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0-28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趙芳 - 小 + 大
信息溝通、意見交流,可以將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隊、組織貫通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信息的溝通是人的一種重要的心理需要,是人們用以表達思想、感情與態度、尋求同情與友誼的重要手段。暢通的信息溝通,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改善人與人、人與班子之間的關系。 在美國每一對夫妻結婚就有一對多夫妻離婚的今天,能夠攜手共度五十年是相當值得稱羨的事情。因此在一對夫妻金婚紀念日當天,州長、參議員紛紛前往慶祝會,為這對長壽又恩愛的夫妻祝福。當天晚上,這對夫妻一如平日的睡前習慣,吃烤面包、喝奶茶,當先生如往昔般將最外兩側的兩片烤面包皮拿給太太,太太卻哭了起來,不明究理的先生問起原由,太太哭著說:“居然在這樣值得紀念的日子,你仍將最外側、最壞的兩片面包皮給我。” 原來太太認為那是最差的部分,殊不知先生卻認為那是最好的部分,自己舍不得吃,把僅有的兩片留給太太。然而由于欠缺溝通,五十年后才明白了一切。這樣的事常常發生。如果當年先生懂得問,或者太太懂得說,這樣的心事就不會藏了五十年。 上面的例子說明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用“我以為”來先行假設,以為對方已經知道自己的意見,以為自己不必說明原委,反正你“應該”已經知道我的念頭,這其實是造成誤解的最大原因。 信息交流是人與人之間傳達思想、信息等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即通過兩個或更多人之間進行關于事實、思想、意見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來取得相互之間的了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改善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保證。 充滿摩擦、缺乏了解的工作團隊,不同部門的經理之間經常相互攻擊,其真實原因是“交流不暢”。只有真誠地進行溝通,才能把各自擁有的信息、情報樂意地與對方交流。情報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你既要把你享有的信息、情報告之別人,把你擁有的信息與別人共享,又要主動從別人那里獲取你所需要的信息。不要以為別人能看穿你的心思,當今心理學的第一法則就是自己顯而易見的事其他人未必知悉,所以你必須主動地和別人溝通。要想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要從他人的角度分析問題。 你不僅要主動把你掌握的情報傳達給別人,同時,你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有從別人那里獲取信息的需要和必要。所以,你要相信只有你能為自己的人際關系負責,你要仔細思考你的同事、其他經理或其他專業人士需要從你那里獲得什么觀念、信息以及知識,同時還要思考你要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信息、觀念和知識。 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拓展,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范圍也在加大,在廣泛的人際交流、信息交流中,開拓了自己的生活空間,發現了社會生活的美好,又見多識廣,開闊了自己的胸襟。相反,若長期生活在抑郁閉塞的環境里,與周圍交流受阻,所獲信息有限,情感溝通不多,就容易變得心胸狹隘,容不得他人的成就和長進,也易產生嫉妒心理。擴大交際圈,注意人際交往,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促進人與人相互之間信息、情感等方面的廣泛交流。 兩個人在溝通時,如果一開始就站在對立的立場上,一味地去指責對方,那是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的。雙方要互相了解,經常進行交流,這樣才能了解對方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所以,溝通不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原因就是態度不對,互相不接受。所以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際關系負起責任,都不要怨天尤人,要考慮你是否對他人做出應有的貢獻,有貢獻才能促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當你貢獻他人、為他人提供服務、對他人表示友好的時候,就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你與別人的人際關系的好壞會大大影響你與別人的溝通,你與你所交往的人關系良好,彼此都愿意把自己擁有的信息、情報、意見、想法告訴對方。如果關系惡劣,彼此之間的信息流通一定會受阻礙,就好像中間隔了一堵墻。原本牢固的人際關系也會慢慢瓦解。 人們通過信息的溝通、情報的交流,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協調人們的社會生活,從而使社會生活維持動態的平衡。同時,還可以有助于個人需要的滿足,個人通過表達自己的身心狀態,實現與他人的聯系,明確人際關系的行動方向,從而使自我價值得到實現。人類如果缺乏信息交流,其語言能力及其他認知能力都將受到嚴重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