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3-26 點擊: 次 來源:網絡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比爾·蓋茨的成功,驗證了一條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如果市場起飛,那些恰好在起飛點進入市場的人,將會獲得超過一般數學期望值的投資回報。正如歷史上叱咤一時的石油大亨、汽車大王一樣,比爾·蓋茨把握了一個與新興產業一起成長的市場機會,一飛沖天。 自1975年微軟公司創立以來,在短短的24年時間里,比爾·蓋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神話,建造了童話般的“微軟帝國”,毫不夸張地說,整個地球現在都籠罩在比爾·蓋茨的光環之下。到1999年7月16日,微軟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突破5000億美元的大關,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第一家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的企業。其股票市值已接近美國最大的三家傳統企業之王——埃克森石油、可口可樂、AT&T股票市值的總和。事實上,目前世界上只有8個國家的經濟規模超過了5000億美元,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是到1960年才達到5000億美元。比爾·蓋茨已連續4年穩坐在世界首富的寶座上,其個人財富僅僅是他所持的微軟股票的市值大約就有1000億美元,在1999年7月16日一天,其個人財富就增加了47億美元。 微軟的成功,表明了知識是創造財富的一種至為重要的資源。特別是信息高速公路聯網后,知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提高到90%以上,以知識作為主要生產資源的企業,比如微軟、英特爾、IBM等信息產業企業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導型企業。 當然,如果沒有知識創新體系的物質支持體系,高新科技的突飛猛進也是不可想象的,而風險投資正是知識創新體系的重要一環。 如果說,知識創新是財富的源泉,那么風險投資則是“水泵”,是促使源泉流向財富的渠道。因此說,微軟公司的成功,表面上看來是知識創新的功勞,但實際上風險投資也在默默地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經驗雄辯地證明了這樣一個真理:高技術產業和風險投資是一對孿生兄弟,在風險投資貧瘠的土地上不可能出現高技術產業的綠洲。 微軟霸業就是其中的一個經典神話。
1.勝者通吃,王者至尊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一種全武的游戲。一旦某一領域里出現一個通吃天下的勝者,好像狐貍走進雞窩一樣,那只是所有小雞的末日,不存在和平共處,沒有任何退路。 20世紀90年代,信息產業作為知識產業的“火車頭”,迎來了它的全面繁榮。而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就是信息產業無可爭議的代表人物,他在20年間聚集了超過700億美元的財富,成為現代社會的最大神話。有人甚至在因特網上設置了一個“比爾·蓋茨財富鐘”,以顯示這位世界首富與秒俱增的龐大資產。 知識經濟的理論家推崇比爾·蓋茨為知識時代的英雄,并以此強調,與昔日的資金、勞動推動經濟的模式不同,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在于創新,知識的創新可以產生巨額的財富。但是,知識的創新只是使比爾·蓋茨成為英雄的其中一個前提,如果離開了風險投資的物質支持體系,微軟和蓋茨的成功將無從談起。 比爾·蓋茨得以成為信息產業的代言人,并不是由于他的創新能力,也不是由于他的知識占有,而是由于他超乎常人的市場直覺、經營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銷能力。這也是風險投資家所具備的良好的素質,蓋茨雖然不算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家,但是他無意中具備了風險投資家所具備的最起碼素質。 信息產業界都知道,比爾·蓋茨從來都不是專業技術的領先者,但比爾·蓋茨的商業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以高人一籌的市場遠見與不凡的經營策略,成功地占領了信息產業的制高點。比爾·蓋茨經營手法之兇悍與霸道,使別人幾乎無處容身,業界人士只能無奈地表達他們的痛苦:“最好的市場就是沒有比爾·蓋茨的市場?上В谛畔a業界,他的陰影無處不在! 讓微軟得以崛起的DOS系統絕對不是當時最出色的操作系統,但比爾卻能成功地將這個買來的軟件推上IBM的戰車,借助藍色巨人的威力,迫使許多在技術上更加完善的操作系統黯然淡出歷史舞臺,使信息時代打上了比爾·蓋茨神采飛揚的烙印。 讓比爾成為世界首富的Windows系統的圖形界面,是蘋果電腦公司研究人員的杰出創意。當時,麥金托什(Macintosh)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以其無與倫比的友好界面轟動業界,被稱為“比爾·蓋茨終結者”。但市場是殘酷的,比爾·蓋茨對蘋果毫不留情地亦步亦趨,推出換面版Windows系統,借助強大的宣傳攻勢與銷售策略,占領市場,獨霸天下,而蘋果只能在狹小的專業領域艱難掙扎。 比爾·蓋茨就此贏得了市場,被比爾·蓋茨視為偶像的蘋果公司締造者喬布斯贏得的只有尊敬和同情。 今天,比爾憑借他富可敵國的資金在市場上叱咤風云。在因特網開疆辟土的并非微軟,在網絡時代曙光初現之際,不具備技術優勢的微軟不以為然,推動了把握先機的機會。以網景、雅虎為代表的網絡公司乘勢而起,在沒有比爾·蓋茨的黃金市場中脫穎而出。即便微軟并沒有技術優勢,還是會給同業帶來巨大的威脅。比爾·蓋茨以強大的市場勢力蠶食網絡市場,并將可能把因特網的技術先鋒一步步逼出市場。 1996年,電腦業的老將與新貴掀起了一場爭奪Internet瀏覽器市場的大戰:微軟的“探險家”大戰網景的“導航器”。