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畢業走過的歲月:7406天
|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校園新聞 >> 營山中學“四個校園”建設目標解讀 |
營山中學“四個校園”建設目標解讀
發布時間:2010-03-28 22:39:52 | 來源:營山中學 | 作者:admin | 點擊:25133次 | 發表評論
建設特色學校 推動內涵發展 ——營山中學 “四園”建設目標全面解讀 2010年,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創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文化校園、生態校園、和諧校園、品牌校園的“四個校園”戰略,這是從科學發展的高度,在學校近九十年辦學實踐中提煉總結出來的新的藍圖與奮斗目標;是在新課程改革來臨之際,學校轉變思路,與時俱進,引領新一輪突圍和崛起的錚錚誓言,引人遐思,讓人振奮,F就“四個校園”建設目標的基本內涵解讀如下,希廣大教職工認真學習,切實貫徹。 觀念引領: 內涵發展,百年老校的必由之路 觀念變,則局面新。新一輪課程改革即將掀起,高中教育的發展方式已經從注重擴大規模的外延發展轉變為注重內涵發展的新階段,更加注重質量,更加注重和諧,更加注重品位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主旋律。作為一所老牌名校,我校在新世紀的十年中實現了質的飛躍,由一所僅三千余學生,一百多名教師的普通中學蛻變為一所近七千學生、逾三百教職工的省級重點中學、省級示范性高中。然而,近年來受困于教育投入、發展環境等因素,學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十年磨劍,砥礪前行,“四個校園”戰略目標的提出,以“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全新辦學理念為指引,及時、準確、客觀,是促進學校優質發展、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邏輯起點: 學校文化,跨越世紀后的回顧與整理 學校的內涵發展,是由內而外的發展;是由隱性而顯性的發展;是由文化層面至物質層面的發展。所以,學校的內涵發展首先是“文化校園”的再次構建。當營山中學歷盡風雨,跨越世紀即將邁進“百年”門檻之時,每一個營中人都會自覺對以往辦學歷史與獨特校園文化進行認真反思與重構!皶x德博識”校訓的沿襲,“兩操”的恢復,校園文化景觀的發掘整理,承載學校發展史的老圖書館的修復,學校凝聚力、班子向心力的回歸等等,都是新一代營中人對學校價值觀的自覺反思。以此為起點,我們在歷史的回顧中找到動力,在對百年華誕的期待中加快腳步。 藍圖支撐: 生態,和諧,實現內涵發展的基本策略 “生”即生存、生活、生命,“態”即狀態、態勢。生態校園建設,著眼于培育師生的環保素養和對環境負責任的精神,建設優美宜人的校園環境。同時,生態校園建設還應該著眼于教學資源、教學手段的優化與更新,逐步構建起節約、環保、高效的工作學習平臺和網絡。校園環境的綜合改造工程,就直接指向顯性的、硬性的師生工作學習環境。和諧校園建設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是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學校提出的“師生為本,和諧立校”基本治校方略,立足師生本位,著眼于合理優化校內外各種資源,旨在構建以友好的社會環境為外在推動力,科學的內部管理機制為支撐力,師生創新發展為內動力的良性發展系統,讓學校迸發出“1+1+1>3”的持久活力。和諧校園建設指向隱性的、軟性的發展環境。校園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繼續歸納、整理、完善、改新,學校印刷廠改制,校外發展環境的進一步優化與融洽,無一不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具體體現。 效果檢驗: 傳統、風格、成果,鑄就響亮的教育品牌 什么是“品牌”?即與眾不同,為我獨有的風格與成就。什么是品牌學校?品牌學校是在獨特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從本校的實際出發,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形成了獨特、穩定的辦學風格與優秀的辦學成果,并被社會公認的傳統的學校。其核心要素在于:傳統、風格、成果。所以,“品牌學!笔寝k學傳統、獨特風格、顯著成果的有機統一,是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檢驗標準,也是“四園”建設的最終落腳點與歸宿。學校品牌的最終生成形式,則是全體師生所共同認可的,并能夠表現為師生的基礎行為的,不需要刻意講解和闡述的學校魅力、學校特色。 綜上所述,學校提出的“四個校園”建設,思路清晰,符合實際,既是對各種校園建設活動的資源整合,也是對學校建設的優化提升。“四個校園”建設,既有硬件建設的要求,也有軟件建設的要求,其核心都是體現以人為本,目的在于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優化育人環境,豐富學校校園文化,切實提升辦學水平,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相關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