  |  網站聲明  |  網站導航  |  留言交流  |  友情鏈接  |  祝福頻道  |  微信公眾號  |  新浪微博  |  我的大學  |  我的高中  |  簡歷2009
      3. 版權聲明:凡注明本站原創文章、作品,未經本人許可,任何人或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站內容進行復制作商業用途.
      4. 本站部分文章、資源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及時致信告知我站.
      5. 地址:中國·貴州·貴陽  郵編:550018   微信公眾號:WEBZZQ  郵箱:admin@zouzhiqiang.com
      6. QQ:470870191 歡迎各位站長加入個人網站交流討論QQ群: 15410235
      7. 訪問統計:
      8.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婷婷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 欧美午夜A∨大片久久 |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黄色大片|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999久久久免费国产精品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观看软件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午夜电影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片av|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欧美精品乱码99久久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