這場Internet之戰被譽為環球第一商戰。 蓋茨正在遭遇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1995年8月8日,網景公司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其引人注目的原始公開股票在發行第一天就從28美元漲到了58美元,使Internet股票行市呈現牛市走向。公司成立后18個月,董事長克拉克便成為億萬富翁。而蓋茨直到微軟公司成立12周年的時候,才達到這一里程碑。 網景公司所贏得的遠不只是華爾街的一批追隨者。它在網絡瀏覽器方面取得了微軟式的統治地位,獲得了與那些在經營中一貫處于獲利地位的客戶們簽約的機會。這些公司正使用網景公司的服務器程序建立其網絡地址。與此同時,整個電腦王國因為太陽公司的Java軟件而變得充滿生氣。這一軟件使得通過Internet改變程序或網絡頁面成為可能。這一體系所導致的威脅在于有了它,Windows在環球網上的地位將變得無足輕重。 僅僅兩年,在網景通信公司和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帶領下,一群電腦和軟件公司將Internet變成事實上的信息高速公路,不僅震動了電腦業,而且使其他工業也發生了變化。網景公司創始人之一兼董事長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說:“將被徹底改造的產業,包括廣播、出版、軟件、金融、購物、娛樂,乃至電子消費業……這是一場深刻的變化! 網景這一首先開辟瀏覽器市場的公司大干快上,一舉成為硅谷蓬勃發展的Internet業務公司中富有活力的旗艦,擁有幾百萬用戶和幾十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使用其王牌瀏覽器“導航器”的用戶達85%。 瀏覽器使漫游網絡成為一件輕松事,它將Internet相互分割的文本文件一舉轉化為一個巨大的超鏈接的多媒體網絡。用戶只需用鼠標點擊想看的內容,屏幕就會跳到相關網頁,幾乎不需要什么培訓,與視窗相比,瀏覽器是更好的處理文件的工具。網景的創始人安德森因此說:“5到10年后,你回首往事時會感到納悶:視窗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然而結果讓人看了害怕:微軟利用了所有的資源,包括14億美元的研究開發資金、2萬名員工、在操作系統領域年年在握的勝利,以及眾多的軟件用戶。去年年初,當人們爭先恐后下載“導航器”時,微軟只有4人在開發自己的瀏覽器,現在已增加到600人——幾乎與網景創建之初用的人數一樣多。微軟的頭一排重炮就是“探險家3.0”(IE3.0),它與“導航器”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遜色,在價格上卻低出許多——用戶可以免費從環球網上下載。推出后第一周,下載統計就已突破100萬次。目前,微軟股價上升了50%,而網景卻比去年下降了1/3。 緊接著,IE4.0又將登場,與Windows’95緊密集成,使個人機與環球網結合得天衣無縫。微軟吹噓它將是“最好的PC,最好的Web”。 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服務器方面,微軟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 NT操作系統上,安裝了信息服務器Microsoft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免費供用戶使用。這一軟件的功能十分強勁,可以把普通的臺式機轉化為環球網服務器。微軟的這一手真可謂毒辣。 如果你還不清楚微軟力圖怎樣取得壓倒性優勢,了解一個數字就明白了:1997年,微軟投資20億美元進行研究開發,這一數目是網景年收入的6倍。微軟用于研究開發的資金占總收入的23%,而其他競爭對手能拿出10%的錢用于同樣目的就不錯了。從風險投資家的角度來看,對于老企業,風險投資家更樂意把風險資本投向那些敢于大量投資于研究開發的公司,因為大量的研究開發意味著潛在的技術和盈利場所,這也是風險投資家所追求的。從這種意義上看,微軟意欲獲得風險投資無疑易于反掌。因此說,微軟真正擁有了風險投資這個物質支持體系。 關于Internet的預言,現在孰對孰錯大約有以下幾點判斷了: 網景成為下一個微軟:非常難。 微軟將完蛋:這和有關民族國家的命運一樣,必有其發展衰亡的規律。 那么,微軟會不會吞并整個Internet呢? 跟蓋茨賭輸贏,往往是一場已經預知了勝負的游戲。如果存在這樣的市場,即一種產品的價值取決于它與另一產品配合的好壞程度,那么軟件市場就是如此。微軟首先借助于IBM,把DOS系統變為計算機業的標準;然后,用它所掌握的DOS系統的知識建立了便于使用的接口,稱為視窗,再通過視窗在電子數據表市場超過了Lotus1-2-3,在文字處理市場超過了Word Perfect,F在,這一大堆連鎖產品使微軟在市場上取得了幾乎不可逾越的優勢。 巴克斯代爾把自己的公司比作一只在公路上被一輛正在加速的卡車追逐的兔子。不論是兔子,還是卡車駕駛員,都很明白這場賽跑的重要意義:由于瀏覽器將成為訪問全球范圍信息的普遍使用的工具,誰先到終點,誰就將成為信息時代的統治者。 所以,勝者通吃的法則應該成為今天所有企業家清醒的共識,假如哪一天鴻運當頭成了勝者,那么你就將連本帶利全部收回,那些由失敗者付出的代價將統統成為你的回報。因為勝者通吃,王者至尊。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
