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3-05 點擊: 次 來源:網(wǎng)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我之前帶了一班,其中有個孩子他的父母離婚,爸爸又娶了后母,他跟后母相處的狀況并不佳。我剛接手這個班,很關心他們的情況,而這個孩子已經(jīng)兩個月沒有繳營養(yǎng)午餐費,我就找他來了解情況。結果他說他們家的情況很不好,因為他弟弟沒飯吃,他就把營養(yǎng)午餐的錢拿去買面包、買牛奶給弟弟吃。我聽了他的敘述,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想立刻買一堆東西送到他家。我說:“今天老師跟你一起回家。”這個孩子立刻就很緊張說:“老師不用了!”這個孩子的口才確實很好,可是我聽了以后覺得有點問題,就打了一通電話給他后母,他后母把他講得很不好。兩邊的說法差距太大了,我不能聽片面之詞。 有一天我開車回家,突然在網(wǎng)吧前面停下來,這家網(wǎng)吧是當?shù)刈畲蟮模揖拖脒M去看一看。我走到網(wǎng)吧最角落的地方,結果看到了那個學生。他一見到我,整個臉都綠了,原來他把營養(yǎng)午餐費都用在上網(wǎng)吧了。我最生氣人家欺騙我,他也很警覺,我就把他帶出來。而憤怒解決不了問題,我趕快讓心情平靜下來,以便把事情處理好。我告訴他:“你這樣欺騙老師不對!”我馬上把他帶到他家里,也跟他的后母道歉,但是在道歉的過程中,確實感受到后母對他不好,對自己的孩子比較好。小孩都很敏感,你對他不是很親,距離逐漸就會疏遠。畢竟孩子已經(jīng)六年級了,我們還是要引導他反省自己,修正自己。 這個孩子慢慢跟我愈來愈熟,我也分配一些工作讓他做,譬如讓他管理我們班的圖書,同學到圖書館借書都要跟他登記。這個孩子有事沒事還會走到我的書桌前面,對我說:“老師,今天有沒有什么事要叫我做?”以后我問他:“那段時間你都在說謊,好不好受?”他說很難受,每天就好像老師是警察,他是小偷一樣,這種生活就如同忍受煎熬。我們也進一步引導他,絕對不要欺騙別人,那樣太痛苦了。他還覺得我這個老師很像福爾摩斯,還會探案。 孩子撒謊是結果原因在哪里 說謊是個壞習慣,什么時候養(yǎng)成的?又是哪些情況會讓孩子說謊?我們要善于從根本、從原因上謹慎觀察,把他導正。 1、覺得好玩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還覺得,孩子年紀很小就這么聰明,很好!我每次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寒毛直豎。孩子小,聰明好嗎?老實忠厚才好。記得小時候讀過一個故事,叫“放羊的孩子”。有一天,這個孩子在放羊時,覺得好玩就大喊:“狼來了!狼來了!”農(nóng)夫們都很淳樸,一聽到他有危難,都拿起這些耕作的東西當作武器來幫助他,結果一看,狼根本就沒有來,他自己還在旁邊哈哈大笑。第二次他又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只有一半的人來幫忙,另外一半的人覺得他是不是又在騙人!結果又是假的,農(nóng)夫們很無奈回去了。第三次,狼真的來了,他在那里喊了半天,一個人也沒有來,結果這些狼就把羊群都吃了,也把這個放羊的孩子吃了。所以,孩子絕對不能因為開玩笑而撒謊,這是我們要值得謹慎的。 2、逞能 現(xiàn)代的孩子攀比心很重,有時候同學說我們家有什么,他立刻就說,我們家也有,我們家還有更多的,在那里比來比去,言詞就會愈來愈夸張,這個要謹慎。 宋朝有位名臣叫司馬光,他在小時候,有一次跟他姐姐在剝青核桃。在剝核桃的過程中,他姐姐剛好離開一下,他們家的仆人就對他說,你只要用熱水燙一下就好剝了。后來他姐姐回來,看他剝得特別快,也剝了很多,就問他:“你為何剝得這么快?你是如何知道要用水燙一下的?”司馬光立刻就說:“我自己會的。”他的父親聽到了很警覺,立刻告訴司馬光:“自己有多少本事說多少話,不要欺騙別人去逞能。”父親懂得“慎于始”,他第一次逞能撒謊,就把他糾正過來,才成就了司馬光的德行。