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01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物流的活動盡管始于人類進化的朦朧之時,但是一直沒有形成明確的物流概念和理論。真正提出“物流”一詞,還是在20世紀初的美國。1901年,約翰·F·格魯威爾(John E Crowell)在美國政府報告《農產品流通產業委員會報告》中第一次論述了對農產品流通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和費用,揭開了人們對物流活動認識的序幕。以后出現了兩個分支(見表1.1)。 表1.1 物流概念的兩個分支
一是美國少校瓊西·貝克于l905年提出Logistics,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軍事術語。即從軍事后勤角度創立物流概念——指戰爭開始前,軍事后勤部門要為參戰人員提供彈藥及裝備。戰爭開始后,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無誤地將武器、彈藥以及軍隊吃、住、行等所有必需物品按要求供給前線,后人稱為軍事物流。后來兵站后勤這種科學有效的管理系統便被引入企業經營。 二是美國市場營銷學者阿奇·蕭(Arch Shaw)于1915年從市場分銷角度創立物流概念,他在其著作《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首次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是與創造需要不同的一個問題”,并提到“物資經過時間或空問的轉移,會產生附加價值”。2這是首次提到物流創造價值,也是首次對傳統的經濟學觀點的突破。因為傳統的經濟學觀點是:生產創造價值,而流通不創造價值。該著作被視為物流學科發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后人稱為商業物流。 物流這個詞出現后,人們開始探尋物流的真正含義。1963年,世界上第一個物流,專業組織——美國物資流通管理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對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下了定義(簡稱“63定義”): 物流管理是為了計劃,執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及制成品從起源地到消費地的有效率的流動而進行的兩種或多種活動的集成。這些活動可能包括但不僅限于:顧客服務、需求預測、交通、庫存控制、物料搬運、訂貨處理、零件及服務支持,工廠及倉庫選址、采購、包裝、退貨處理、廢棄物回收、運輸、倉儲管理。 事實上,一個概念出現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涵在不斷擴大,往往被賦予新的內容或被轉意。物流的定義也不例外。在美國,從l963年到2003年對物流的定義進行了五次更新(分別稱為63定義、86定義、98定義、02定義、03定義)。2003年,美國物流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對物流的最新定義(03定義)是: 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是對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從起源地到消費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計劃、執行和控制,以滿足顧客要求。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at plans,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 從美國物流協會2003年對物流的重新定義,可以看出物流被包括在供應鏈管理范圍之內,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物流活動一般包括進向和去向的運輸管理、車隊管理、倉儲、物料搬運、訂單履行、物流網絡設計、庫存管理、供應/需求規劃、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管理。在不同程度上,物流活動也包括:采購、生產計劃與排程、包裝與裝配、客戶服務。 從2005年1月1日起,美國物流協會,已正式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這意味著在美國,物流已全部融入了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的地位目益崇高,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的活動范圍日益廣泛,對企業價值的貢獻得到了公認。 在日本,日通綜合研究所1981年2月編寫的《物流手冊》對物流下了這樣的定義: 物流是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向需要者的物流性移動,是創造時間性、場所性價值的經濟活動,從物流的范圍來看,包括包裝、裝卸、保管、庫存管理、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等諸種活動,如果不經過這些過程,物就不能移動。 在歐洲,歐洲物流協會(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ELA)1994年公布的物流術語中,對物流下了這樣的定義: 物流是在一個系統內對人員或商品的運輸、安排及與此相關的支持活動的計劃、執行與控制,以達到特定的目的。 在我國,2001年8月正式頒布實施的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l8354--2001) 中給物流下的定義是: 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需求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盡管物流定義因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團體、不同的機構和不同的國家,出自不同的角度和觀點而有所差別,而且物流的定義至今仍有爭論,但對物流的本質理解是一致的,即:物流活動是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和空間效用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配送、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總而言之,物流是商品在空間上與時間上的位移,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并且創造部分形質效果。 |
上一篇:物流的形質效用(加工附加價值)
下一篇:物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