2.行業老大,舍我其誰 比爾·蓋茨的奇跡,只是印證了一條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如果市場起飛,那些恰好在起飛點進入市場的人,將會獲得超過一般數學期望值的投資回報率。 1975年1月,美國《流行電子雜志》封面刊出了首部阿爾泰電腦機組(微型儀器遙測系統公司研制)的圖片,并指出“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計算機,堪與商用型號相匹敵”。 兩個年輕人,比爾·蓋茨和艾倫從這篇文章窺到了他們未來的事業——為阿爾泰電腦編制系統程序——BASIC語言。 利用為市政當局研制處理機以分析交通計數紙帶所賺的2萬美元,兩位好友開始了他們艱難的創業之路。1975年7月,微軟公司也宣布誕生。在最初的公司股份中,蓋茨占60%,艾倫占40%。 艾倫和蓋茨認真閱讀了關于“阿爾泰”的文章,立刻給微型儀器遙測系統公司負責人羅伯茨打電話,宣稱已經研制出一種BASIC語言,只需稍加修改就能夠用于“阿爾泰”。而實際上,他們兩個并未研制出來,但為了搶先一步,提前獲得訂貨,他們耍了個花招。這種伎倆以后蓋茨多次使用,用來搶占其他公司的市場和客戶。隨后的8個星期,蓋茨和艾倫夜以繼日地在機房干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為阿爾泰電腦發明一種語言。蓋茨全神貫注為新的BASIC編制數碼,而艾倫由于沒有“阿爾泰”,不得不用PDP-11機模仿來做一些技術性工作。 蓋茨后來說他在哈佛大學8個星期編制出的那套BASIC程序是“我編制得最好的一套”。以前從未有人為微機編過BASIC程序,可以說蓋茨和艾倫為軟件工業開創了先河,制定了基本標準。 1975年7月,BASIC語言得到了微型儀器遙測系統公司的認可。 1975年7月下旬,他們與埃德·羅伯茨達成了關于阿爾泰電腦BASIC使用權的協議。對蓋茨而言,這是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開始。一個19歲少年除了懂得復雜的技術外,還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這份合同被作為后來軟件業協議的范本,成為產業界形成有關此類問題的標準。通過此協議,只要羅伯茨出售或轉讓BASIC,蓋茨就會從中獲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在產業界,版權意味著可以獲得持續收入。 不久,微軟公司又贏得了兩個最大的客戶,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和全國收款機公司準備購買BASIC,這使得微軟公司名聲大振,到1976年底,這個創業僅一年多的小公司的收入已達10萬美元。BASIC獲得成功后,蓋茨和艾倫又隨后推出了FORTRAN語言。 帕特森的西雅圖計算機產品公司研制出一基于阿爾泰電腦的稱為SCO—DOS的操作系統,微軟以合適價格收購了其使用權。這節省了微軟一年的工作量。蓋茨打算在此基礎上研制出自己的操作系統。 蓋茨和IBM一致決定爭取開放的程序設計。這從根本上扭轉了IBM的自大形象,如果沒有這點,IBM在個人機領域獨霸一時就無從談起。蓋茨想方設法使MS—DOS設計成為整個行業所用的操作系統,因此力主開放型設計。他認為,如果一個人知道了操作系統的細節,便不難為其設計軟件。盡管有非法復制之嫌,但他認為,索性公開設計技術比保密而被別人搶先的做法更明智。他對艾倫說:“只要法律還起作用,我們終會成功!睂嵺`證明,這種開放設計相當重要,它很容易推向市場和形成市場規模,進而有規模效應和先入優勢。 微軟在與西雅圖計算機產品公司的談判中大作許諾,蓋茨看到了這種如果被IBM推廣普及就將成為行業標準的新操作系統的美好前景,因此下決心獨占。可是布洛克和帕特森這兩位DOS的當然擁有者卻不明白這其中的奧秘,更不知微軟與IBM的私底下的勾當,他們認為能夠簽訂協議,將凈賺5萬美元而且并未失去使用權,于是欣然同意,這使蓋茨隔著窗簾欣喜若狂。從此,微軟才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操作系統,關鍵性的一步已經邁開,就看藍色巨人IBM了。 IBM PC研制成功了,微軟DOS也因之而成為行業的唯一標準。自此,由于IBM PC銷量日增,MS-DOS影響也與日俱增,為其開發的應用軟件也愈多,更加鞏固了其基礎地位。蓋茨最終成了最大的贏家。 此后,微軟公司絲毫沒有懈怠,MS-DOS的升級版不斷開發出來,并于1982年5月正式面市,這個名叫DOS1.1的版本,磁盤容量由原來的120KB增加到360KB。此時的蓋茨才26歲,但已是行業中頗有影響力的人物了,全部產業界已日漸被他所感染。 當以操作系統為主導的微軟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膨脹起來之時,蓋茨的目光又轉向了應用軟件。 對應用軟件的需求直線上升,應用軟件的市場潛力超過了系統軟件,而微軟竟然遲遲未進。 蓋茨依舊像往常一樣試圖建立整個軟件行業的標準,為此他一再為MS-DOS擴大開放性。BASIC和MS-DOS已不僅是一種標準,更是一個聚寶盆。軟件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增加,引起蓋茨的憂慮。 Lotus1-2-3的異軍突起將微軟和Visicales擠出市場,蓮花登上軟件公司榜首的寶座。蓋茨深受觸動,一不留神就會落伍的現實使他備加警醒,微軟開始布置反擊。 MS-DOS2.0版隨即問世。微軟的計劃是“要么蓮花不運行,要么DOS不啟動”,一些秘密指令被寫入,當蓮花軟件被導入,DOS將引起計算機死機。只有幾個微軟人員了解此事,這充分表明蓋茨的好斗性格和天生的領袖魄力。 蓋茨決心擠垮Lotus1-2-3。因此在1984年底決定開發Excel以應付Lotus。蓋茨不斷派人觀察蓮花的動態,務求每招勝算。當Excel于1985年3月公開演示時頗受青睞,包括一向慎于言辭的喬布斯也贊不絕口,并與微軟達成諒解協議。這樣蓋茨又成為應用軟件領域的標準制定者了。微軟已不再只靠系統軟件獲利了。 在微軟急劇擴大的同時,蓋茨并沒有因為這種發展而有絲毫大意。早在1983年初,他就計劃完成被許多人并不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的技術開發,以應付蘋果公司的挑戰。 開發新項目用了20名蓋茨認為“微軟最優秀”的程序設計者。蓋茨的計劃分兩步:先與蘋果合作為仍處于封閉的蘋果機開發應用軟件,以便比蓮花公司搶先進入圖形運行環境;再將“界面管理者”樹為IBM PC及其兼容機的圖形界面標準,這將有更多軟件開發商為其編寫應用程序,進而說服制造廠商在出廠機中捆附“界面管理者”。蓋茨為此絞盡腦汁,四處奔波。 微軟高級管理人員漢森指出,“界面管理者”作為內部開發項目名稱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推向市場,則不得要領,他建議更名為“窗口”(Windows),這就是日后舉世聞名的“視窗”的由來。 1990年5月22日,紐約市立戲劇中心張燈結彩,人們為視窗3.0版問世舉行慶祝會,從此IBM個人電腦及其兼容機開始進入一個新紀元。3.0版當年即被評為最佳軟件。這一天,蓋茨有意身著節日盛裝,他母親也專程趕來,一睹愛子風采!