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0-28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趙芳 - 小 + 大
有這樣一個笑話:上帝向一個人允諾說:“我可以滿足你三個愿望,但有一條件,你在得到你所要的東西的時候,你的敵人將得到你所得到的兩倍。”于是這人開始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個愿望和第二個愿望都是得到一大筆財產,第三個愿望就是“將我打個半死”。這雖然只是個笑話,但也說明了人們你死我活的競爭意識是多么強烈,即使挨皮肉之苦,也要給敵人更大的苦頭,致競爭對手于死地。現實生活中也同樣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對夫婦要離異,根據法律判決,丈夫應該把自己的財產轉讓給妻子,因此,丈夫開始出售自己的車、房。為了不讓妻子平白無故地得到一大筆財產,丈夫將自己價值幾百萬美元的車和房以幾百美元低價出售,妻子固然沒有得到利益,丈夫也損失一大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就在于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搏擊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也絕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強。人們在面對利益沖突時,往往選擇的是搏擊,即使拼個兩敗俱傷也再所不惜。其實,在搏擊的過程中,如果能以更寬廣的胸懷對待敵人,對待你的競爭對手,即在搏擊中寬宏大量,結果就會大不一樣。得饒人處且饒人,自己既使得了一定的“理”,也不能非逼得對方鳴金收兵或豎白旗投降不可,讓對方走投無路,對方為了“求生”,就有可能“不擇手段”,這可能對你自己也會造成傷害。放他一條生路,寬宏大量一些,他“逃命”要緊,便不會對你造成傷害。如果有一天狹路相逢,既使有一天他勢旺你勢弱,他也會有一定的報恩之心,同樣也會放你一條“生路”的。其實搏擊中的寬宏大量,是在為自己留一條后路,同時還可能“不打不相識”,化干戈為玉帛。 在我國古代其實有很多化敵為友,以寬容來打動對手,以“情理”服人的佳話。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喜人。而楚亭的人均疏于管理,結果瓜秧又瘦又弱,與對面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著月色,偷跑進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后,氣憤難平,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宋就對他們說:“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我們明明不愿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么為什么要過去再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 梁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覺得有道理,于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仔細觀察,發現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梁亭的人黑夜里悄悄為他們澆的。 楚國邊縣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后,感到十分漸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說后,也感于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既表示自責,亦以此酬謝。從此,兩個敵國變成友好鄰邦。 在現代和平社會中,“戰爭”、“搏擊”主要是涉及到事業上的競爭。寬容搏擊,也就是在與同事競爭的同時,要寬宏大量,不能把同事看成絕對的競爭對手,要在競爭中講團結、講合作,以贏得共同的發展。與同事合群,營造一份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你進入權力中心打下基礎。 同一辦公室里有年齡、條件相仿的同事實在是件頭疼的事,因為人人都會把你們兩個拿來比較。其實辦公室里同事間本來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以健康心態看待競爭關系,同事的能力愈來愈強,等于是在無形中促使你提升實力。更何況,在全球化時代,本來就不應該把眼光局限在一屋檐下的同事,而應該將全球的精英視為真正的競爭者,如此一來,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當“冤家”看待了。 器量狹小、排擠同事的人,一定也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擠;把同事當做阻擋前途的障礙,一定難以在辦公室里立足。對于那些跟自己有競爭關系的人,不妨試著去贊美他,或請他幫一個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間的敵意,在職場上,減少一個敵人的價值勝過增加一個朋友。 當然,作為公司的一位職員,難免會碰到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人,難以相處的人也肯定少不了,如果你對他們也顯示出極其厭惡之意,則無異于顯示自己度量的狹小。所以你應該拿出你的誠意來,誠心誠意欣賞對方的長處,對于對方出錯的地方,你也應該開誠布公地與他商討,消除彼此之間的敵意。在公司中,有競爭才有進步。如果你在“搏擊”過程中,輸給了競爭對手,這時你更需要有承受打擊的度量,不能就此消沉,而應該誠心誠意恭賀、欣賞對手的能力,消除你的敵意,并繼續保持你與升遷了的對手的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愉快的辦公室氣氛。這樣你的表現會贏得更多人的贊賞,從而為以后的成功奠定堅實的人際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