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統分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5個基本內容:目標、可行方案、模型、費用和效益、評價標準。
1.目標
目標是決策的出發點,只有目標明確,才能獲得最優的信息,才能建立和提供最優的分析依據。為了正確獲得決定最優化物流系統方案所需的各種有關信息,物流系統分析人員的首要任務是要充分了解建立物流系統的目的和要求,同時還應確定物流系統的構成和范圍。
2.可行方案
一般情況下,為實現某一目的,總會有幾種可采取的方案或手段。這些方案彼此之間可以替換,所以稱為可行方案或替代方案。比如要開發煤田,有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兩種不同開采方式,地下開采又存在豎井開拓、斜井開拓兩種不同方式。一個倉儲的搬運系統,
可采用輥道、輸送機、叉車或機器人搬運,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搬運系統。替代方案足夠就能有較大的選擇余地,使系統最優。
3.模型
模型是對實體物流系統抽象的描述。它可以將復雜的問題化為易于處理的形式,包括數字模型、邏輯模型等。在尚未建立實體物流系統的情況下,可以借助一定的模型來有效地取得物流系統設計所需要的參數,并還可以利用模型來預測各替代方案的性能、費用和效益,有利于各種替代方案的分析和比較。在建立系統以后,可以幫助分析系統的優化程度、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改進措施。
4.費用與效益
費用和效益分析是分析和比較抉擇方案的重要內容。用于方案實施的實際支出就是費用,達到目標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效益。原則上是效益大于費用。如果費用大于效益,則要檢查系統是否合理,這種現象是暫時性的,還是長期的,是表面的,還是本質上的?
5.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物流系統分析中確定各種替代方案優先順序的標準。通過評價標準對各方案進行綜合評價,確定出各方案的優先順序。評價準則要根據系統的具體情況而定,但必須具有明確性、可計量性、適度的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