督袢彰绹敷@呼:“這是歷史上最讓人渴望的產品。”一度曾貶低視窗的人也加入了歌頌大合唱。瑪麗·蓋茨為愛子倍感自豪,她說:“這是她兒子一生中最偉大的一天,他可以不再依靠IBM了!比澜鐬橐暣3.0而震動,微軟股票牛氣沖天。 微軟的巨大投入同樣獲得了巨大的回報,而一向是圖形用戶界面上的佼佼者的蘋果公司遭受沉重打擊。在推銷視窗3.0的策略中,關鍵的一條是告知用戶:這是軟件而非硬件,將主導整個產業,微軟將不再考慮IBM硬件,視窗3.0已遠離IBM。相反,IBM今后硬件設計須考慮微軟的軟件支持。因此,連IBM也只有服從蓋茨先生的權勢了。 就像比爾80年代關注著圖形用戶界面一樣,此時的比爾正密切關注著多媒體的發展動向。 研制中的人機界面,將字符、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媒體結合在一起,最終是電腦科學有和產業界渴望的目標。多媒體就是這種技術,或者說是一種友好的人機界面。整個視窗3.0的開發設計便是圍繞著多媒體人機界面展開的,F在,視窗3.0與多媒體的聯姻使夢想成為現實。視窗3.0最吸引人的是其多媒體功能。比爾·蓋茨的事業才剛起步,隨著多媒體個人計算機的出現,微軟又立刻行動起來。 對電腦業而言,一旦新產品出現,經過一番合并聯合之后,最終的勝利者就會頒布行業標準。只有標準化,才能使軟硬件的通用和資源的共享成為現實。誰建立了標準,誰就擁有了取之不盡的搖錢樹和聚寶盆。同過去一樣,蓋茨希望為MPC(多媒體個人計算機)建立標準。多媒體正式問世是在1990年11月,其時,微軟舉行了多媒體大會,確立其規格。會上,MPC宣布誕生了。MPC的支撐軟件是微軟操作系統,微軟于是具有絕對優勢。擁有MPC的控制權,人們開始稱比爾為比爾皇帝。 然而,比爾皇帝依舊躊躇滿志,他要進軍信息高速公路。未來的時代不僅是多媒體時代,更是網絡時代。面向新的世紀,網絡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就是網絡。信息高速公路一開始來自美國,是以信息交流為目的的信息網。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將融合現有的計算機聯網服務、電話和有線電視等功能,成為廣泛的服務載體。人們能夠遠距離瀏覽圖書館藏書(還有書嗎?),能夠坐在家里購物,能夠接受遠距離醫療保健服務。制造商可以通過電子方式轉賬結賬和獲取制造信息。各國政府,從美國和歐洲再到亞太,均不示弱,對信息高速公路倍加重視,認為是又一次信息革命。各國政府都想采用現行的各種軟件體系,這正中蓋茨下懷——他成了信息時代首家的“油料”供應商。蓋茨認為,微軟必須掌握這一新興行業的咽喉。哪里有商業,哪里就有微軟!蓋茨說:“我們正提出讓‘視窗’軟件處于中心,為全部交易提供服務的口號!边@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是通往新世紀的入場券。 當微軟以5億美元為“視窗95”(Windows 95)進行促銷時,全世界為之震驚!紐約《世界廣告》季刊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廣告促銷嘗試,其成功指日可待。”微軟太強大了,比爾·蓋茨皇帝所向披靡,英國《衛報》說:“世界上50多家最成功的計算機公司正在聯合起來想方設法防止比爾·蓋茨稱雄世界!薄皠P撒的歸凱撒”,也就是說未能在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的業務方面劃清界限,他們認為微軟從其占絕對優勢的系統軟件中獲得了廣泛的不公正優勢?墒,許多微軟人卻把微軟的成功歸因于他們的比爾皇帝:“蓋茨從不虛度光陰,而是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是其他公司做不到。這才是我們成功的秘訣!”微軟并非都是坦途,但因比爾的不懈努力才終獲成功。 在1995年推出的“視窗95”中,大大增強了聯網功能,這意味著蓋茨在占領了多媒體技術標準這塊陣地之后,又開始向信息高速公路發起了沖鋒。視窗95在推出的當天就銷售了30萬套,4天內全球銷售突破100萬套。微軟正在全力以赴發展其“微軟網”,這使現有的Internet和其他公司網深感不安。微軟愿意同他們分一杯羹嗎?蓋茨會對他們手下留情嗎?比爾皇帝會網開一面嗎? 微軟,當今軟件業的巨人,已厲兵秣馬,躊躇滿志。5年或10年后,還能看到那面Windows旗幟飄揚在世界各地嗎?或許,是微軟的另一面旗幟吧。 在這種大勢所趨之下,微軟已無法藐視Internet的存在,蓋茨已向他的全體員工說明。然而,這個軟件帝國,仍然信心十足,微軟還沒有很強的競爭對手。對于一浪高過一浪的Internet浪潮,微軟顯示出大家氣魄,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廣闊的市場以及眾多的用戶,微軟沉穩而凝重,以巨人般的視野審視著世界的動態,從而制定了沒有Internet戰略的戰略——全面出擊。微軟的所有產品,從操作系統到多媒體,從應用軟件到開發工具,現在都將功能進行了擴展,支持Internet。正可謂你有你的救命草,我有我的萬靈丹。 微軟公司很清楚若要在網絡計算機時代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須參與Internet的競爭,就必須遵守網絡的規則,也就必須接受Internet的標準——接納它們、擴展它們,點綴上微軟的裝飾,努力保持微軟的軸心地位。 1991年底,微軟利潤較上年增加55%,員工總數達1萬人之多。標有微軟徽記的大巴將工人載往260個工作場地。微軟價值已高達219億美元,甚至超過舉世聞名的通用汽車公司。自1986年上市以來,微軟股票已漲了12倍。微軟是僅有的一家造就三個擁有10億美元資產的億萬富翁的公司,他們是蓋茨、艾倫和鮑默爾。據悉,到1992年底,微軟大約有2000名雇員神奇地成為百萬富翁。到1992年第一交易日,微軟股票升至每股114美元, 蓋茨成為《福布斯》排行榜之冠。 現在,蓋茨個人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突破1000億美元,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個人擁有過的數字!比爾·蓋茨,這位對錢并不在意的昔日電腦發燒友,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人,這真是有趣!
