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企業無國界經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整個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在此背景之下,原有管理思想不能完全滿足新的競爭形勢,供應鏈管理方式應運而生。供應鏈管理涵蓋了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部過程,包括外購、制造分銷、庫存管理、運輸、倉儲、顧客服務等內容。在供應鏈上,從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到零售商,每個環節都存在庫存,以應付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保證供應鏈的正常運行。供應鏈成本的高低影響著供應鏈網絡上各個企業的獲利能力,其中庫存成本是供應鏈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左右供應鏈效益的關鍵。因此,研究供應鏈庫存管理對于幫助企業提高服務水平、市場反應速度,實現低成本的運營具有重大意義。 一、供應鏈庫存管理概述 (一)基本概念 庫存是指企業用于未來的生產、服務或銷售但暫時處于閑置狀態的儲存物品或商品。庫存的形態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產品等三大類。對企業來說,庫存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占有了資金,減少了企業利潤,甚至導致競爭性虧損;另一方面它能改善客戶服務,有效緩解供需矛盾,有時甚至還有投機功能,為企業盈利。 庫存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以控制庫存為目的的方法、手段、技術和操作過程的集合,是對企業的庫存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的工作。 供應鏈庫存管理就是依據企業生產計劃的要求和庫存狀況制定采購計劃,并負責制定庫存控制策略及計劃的執行與反饋修改,以達到合理地確定庫存量以及合理地運用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或增加銷售額的目的。庫存管理的目標有四個:一是降低庫存成本,獲取規模經濟;二是提供平衡供給與需求的途徑;三是改善物料搬運活動,實現作業的安定化;四是為不確定需求提供保障,提高客戶的服務水平。 (二)傳統庫存管理與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管理的區別 1.主體不同 傳統庫存管理技術是以單個企業為對象,而供應鏈的管理方式不是孤立地、分割地研究庫存,而是從系統角度,使各經營者的之間形成“鏈”的關系,環環緊扣,以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提高。 2.庫存管理的目的不同 傳統庫存管理主要目的是對企業的庫存進行分類及重點管理,同時確定訂貨的時間以及訂貨數量,使該企業庫存總成本最小。而供應鏈庫存管理的目的是,減輕或消除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庫存管理與顧客需求真實地一致起來,對經營過程中的庫存數量進行控制,從而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以強化經營的競爭力。 3.庫存管理的方法不同 傳統庫存管理是謀求“保證供應而又是小的儲備量”,要求不缺貨。而供應鏈庫存管理的任務是通過適量的庫存來達到合理的供應,實現總成本最低的目標。供應鏈庫存管理關鍵性的突破在于放棄了“保證供應”,允許缺貨,利用總成本最低來進行決策。 (三)供應鏈中庫存管理的意義 1.調節供求差異,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需要 對物品的需求,是隨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而不斷發生的,但需求與供應在時間和數量上又往往是不同步的。因此,只有持有一定的庫存量,才能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需要。 2.穩定生產、經營的規模,獲取規模經濟效益 企業只有按照適當的數量(一定的規模)組織產品生產貨物供應,才能夠利用規模經濟效應,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一方面,在采購過程中,批量采購可以分攤訂貨費用;另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采取批量加工的方式,可以分攤調整準備費用。 3.縮短訂貨提前期,加快市場反應速度 當企業維持一定量的成品庫存時,一旦客戶需要就可以迅速供貨,縮短客戶的訂貨提前期,增強企業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的能力。 4.緩沖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實踐中,由于某些主觀或客觀的因素(如預測、計劃不準確、生產事故、運輸故障等),出現作業失誤,往往是難以完全避免的。這個時候,如果企業持有一定的庫存,就可以緩沖作業的失誤,保證生產經營按預定的要求繼續進行。 企業大量庫存的存在,不僅提高了企業的各項成本,還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因此,供應鏈上各個節點企業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來管理其庫存,以盡可能降低自身的成本,而沒有實現整條供應鏈的庫存管理最優化。要建立能夠有效降低系統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的生產、配送和庫存控制策略,就有必要研究供應鏈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
二、供應鏈中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供應鏈的整體觀念 企業持有一定的庫存可以降低庫存成本,獲取規模經濟,提供平衡供給與需求的途徑,為不確定需求提供保障,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于是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各自持有自己的庫存。也就是說整條供應鏈各個節點都獨立持有自己的庫存。這種各行其道的山頭主義行為必然導致供應鏈的整體效率的低下。
(二)存在信息曲解現象 供應鏈的各個經營者與各自的客戶需求方之間交換的信息準確度不高,為了保守起見,各個經營者都有自己的安全庫存,這樣容易產生庫存過剩的現象。這種下游企業的需求信息在向上游企業傳遞時發生的放大現象,對于最終客戶最遠的企業成員影響最大,這種現象稱為信息曲解現象,也稱為牛鞭效應。 (三)缺乏合理的庫存控制策略 當前供應鏈中庫存成本普遍過高,其根本原因是供應鏈企業采取了過于簡單的庫存策略。供應鏈上存在著由各種不確定因素形成的庫存,供應鏈管理中庫存策略也隨不確定性的來源發生變化。許多公司對所有的物品采用統一的庫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類沒有反映供應與需求中不確定性。 (四)缺乏合作與協調性 當前,供應鏈的各個節點企業為了應付不確定性,都設有一定的安全庫存,再加上相互之間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不得不維持一個較高的安全庫存,為此付出了較高的代價。 三、優化供應鏈庫存管理的具體對策 加強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聯系和合作,消除供應鏈成員之間信息傳遞的障礙,減少內耗,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形成由顧客需求驅動的無縫供應鏈,實現良好的協調,降低供應鏈成本,縮短各環節的時間延遲,消除信息波動的放大效應,是供應鏈管理高效運作的關鍵。 (一)樹立供應鏈管理整體觀念 1.樹立系統整體思想 樹立系統整體思想就是不再封閉孤立的看待企業內部的采購、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而是突破企業界限束縛,將中心企業的上下游,產、供、銷與其他市場經濟實體建立外部聯系,形成鏈條網絡,取得“多贏”。 2.樹立合作思想 樹立合作思想就是各經營者在一定時期內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的關系。供應鏈管理在本質上是要建立在合作和共贏的理念上,建立在相互信任、互利及長期發展基礎上,將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轉化為所有參與者的集體行動。 3.樹立集優性思想 所謂樹立集優性思想是供應鏈系統的各個節點遵循強強聯合的原則,集聚最具市場競爭力的經濟資源,共同協作,整合資源,發揮整體效能,將單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融合為整體競爭力,以極大提高市場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