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1-13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定義 “物聯網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概念。 歷史溯源 物聯網這個概念,在中國早在1999年就提出來了。不過,當時不叫“物聯網”而叫傳感網罷了。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的研究和開發。與其它國家相比,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具有同發優勢和重大影響力。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8月24日,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在臺灣公開演講中,也提到了物聯網這個概念。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中國工業運行2009年夏季報告會上表示,物聯網是個新概念,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大家公認的概念。他說,總的來說,“物聯網”是指各類傳感器和現有的“互聯網”相互銜接的一種新技術。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帶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芯片、寬帶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故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物聯網與智能電網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機構成部分。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物聯網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難以輕言判定。畢竟RFID早已為市場所熟知,但新大陸等擁有RFID業務的相關上市公司定期報告顯示出業績的高成長性尚未顯現出來,所以,對物聯網的普及速度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會是工業乃至更多行業信息化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而且,RFID技術在多個領域多個行業所進行的一些閉環應用。在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經被自動采集并上網,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聯網的夢想已經部分的實現了。所以,物聯網的雛形就象互聯網早期的形態局域網一樣,雖然發揮的作用有限,但昭示著的遠大前景已經不容質疑。 這幾年推行的智能家居其實就是把家中的電器通過網絡控制起來。可以想見,物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家中的電器可以和外網連接起來,通過傳感器傳達電器的信號。廠家在廠里就可以知道你家中電器的使用情況,也許在你之前就知道你家電器的故障。某一天突然有維修工上門告訴你家中空調有問題,你還驚異地不相信。 物聯網的發展,必然帶動傳感器的發展,傳感器發展到一定程度,變形金剛會真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
上一篇:倉儲管理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