3.最杰出的一次風險投資 比爾在他有生之年將——無意間——掌握到他沒有刻意追求、過去也沒有人得到過的大權力。中世紀的教皇最支持精英知識分子,但自詡為所有思想和溝通渠道的中介者。在今天這史無前例的革命中,教皇的角色模式最足以描繪蓋茨將扮演的角色。 比爾·蓋茨,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國西雅圖。1972年,與保羅·艾倫一起創辦了交通數據公司。1973年第一次成功地研制出微機BASIC語言,1975年創辦微軟公司。1995年,蓋茨投資5億美元為其“視窗95”開展促銷活動,一年內“視窗95”共銷出3000萬套。根據《福布斯》資料,到1998年,蓋茨的總資產近900億美元。這使蓋茨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首富。 蓋茨在八年級的時候與摯友艾倫一起發明了一種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統計過往車輛的電腦裝置。 在一個很偶然的場合,蓋茨和他的摯友艾倫同時注意到了《大眾電子》雜志封面上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的照片,正是這本雜志里的有關介紹個人電腦的文章使蓋茨和艾倫下決心成立了微軟公司。當時是1975年,蓋茨才20歲。 有關蓋茨創業最有名的故事,也是風險投資至今最杰出的案例是,當年IBM公司找他為IBM的新型個人電腦寫操作系統時,蓋茨手頭并沒有現成的程序。但他知道有一家叫“西雅圖計算機產品”的小公司有一種操作系統叫SCO-DOS,他果斷地以75000美元買下這個系統,加以改寫后,改名為MS-DOS,放到IBM公司的個人電腦中。就是這個名叫MS-DOS的操作系統打下了后來微軟帝國的江山,F在IBM每賣一臺電腦,都要付給微軟版稅。目前,全世界約有7000萬臺IBM和與IBM兼容的個人電腦,其中使用MS-DOS系統的約占市場的90%。另外蘋果電腦占該市場的10%,而蘋果電腦的軟件主要供應者也是微軟。 這項交易,被稱作是劃時代的交易。蓋茨眼明手快,看準了IBM公司的個人電腦將來會執計算機市場的牛耳,為了拉住IBM個人電腦這個大客戶使用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蓋茨就這樣把一個實際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買下后立即又賣給IBM公司。如果蓋茨要等到自己寫出操作系統,不僅會失去IBM公司這個大主顧,整個微軟公司的歷史都有可能重寫。 從這一“偉大”的交易中,人們確實可看到比爾·蓋茨的偉大之處。事實上,這也是一位優秀的風險投資家應具備的素質——并不是虛偽的謙恭與卑鄙的奸詐,而是在把握機會時的果斷、審慎與理智。 蓋茨的創業史,勾勒出一頁個人電腦發展的簡史。他的成功除了個人條件之外,也是時代所賜。蓋茨成長的20世紀70年代,正是個人電腦萌芽的時期,像各種行業的先驅一樣,他適時地掌握了先機。如果他晚生10年,與現在一樣聰明,可能也很難創造與今天同樣的成就。 任何一種新科技在成為趨勢之前,誰先洞察先機,掌握了這個新的科技,也就控制了未來的市場。蓋茨的成功可以證明,科技可以是壟斷的工具,掌握了時代的新媒體,就是最大的贏家。 在《幸運》雜志的訪問中,蓋茨給自己的定義是一個科技專家,而不是商人,他說做生意很容易。但是很多人不以為然,科技專家中比蓋茨聰明的人多得是。而蓋茨與眾不同的是,他是科技專家中真正懂得如何做生意的人。他除了了解科技如何在現實中應用,還深諳市場、法律和金融。 蓋茨的聰明和對市場的掌握,充分反映在他創業的過程中。70年代末,當他和摯友保羅·艾倫在電腦方面開始創業時,他選擇了軟件來發展。軟件相對而言,制作成本低,可以避開設廠的風險與競爭。 在美國人的口頭上,有關蓋茨的傳奇遠不止如此。他衣著隨便,眼鏡常不擦干凈,說話又直又沖,愛開快車,滿口是青少年最愛講的“COOL”(酷)、“SUPER”(絕了)之類的語言,無論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一個大公司的老板。 戴著一付厚厚的大眼鏡,上身穿一件普通的長袖襯衫,總是一條淡顏色、寬松的家常褲,比爾·蓋茨看起來實在不像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億萬富翁。就是這個電腦奇才,1992年開始成為美國最有錢的人,當時他的總資產為63億美元。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完全是白手起家的巨富。當時他剛剛37歲。 蓋茨自小便是個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的孩子。至今,微軟總裁喜歡坐在椅子上前后搖晃的習慣仍在計算機行業盛傳,正如喬丹投籃時愛伸舌頭一樣,婦孺皆知。這種習慣已成為微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比爾·蓋茨前后搖晃,用來穩定情緒,作出決策。 蓋茨的精明和他孩子氣的外表、談吐,形成了有趣的組合。蓋茨衣著很隨便,好幾次人家來參觀微軟公司或談生意時,都把他當成公司的小職員。有一次,他和摯友艾倫通宵達旦準備次日和IBM談判的材料,天亮時,一切準備妥當,這時艾倫才發現蓋茨沒有打領帶,他們只好跑到附近的百貨商店門口,等著開門買領帶。 蓋茨以愛開快車出名,他常因開快車而收到警察給他的超速罰單。甚至有一次警察懲罰他除了上下班以外,不準開車。 