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1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趙芳 - 小 + 大
與人為善是做人的一種積極和有意義的行為。它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種施惠與人的快樂,從而有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與人為善可以給我們帶來好心情,還可以給我們帶來身體上的健康。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和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引發各種疾病。美國耶魯大學病理學家對7000多人進行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凡與人為善的人死亡率明顯較低。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討人喜歡,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們過不去,而是他們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百般挑剔,隨意指責,人為地造成矛盾。只有處處與人為善,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才能建立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在很多時候,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這就教育我們,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難的時候,你的善行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 盡管商業競爭殘酷無情,但是有時也需要表現出一種真摯的溫情。有的經理人會欣賞一個商業上的朋友并真心想幫助他做一件實事,這是對以前接受他的幫助的回報。所以請你在別人遇到困境時,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在職場上,盡可能地做一個與人為善的好人,這樣,當你在工作上不小心出現紕漏,或當你面臨加薪或升職的關鍵時刻,可盡可能減少別人放冷箭的危險。在工作中,有的人常把他人為自己辦的事和自己為他人所做的事記錄下來,以便有機會“扯平”,其實這樣做是很不明智的。如果為別人做好事,只是為了以后的償還,那么反而會令他人覺得你不易相處。 與人為善并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與人為善其實極易做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顆平常心就行了。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作了一個試驗,他早晨上班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對周圍的同事笑了一下,沒想到,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時對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從來沒笑過的人呀。這個人這一天的心情特別好,平時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沒有了,周圍的人都很親切。而據說,就因為他早晨的那個笑,感染了身邊的其他人。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無非是想豐富你的生活,實現你的價值。而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你知道沒有很多人會故意和你過不去。與人為善不僅給你財富,還使你擁有被他人喜愛的充實感。記住奸商只能造就一時的得意,卻不能品味充實自信的人生;只有與人為善才能求得長遠財富。 可見,善待他人是人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在當今這樣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我們去善待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單單是行動上做出來的,更是從心底里流出來的。這句富有哲理的話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以誠待人,用心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里,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應該想方設法獲得周圍人的支持和幫助。生活就是這樣:對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支持和幫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中國有句古語說的那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