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裝尺寸標準化;
包裝尺寸的確定過去大多是以保護內容物品、便于人工裝卸搬運作業、節約包裝材料為考慮因素,與物流的其他作業環節、其他的運載工具的關聯性考慮得不多,沒有站在物流綜合系統的角度,以物流總體的合理化為目標。
實現包裝的標準化對于實現物流全過程的整體合理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紙箱尺寸的設計與托盤、集裝箱、車輛、貨架等各種各樣物流子系統發生聯動,包裝、運輸、裝卸、保管等不同物流環節的機械器具的尺寸設計需要建立在共同的、標準的基礎上。
2.包裝作業機械化;
實現包裝作業的機械化是提高包裝作業效率、減輕人工包裝作業強度、實現省力的基礎。包裝機械化首先從逐個包裝開始,然后向裝箱、封口等外包裝關聯作業推進。目前出現了液體、顆粒、粉劑自動包裝機、塑料帶捆扎機、自動封箱機、超聲波自動封口機、真空包裝機、封口機、打碼機、吸塑包裝機、貼體包裝機、電磁感應封蓋機、自動貼標機等。
3.包裝成本低廉化;
包裝成本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包裝材料費,對于包裝材料的種類、材質的選擇應該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盡量選用低廉的材料,節約材料費用。
影響成本的第二個因素是勞務費,要合理選用人工包裝與機械包裝的方式,使勞務成本與設備購置費用總量最低。
在包裝設計上要防止過剩包裝,應根據內容商品的價值和商品的特點設計包裝。對于低價值的商品為保證不發生破損而采用高檔次包裝的做法在經濟上未必合理,允許一定的破損率,會大大節約包裝成本。
4.包裝單位大型化;
隨著交易單位(商品成交的基本量)的大量化和物流過程中的裝卸機械化,包裝的大型化趨勢也在加強。這樣有利于物流機械的使用,提高裝卸搬運效率。
5.包裝材料資源節省化;
包裝材料中大量使用的紙箱、木箱等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對于環境帶來破壞,包裝廢棄物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要求我們必須以節約資源作為包裝合理化的重要衡量指標。加大包裝物的再利用程度,加強廢棄包裝物的回收,減少過剩包裝。要開發和推廣新型包裝方式,減少對包裝材料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