蓋茨每一次在公眾面前掏錢包時,整個世界都會看到有關交易的報道;蛘哒f如果他沒有掏錢包,如一個商業報紙的閑話專欄稱有人看到蓋茨未付款就離開了酒吧,生氣的服務員追上去要錢;或如果他身上沒帶錢包時——如芝加哥的一位記者報道說:蓋茨從一個會議中心沖進了一輛汽車時,他的總管對另一位助手說:“你有他的錢包嗎?”助手沖上前遞上了錢包。這位記者說,這是成功的最高境界。你富有到讓別人為你扛錢包的地步。 如果說Internet已通達全球,把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落的話,絕無夸張之意。事實上,Internet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滾雪球”的速度在世界范圍內急劇膨脹。目前,它已把世界上175個國家的1200多萬臺計算機和近50萬個局域網連為一體。 在發達國家,把Internet的電子信箱(E-mail)地址作為僅次于社會保險號碼的最重要的個人標志物的人,已不僅限于研究領域和白領階層,范圍已擴展到沿街乞討的乞丐。《網絡為王》的開篇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故事: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微軟公司總部所在地。當公司老板比爾·蓋茨步出一家餐館時,一位無家可歸者攔住他要錢。這并不奇怪:蓋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擁有資產數百億美元。接下來的事令見多識廣的蓋茨也目瞪口呆:游浪者主動提供了自己的E-mail地址(西雅圖一家社會庇護所在網上建立了地址以幫助無家可歸者)!昂喼彪y以置信”,蓋茨之后說,“Internet是很大,但我沒有想到無家可歸者也能找到那里。” 1997年3月26日美國加州的Zona公司的研究報告宣稱:到2000年整個Internet互聯網與Internet內部網市場將達到1000億美元,相比1996年全球356億美元增幅將達181%。網上價值千金,淘金機會誘人,一場有史以來最激烈的商戰已拉開大幕,讓大家先看IT(信息技術)界的第一條好漢——比爾·蓋茨先生的表演吧。
4.微軟之路:高科技企業騰飛的秘密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微軟憑借自身高科技力量的原動力,乘風險投資之風,以資本市場為翼,馳騁千里,盡顯風流。 微軟公司在軟件開發上獲得巨大成功后,其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為保持自己的領導者地位,微軟公司必須不斷有所創新,以應付諸多公司的挑戰。而實現這種擴張就需要資金的支持。 為此,1986年3月,微軟股票在NASDAQ市場首次公開上市,開盤報價為每股21美元,第一天收盤時,共成交360萬股,收盤價為每股29.25美元,上市獲得巨大成功。一周后,公司股票漲到每股35.50美元,一年后,達到90.05美元。股票升值超過了400%。 應該說,微軟公司從NASDAQ市場籌集的資金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發行上市前的1985年,微軟公司的總收入僅為1.62億美元,到1997年,其總收入增加到130.98億美元,增長了80倍,其凈收入則從0.31億美元增加到38.95億美元,增長了125倍。 股票的上市發行也為微軟實行增資擴張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從1995年到1998年4月,微軟公司順利實施了28項兼并和12項投資計劃,使其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增長了1.7倍和1.4倍。 員工人數由1985年的910人上升到1990年的5636人,1996年更達到20561人。辦公地點也由上市前在西雅圖北區的辦公場所搬至新辦公樓,并在短短的6年內購買了269英畝土地,修建了22幢建筑。 微軟公司不僅占據了操作系統的霸主地位,在應用軟件領域也不斷地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現在又在向互聯網絡進軍,如前所述,其瀏覽器已經成為網景公司最有力的挑戰者。 與技術上的領先和獨占相對應的是其耀眼的財富,對于微軟,人們關注的還只是它的公司和產品的品牌;對于財富,人們更關注的是比爾個人的財富,其占有微軟的股份近20%,總市值達到近1000億美元,相當于歐洲一個小國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是伊拉克國民經濟總量的兩倍。 微軟的成功或者說蓋茨的成功,技術是其立身之本。而真正實現了微軟的不斷擴張的是蓋茨的商業頭腦——一個懂技術和技術應用發展方向的頭腦。 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沒有高大的廠房、堆積如山的原料和產品庫房,只有軟盤和軟盤中儲存的知識。自1975年該公司創立以來,短短的20余年間,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到1997年底,公司擁有資產460億美元,其市場價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和。比爾·蓋茨連續4年成為世界首富。1990年美國全年新增產值的2/3是通過微軟公司這樣的知識企業創造的。美國金融投機家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沒有生產設備,僅僅依靠對衍生金融的認識和運用,不但成為世界上的巨富,而且在東南亞掀起震驚世界的金融危機。索羅斯金融投機的勝利,比爾·蓋茨創辦微軟的成功,表明了知識是創造財富的一種更為重要 的資源。特別是信息高速公路聯網后,知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提高到90%以上,以知識作為主要生產資源的企業,比如微軟、英特爾、IBM等信息產業企業,其生產總值已經超過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等企業,成為信息時代的主導型產業。
