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2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日)大野耐一 - 小 + 大
●徹底分析浪費 關于徹底杜絕浪費的這一基本想法,最重要的是充分掌握下述兩點: (1)提高效率只有與降低成本結合起來才有意義。為此,必須朝著以最少量的人員、只生產所需要數量的產品這一方向努力; (2)關于效率,必須從每一個操作人員以及由他們組織起來的生產線,進而以生產線為中心的整個工廠著眼,每個環節都要提高,以收到整體效果。 現在,就讓我們具體展開談一談上述問題。在1950年整頓人員和隨之而來的軍購機遇的情況下,豐田的生產現場處理了如何增產不增人的大問題。作為生產現場的一個負責人,我把一些想法付諸實行的是下面幾件事: 在一條生產線上,10個人1天制造100個產品。如果根據這種現狀來考慮,這條生產線的生產能力是1天100個,每個人的生產率是1天10個。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生產線和操作人員的動作,就可以發現,有生產過量的,有停工待料的。從時間和日期看,他們之間的生產效率非常不同。假設對此加以改進可以減少2個人,結果,8個人能生產100件;如果不減少這2個人,1天就可能生產125件?磥,這25件就是生產能力的增加部分。實際上,在此以前每天就有生產125件的能力,只是由于不必要的作業和過量生產的浪費把生產25件的生產能力浪費掉了。 從上述情況看來,無論是就每一個生產人員來看,還是就整個生產線來看,只把真正必要的事情當作工作來考慮,而把除此以外的事當作無效勞動來考慮,就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現在的能力=工作無效勞動(浪費) (作業=勞動無效勞動) 只有使無效勞動(浪費)成為零而使工作的比例接近100%,才是真正的提高效率。 豐田生產方式追求按需生產,因此,要將人員減少,以使多余的生產能力同所需求的生產量相吻合。 因此,以運用豐田生產方式為前提,要徹底找出無效勞動和浪費現象來: (1)過量生產的無效勞動; (2)窩工的時間浪費; (3)搬運的無效勞動; (4)加工本身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5)庫存的浪費; (6)動作上的無效勞動; (7)制造次品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各種浪費從左到右圖下文字分別是:過量生產的浪費等待的浪費搬運的浪費加工的浪費) 通過徹底杜絕這些浪費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是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只允許生產需要數量的產品,所以就要發現多余的人員。從一定意義上講,豐田生產方式也是把剩余人員清楚地區分出來的體系。我聽說有的工會由此而疑神疑鬼地認為,豐田生產方式豈不是采取裁員手段?豐田生產方式的根本思想不是那么齷齪的。經營者的任務就在于真正掌握多余人員的數量并采取有效的安排。對于經營者來說,必須極力避免使企業陷入這種矛盾境地:出現景氣需要增加生產時,就招工來應付局面;出現蕭條時,就臨時解雇或者要求自愿退職。另一方面,對于作業人員而言,杜絕工作中無效作業是同提高個人的勞動效率相對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