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1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日)大野耐一 - 小 + 大
●反復問5個“為什么” 你對于一種現象連續問五個“為什么”了嗎?這樣做,說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比如,一臺機器不轉動了,你就要問: (1)“為什么機器停了?” “因為超負荷,保險絲斷了。” (2)“為什么超負荷了呢?” “因為軸承部分的潤滑不夠。” (3)“為什么潤滑不夠?” “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4)“為什么吸不上油來呢?” “因為油泵軸磨損,松動了。” (5)“為什么磨損了呢?” “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 反復追問上述5個“為什么”就會發現需要安裝過濾器。 如果“為什么”沒有問到底,換上保險絲或者換上油泵軸就了事,那么,幾個月以后就會再次發生同樣的故障。 說實在的,豐田生產方式也不妨說是豐田人反復問5個“為什么”,積累并發揚科學的認識態度,才創造出來的。 自問自答這五個“為什么(WHY)”,就可以查明事情的因果關系或者隱藏在背后的“真正的原因”(HOW)。 “為什么豐田汽車工業公司里,一個人只能管一臺機器(而豐田紡織公司里一個青年女工卻能管40、50臺自動織布機)?” 提出這個問題,就能得到這樣的解答:“因為機器沒有配備加工完畢就停止的裝置。”由此得到啟發,便產生了“自動化”的想法。 “為什么不能做到‘準時化’生產呢?”針對這個問題,便會得出“前一道工序出活過早過多,不知道加工一件要用幾分鐘”的答案。于是,因啟發而導出“均衡化”的設想。 “為什么會出現生產過量的浪費呢?”針對這個問題,會得出因為“沒有控制過量生產的機能”的答案,據此展開便產生“目視化管理”的設想,進而導出“看板”的構思來。 豐田生產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徹底杜絕浪費。這一點已在前一章講過。 “為什么會產生浪費呢?”由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就探討了企業繼續存在的條件即利潤的意義,甚至于人的勞動價值的本質也就可以獲得答案。 就生產現場而言,我當然是重視“數據”的,但我最重視的卻是“事實”。一旦發生問題,如果原因追查不徹底,解決辦法也就不會奏效。因此,我就反復提出5個“為什么”。這構成了豐田式科學態度的基本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