5.微軟公司新動向 1998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到140億美元,其中利潤高達40億美元,增長率比1997年提高了23%。在全球軟件行業之中,微軟公司的收入占10%以上,而利潤占30%以上。鑒于收入豐厚,微軟公司財大氣粗,每年投入的R&D費用為25億美元,超過世界其他10大軟件公司利潤之和。在技術領域之中,如果微軟來不及開發,則采取兼并方法,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先進技術。過去兩年之中,微軟公司兼并或投資入股的公司總數已達37家。目前,微軟公司所擁有的現金總數為100億美元之多。微軟鋒芒畢露,氣勢咄咄逼人,不僅行業內部人皆避之惟恐不遠,生怕成為微軟下一個兼并對象,即便其他行業公司,也是人心惶惶,朝需慮夕。美國一家雜志最近發表一篇文章,題為:“誰是微軟下一道菜?”(WHO WILL BE THE NEXT MEAL?),說是美國前500強公司主管皆有畏懼之心,恐怕比爾·蓋茨會依仗100億美元現金之優勢,強行進行敵意收購。這篇文章語不驚人誓不休,即或稍有過頭之嫌,亦不是全無道理。 目前,微軟公司觸角伸得很大,從網絡旅游服務、網絡汽車銷售、投資咨詢一直到有線電視、游戲娛樂業等,影響無所不在。即便面對司法部的指控,微軟仍無所畏懼,處變不驚。看來,比爾·蓋茨先生并不想隱瞞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隱瞞自己的觀點是可恥的事情。最近,比爾·蓋茨公開表示:“我們不會停止視窗系統的功能強化工作;我們不會為競爭對手的言辭所嚇退;我們決不會停止傾聽客戶的呼聲,也不會止步不前,不繼續去滿足客戶的需求! 比爾·蓋茨緣何如此膽大包天?美國一些分析家認為,比爾·蓋茨自恃有功,因為美國軟件業的發展、信息業的發展甚至整個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微軟。但是,美國司法部似乎也沒有退路,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恐怕還得長期打下去。1998年,微軟發展勢頭受挫,美國司法部對微軟所施加的反托拉斯壓力日益加大,盡管微軟可能拖延時日,但是,比爾·蓋茨最終將不得不做出某種妥協和讓步。 微軟公司訴訟案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但是,根據美國科技界權威人士的看法,比爾·蓋茨先生并不害怕美國司法部的指控和起訴,這是因為漫長的訴訟程序長達數年,大可不加理會。令比爾·蓋茨先生最為擔心的有三點: 首先,微軟公司為了應付華爾街股市貪得無厭的期望值,必須保持每年企業20%以上的增長率,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微軟只能進軍新的領域。比爾·蓋茨在軟件行業中堪稱奇才,但在其他行業里,諸如衛星通信、有線電視、萬維網電視、網絡信息內容服務等,恐怕就沒有那么威風了。競爭對手可能在軟件領域中讓他三分,但在其他行業中,何嘗將他放在眼里?畢竟隔行如隔山。目前,微軟公司在萬維網電視、有線電視等領域中,進展尚未盡如人意,但又沒有退路,實在是嚼之無味、棄之可惜,進退兩難。 其次,微軟公司由于急劇膨脹,員工數目已過25000人。公司太大,反應勢必緩慢,在市場判斷、對策制定、架構調整等方面,比爾·蓋茨時有難以駕馭之感。船大難掉頭,再也沒有昔日那么靈活、那么進退自如了,這當然會使比爾·蓋茨相當苦惱。 第三,目前競爭對手一擁而上,聯合出招,使得微軟疲于奔命。最令比爾·蓋茨頭痛的是,由于數字電視技術迅速發展,有線電視業集市場、客戶之優勢,在上網速度和技術性能方面,遠遠超過網絡服務公司和通信公司。以時代—華納公司為例,該公司早已掌握出版物、電視等數字信息內容,又擁有有線電視公司,自然對利用數字電視技術搶占網絡地盤頗有興趣。他們根據客戶需要,在有線電視服務上,增加了高速上網服務項目,還將推出客戶點播影視節目等新型服務。有市場,有客戶,又有節目內容,這些強項幾乎全是微軟公司的短處。尤有甚者,歷來自高自大的時代—華納公司居然另辟蹊徑,不用微軟公司的軟件系統,自己另行開發了一套新型軟件,這就使得比爾·蓋茨先生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當然,微軟公司財大氣粗,完全可以強行收購電視臺或者電影公司,只要比爾·蓋茨愿意,甚至可以強行兼并時代—華納公司。但是,樹大招風,一旦成為眾矢之的,那就很難招架了。微軟在過去幾年里,越過自己領域,全面出擊,在衛星通信、信息服務、有線電視等領域頻頻出手,使得其他行業巨頭頗有戒心。據說,美國許多大型企業對微軟高速膨脹頗有微詞。司法部起訴微軟,大型公司中竊竊暗笑者為數甚眾。 對于今后的發展前景,誰也沒有把握。