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6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日)大野耐一 - 小 + 大
●從超市得來的啟示 我們曾反復提及“準時化”和“自動化”是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把運作這一體系的工具稱為“看板”。現在,讓我談談它真正的創意由來。 實際上,“看板方式”是從美國的超級市場得來的啟示。 二戰后,日本有許多東西是從美國進口的。例如,口香糖、可口可樂、吉普車都是從美國引進的。自選超市開始出現在日本,是1955年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由于日本人往來于兩國間人數和次數的增多,自選超市這一同生活密不可分的事物也開始從美國傳入日本。它成了好奇心強烈、喜歡模仿的日本人感興趣的對象。 我在1956年去美國,參觀了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及其他機械制造公司的生產現場。當時,美國的自選超市已經相當普及,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對我來說,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因為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在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的我所負責的機械車間里,我就開始研究和實際運用美國自選超市的經驗了。 汽車工業公司借用自選超市的方法——這也許是個很具創意的想法。不過,很早只是間接了解美國超市的情況,隨后的親身經歷就給我們的想象力壯了膽,這不是同我們的“準時化”有著相似性嗎? 超市,對顧客來說,是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買到需要數量的物品的商店,雖然顧客有時多買了一些東西,但是,原則上是能夠買到需要的商品。 對超市來說,則必須準備齊全的物品,以便顧客能在任何時候買到需要的任何東西。 美國“自選超市方式”,比起日本過去那種定期上門賣藥的“富山郎中”、走門串戶的“推銷員”、在街上“叫賣”的經商方法來說是一種更合理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從賣方來說,不必花時間把那些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賣出去的東西搬來搬去;從買方來說,也可以少擔心買過了頭。 從這種超市得來的啟示是,可不可以把超市看作是生產線上的前一道工序。顧客這后一道工序去相當于超市的前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時間買(拿)需要數量的需要商品(零部件)。而前一道工序要立即補充后一道工序取走的那一部分。我們考慮,如果這樣做,是否就會接近我們的大目標——“準時化”——呢?于是,從1953年開始,我們就在總公司工廠的機械車間內試行,實際著手應用了。 當我于1956年去美國訪問時,我親眼看到很早以前就關注過的自選超市,便覺得這一方式正好驗證我的想法。 1955年以后,日本也開始出現美國式的超市。于是,對我們來說,可就近研究,而且研究的材料亦不再缺乏,這是最好不過的事。但是,我們并不是做流通的企業,既然已經能夠掌握“JIT”的技術,作為制造商,就必須要趕緊去推行下一步驟。然而,這種作法首先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后一道工序一次大量領取相同的零部件會讓前一工序產生混亂。要貫徹“準時化”,就無法回避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開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它。結果,經過了多次摸索之后,我們走上了“均衡生產”的道路。有關內容將在后面談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