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24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日)大野耐一 - 小 + 大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 豐田生產方式的另一個支柱是“自動化”,但不是單純的機械“自動化”,而是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動化”。 一按電鈕就自動運轉的機器愈來愈多。而且,最近,機器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或者說已經是高速化了。因此,倘若稍微發生什么異常情況,譬如不同規格的材料混進了機器,邊角料卡住模具,設備和模具就會損壞;同時,絲錐一旦折斷,就會造出沒有螺紋的不合格品,幾十只、幾百只不合格的殘次品,眨眼間就會堆積如山。 這樣的自動機器,既不能防止不合格品的大量生產,也不具有自動監視機器故障的功能。 因此,豐田公司需要的不是單純的機械自動化,而是強調“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動化”。 這種“人性自動化”的精神,產生于豐田公司的創始人豐田佐吉(1867-1930)老先生發明的自動織布機。 佐吉老先生的自動織布機,在經線斷了一根或者緯線用完的時候,能夠立即停止運轉。因為裝上了“使機器能夠判斷狀態好壞的裝置”,所以它不會出現次品。 豐田公司的“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動機器”就是指“帶自動停止裝置的機器”。無論是豐田公司的任何一個工廠——幾乎所有的機器設備,包括新的和舊的——都裝有自動停止裝置。例如,“定位停止方式”、“全面運轉系統”、“質量保險裝置”之類的安全裝置。總而言之,它們就是賦予人的智慧的機器。 這同時也大大改變了管理的含意。因為當機器正常運轉的時候用不到人,人只是在機器發生異常情況、停止運轉的時候去處理就可以了。所以,一個人可以管理好幾臺機器;隨著人員的逐漸減少,生產效率就會有飛躍地提高。 換個角度看,這就是說,倘若人總是圍著機器轉,一有異常狀況就取代機器,那么,異常情況就永遠也不會消除。有這樣一句古諺:“問題能藏一時,不能藏一世。”材料、機器本身有問題,假如修理時總是避開管理監督人員的耳目,這樣到什么時候都無法改進,而且成本也降不下來。發生異常情況時停下機器,是為了把問題搞清楚;知道毛病出在什么地方,也就好改進了。我因此產生一個想法,那就是在手工作業的生產線上,如果發生異常,也要作業員自己按下停止開關,讓生產線立即停止。 汽車是一種必須重視安全性的產品,所以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某廠的某條生產線、某臺機器是否正常,要一眼就看得明白,這樣可以及時采取防止再次發生異常情況的措施。因此,我把“自動化”作為支撐豐田生產方式的另一大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