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l4gxk"><noframes id="l4gxk">

<em id="l4gxk"></em>
      
      

         今天是:  畢業走過的歲月:7275天
        RSS訂閱 - 5班照片墻 - 友情鏈接 - 祝福頻道 - 微信公眾號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校園師生 >> 學生園地 >> 我說,《神曲》

        我說,《神曲》

        發布時間:2012-12-30 15:07:15 | 來源:營山中學 | 作者:admin | 點擊:26600次 | 發表評論

        本文作者系營山中學高2013級6班 周文雯

             “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恩格斯
          
               但丁,出生于1265年時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但丁作為一位繼往開來的詩人,他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三顆巨星”,又與莎士比亞、歌德并稱為西歐文學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但丁一聲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神曲》。
          《神曲》,原名為《喜劇》,薄伽丘在《但丁傳》中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給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稱謂。后來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劇》為書名,在我國又通稱為《神曲》。
          《神曲》采用中世紀文學特有的幻游形式,以但丁本人為主人公,假想他作為一名活人對冥界——死人的王國進行了一次游歷。全詩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一共100篇。
          《神曲》中,詩句是三行一段,隔行押韻,連鎖循環,貫穿全詩始終。或許也正是因此而顯示,詩人深厚的語言功力,及成熟使用韻律的技巧吧。
          “我走過我們人生的一半旅程,
           卻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這是因為我迷失了正確的路程。”
          好一個“幽暗的森林”,簡單明了,卻又不簡單地隱喻出當時意大利社會的混亂,證明了但丁的政治觀點。比喻的形象,內涵的豐富,以及用詞的拿捏都是恰到了好處。
          “隨后我稍微休息一下疲憊的身體,
           重新上路,攀登那荒涼的山脊,
           而立得最穩的腳總是放得最低的那一只。”
          讀至此,我不大能理解。翻翻注釋,才發現此句寓意費解,為此古今注釋家爭議頗多。薄伽丘和本維努托持一種看法,本維努托說“當一個人登山時,那只放在下面的腳總是要承受登山本人的全部體重。”而當代注釋家薩佩紐認為,此句說明但丁行路還是不輕便,不穩定的,隱喻他“對達到實現美德的境地還把握不大。”
          我不知道如何選擇,便隨了譯者,但丁運用左右兩腳登山時輪番地放低、立穩、承受體重作用的運動規律,說明尋求天國幸福不像平地行走那樣容易,即通往天國之路不是坦途。
          但丁,用一部《神曲》說出自己的見解,這也是《神曲》飽含深意的緣由,是否也因為如此,才使得《神曲》在出版后便在全世界不徑而走,家喻戶曉了。
             縱使書中的許多語句我不懂,許多人物我不熟識,但即使是讓我不停地翻閱工具書,我也定會讀完《神曲》的。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網名(必填*): QQ: 郵箱: 主頁:
        評論:
        驗證: 看不清?點擊換一個
        共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點此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站內搜索
        欄目導航
        最近更新
        推薦專題欄目
        點擊排行

                關于本站 - 免責聲明 - 公益廣告 - 聯系方式 - 營中簡介 - 5班照片墻 - 營山介紹 - 網站導航 - 留言交流 - RSS訂閱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