司馬光曾經(jīng)講過:“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誰的功勞?父親家教的功勞。所以,小孩在第一次逞能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因為逞能而撒謊的不良行為。大人在孩子面前講話也要謙卑,不要說謊話,不然孩子也會學壞。 3、貪圖利益 中國大陸有個教育官員提到,有一個朋友告訴他,說自己的兒子很聰明,為什么很聰明?有一天他來跟我說:“爸爸,你給我兩塊錢。”他爸爸拿起一張兩塊錢的鈔票給他,接著他兒子說:“爸爸,你給我兩張一塊錢。”“同樣是兩塊,為什么要兩張一塊的?”他爸爸就問他。他接著跟他父親講:“因為你給我兩張一塊的,我可以到訓導處兩次,說是我撿到的,拿一塊就計十分,拿兩次計二十分。”聰不聰明?他的爸爸聽了在那里哈哈大笑,還告訴別人說自己的兒子很聰明。這個教育官員覺得很無奈,這個家長教育孩子的意識太低了,公然在引導孩子去撒謊,還是為了要貪圖功勞,貪圖學校的稱贊,這也是要謹慎的地方。 4、掩飾過失 父母長輩眼光要銳利,當孩子第一次撒謊要掩飾過失時,絕對是可以從他的臉上看出來的。有個小孩把衣架弄壞了,其實衣架弄壞了,很簡單可以把它弄好,但是小孩弄壞東西很驚恐,就趕快藏起來不講。結果被其他同學看到了,報告老師。老師看到這個情況就跟學生說:“你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是把東西弄壞,第二是沒有承認;第一個錯叫做“無心非,名為錯”,第二個錯是“有心非,名為惡”,第二個錯比第一個錯嚴重很多。假如你欺騙老師一次,往后可能就無法贏得老師的信任,“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所以往后只要犯錯,要勇于承認,不可逃避。” 5、大人帶頭撒謊 有一部電影叫做“手機”,這部電影中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是講一個成人一天之中在電話里講的謊言有二十五次之多,家長都公然說謊,孩子當然就學會了。這個孩子正在房子里面玩耍,媽媽拿起電話來,可能是要找他父親,對方說:“你先生在不在?”“我先生不在!”他爸爸就坐在那里,怎么會不在家?小孩聽了一頭霧水。這樣好不好?不好,這是錯誤的。絕對不要用撒謊的方式來拒絕他人,當你用撒謊的方式,以后孩子就會出現(xiàn)一樣的撒謊情況。“詐與妄,奚可焉”,絕對不能欺詐,不能講妄語。 用德行真誠來感化 有一位年輕人,他開車送父親到一個游樂地區(qū)去休閑,然后跟他父親相約下午四點在這里見面,他就開車到加油站去加油。去了加油站,他覺得時間還有幾個小時,他就到旁邊的電影院去看電影。結果一看忘了時間,已經(jīng)耽擱了一個多小時,他趕快跑到加油站,把車開到跟父親會合的地方。 他心里想父親一定會罵他,于是想了一個理由,跟父親講是因為車子拋錨去修理。我們不能怪他,因為他沒有學過《弟子規(guī)》的“倘掩飾,增一辜;無心非,名為錯”,他現(xiàn)在是“有心非,名為惡”。他自以為很聰明,看到父親就說:“父親,因為車子拋錨,所以這么晚才回來。”他父親說:“你為什么要欺騙我”?他還不放棄又說:“父親,我講的都是實話。”他父親接著說:“我已經(jīng)打電話到這個加油站,他們告訴我,你的車子一直都放在那里。”他的謊言立刻被揭穿了,心里很慚愧! 他父親接著說:“我很生氣,不是生你的氣,是生我自己的氣。我教了十六年的兒子,居然會為了怕我責備而欺騙我,這是我教子無方,所以我應該好好檢討自己,這一段旅途我自己走回去。”這里離他們家十八英里,一個小時差不多才走四、五英里,他父親真的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回去,兒子開著車在后面跟著老爸。兒子說這是他一生走過最煎熬的路,但是也是他這一生上過最好的一堂課,他說從那時至今就沒有再撒過謊。這個父親是用他的德行、用他的慚愧心,喚醒了孩子的慚愧心。 |
上一篇:山西小院第七集
下一篇:看開:生活原本沒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