鹿死誰手,看來只有老天爺才知道。至少到目前為止,比爾·蓋茨先生似乎毫無退卻之心,也不想向司法妥協。對于微軟而言,繼續拼下去,在因特網中殺開一片新天地,何樂而不為?即使遇挫,不能壟斷萬維網,也不至于全軍覆沒。進可輕取天下,退可偏安一隅,仍不失為一方諸侯,在這種情況下,何懼之有? 在1998年,微軟步伐邁得更大,比爾·蓋茨竭力使視窗系統擴展至汽車導航產品、移動電話通信領域、商業產品銷售系統等領域,從食品連鎖商店一直到大型主機,微軟公司無所不為、無所不在。 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之中,微軟公司所推出的視窗CE系統將廣泛使用于數字產品之中,諸如萬維網電視、電話及汽車導航系統等;在手提電腦系統市場中,微軟所占份額將達到20%左右。視窗CE系統為微軟公司最新推出的產品,是一種可支持不同芯片、可擴展的操作系統,為視窗操作系統產品系列中的最新成員。視窗CE系統模塊化設計特點使得各種產品制造可根據市場需要,靈活選擇自己企業所需要的模塊,因而能夠廣泛適應手提電腦、車載電腦、移動電話、商業銷售終端等各種產品需要,受到廠家歡迎,市場進展很快。 比爾·蓋茨先生的雄心并不局限于視窗CE這種小玩藝方面。其實,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他的終極目標還是在主機領域中奪取霸主地位。 微軟公司比較薄弱的環節當為數據庫產品。目前這一領域群雄竟起,各有千秋,現有市場份額為;奧拉克爾公司:38.4%;IBM:21.8%;INFORMIX:9.7%;SYBASE:6.9%;國際聯合電腦:5%;微軟公司:4%。 奧拉克爾公司在數據庫市場占有額方面高達38%,遙遙領先于微軟。微軟SQL服務器僅占4%,實在是難以望其項背。對于許多大型公司而言,SQL系統的功能未能達到處理大型公司的數據任務,難怪奧拉克爾公司董事長愛立森躊躇滿志地聲稱:“微軟的作為無濟于事,因為他們的數據庫一無是處!睈哿⑸瓪v來快人快語,對于微軟公司恨之入骨,在對微軟口誅筆伐的聲討之中,愛立森的聲音歷來是高過任何其他討伐者的。盡管微軟公司在數據庫領域所占比例較小,但是,其咄咄逼人的氣勢已令人不寒而栗。 美國大型企業電腦軟件系統市場,包括數據庫、電子函件、大型企業服務器等,每年銷售總額為300億美元左右。四年以前,微軟公司在這一領域之中毫無影響,鮮為人知。為此,比爾·蓋茨先后投資數十億美元,加強視窗NT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到目前為止,局面已大為改觀,微軟幾乎占有半壁江山。1997年,微軟視窗NT在服務器操作系統領域市場占有額為25%左右,而到1998年,達到了40%以上。1998年年底,隨著視窗NT5.0系統的問世,這一比例進一步提高。鑒于視窗NT5.0系統可以勝任大型主機的計算任務,微軟公司高級主管表示:“微軟公司前途在此一搏!边@一次微軟的搏殺是勝算在握的。盡管視窗NT系統不會馬上完全取代大型主機,但是,微軟將在今后幾年里逐步蠶食IBM AS/400等中型機市場,分食34億美元的市場份額。 分析家認為,在今后兩年之中,視窗NT與BACKOFFICE銷售額將達到50億美元,增長率為一倍以上。業界有些人士甚至認為:目前在臺式電腦系統之中,微軟視窗系統無所不在,而在10年之后,全球服務器系統之中,微軟視窗NT系統將霸占90%的地盤。 但是,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目前只占電腦服務器系統的20%收入。在其他方面,微軟受到來自IBM公司的全力阻擊。IBM公司在其董事長郭士納統帥下,90年代中期進行了全面戰略調整,一切圍繞網絡計算,再次中興,在大型主機市場重新確立了霸主地位。IBM公司成功地在大型主機中使用PC微機技術,大幅度削減生產成本,目前大型主機成本只有10年前1/10左右,從而保住了許多大型公司客戶。 在JAVA系統之戰中,目前正式投入JAVA系統研發項目的軟件開發商為70萬家左右,而微軟視窗系統軟件開發商則有450萬家,因此,即使JAVA能夠用在所有計算平臺上,也不會很快取代視窗系統。許多公司業已投資購買視窗系統,在可預見的將來,還會繼續使用視窗系統。即便如此,與奧拉克爾公司愛立森董事長同樣蜚聲業界的太陽公司老板麥克尼利也是口鋒犀利,所向披靡。他最近振臂高呼:“在JAVA卡、JAVA電話、JAVA接收器等所有JAVA產品領域,我們將在銷售量方面徹底摧毀他們!”他們是誰?不言而喻。 微軟的戰略目標是針對大型公司客戶。在最新推出的Backoffice系統中,微軟業已增加商業服務器軟件系統,以供網上商業交易之用。視窗NT系統也包括網絡信息服務器等基本萬維網服務器系統,使得微軟公司在萬維網與企業內部網市場上,后來居上,奪取了55%的市場份額,UNIX廠商被迫退居老二,僅占36%的市場份額。 隨著微軟視窗98操作系統的問世,新上市的個人電腦將采用視窗98系統,原有的視窗95將被逐步淘汰。微軟公司現已表示,視窗98系統將是視窗系統的終極版本,以后只會略加增刪。到新世紀初,視窗NT系統將會一統天下,即使是一般用戶也要向視窗NT升級。電視、電話與電腦三位一體的發展趨勢已成定局,然而,未來何種體制將會決定操作系統,目前尚無定論。微軟正在密切關注市場局勢的發展,以便盡快采取對策。一旦局勢明朗,微軟將會采用自己開發、收購、兼并、入股等市場戰略,控制局面,繼續主導操作系統市場。 所以,微軟陷入到了反壟斷的官司中,不管比爾失敗成功與否,風險投資的奇跡卻令人眩目。 |
上一篇:半導體霸主:英特爾(Intel)
下一篇:康柏公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