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1-14 點擊: 次 來源:現代物流報 作者:林振強 - 小 + 大
□ 本報記者 林振強 回眸中國物流業的2009年,更像是一部現實版的“小馬過河”故事: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蕭瑟寒潮,面對來自各方或樂觀或悲觀的市場預測,年輕的中國物流業多少有些迷茫無助。然而,一路走來后我們才發現,原來面前那道“危機洪流”,既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深。2009年就在我們的試探與堅持中匆匆過去了。 展望新的一年,國有、民營、外資等不同企業的心態卻是相似的:金融危機影響或將弱化,而對于《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簡稱《規劃》)細則出臺的期待,讓物流人的身心比一年前輕松了許多。2010年,物流業必將迎來更大發展。但未來市場將顯現哪些新變化?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或許,2009年只是醞釀和潛伏。大幕剛剛拉開,答案或在2010年。 金融危機漸行漸遠? 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是否將持續影響中國經濟以及中國物流產業? 有些人表示樂觀,因為從某些跡象中可以看到世界經濟的復蘇。而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2009年表現出色的中國經濟,在國家經濟刺激計劃下,未來一年仍會持續高速增長。如果真是如此,對于包括物流在內的國內企業來說,似乎可以舒口氣了。 但是更多的人則是持一種謹慎的態度,大多認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仍不牢固,2010年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或將依然存在,國內外市場都還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例如,在海上貨運方面,目前全球貨運需求的回升并不明顯。歐美地區的經濟也沒有實質性好轉,這都將直接影響到全球貿易量。 雖然數據表明,2009年下半年我國物流業的需求正呈回升的勢頭,但如果全球金融危機的次生危機再次暴發,或者一些區域經濟衍生新的危機,實體經濟將繼續受到重創,也將使服務于這一經濟的物流業遭受到更多沖擊與挑戰。 中國以海運、外貿服務為主業的大型物流企業,過去依賴外向型經濟發展。船代、貨代、外貿物流處在金融危機“重災區”,因此這些領域的物流企業在迎接機遇的同時,要做好對不確定因素的防范。 規劃如何深化落實? 2010年,將是我們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關鍵年。各項細則何時出臺?專項規劃如何推出?十大任務落實怎樣?九大工程實施如何…… 2009年3月,國務院出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物流產業點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不過,在接下來半年多的時間里,預期出臺的“細則”卻遲遲未出。 但自《規劃》公布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就會同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工信部、鐵道部等部門相關單位組成的調研組,分赴珠三角、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進行了調研。針對物流企業遇到的突出問題,起草了針對物流稅收、交通管理、投融資、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做大做強、物流園區六個方面的“60條”政策建議。 有關方面預測,在該政策建議上的相關細則將在2010年陸續出臺。據悉,《規劃》首個稅收方面的細則試點開始加速,已有六七百家物流企業開始享受部分稅收新政優惠。此外,煤炭、糧食、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應急物流、商貿物流、物流標準等專項規劃也仍在緊張制定當中。 從長期發展來看,物流業亟須主管部門對交通管理、區域規劃、整合重組、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等進行宏觀指導。而在2009年,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在加快物流業的發展,一些地方的區域物流業發展規劃也已出臺,這將大大推動物流基礎建設和地區物流發展。但同時也應注意,如何加強區域間協調、減少重復建設也是需要主管部門更多考慮的問題。 可以預見,2010年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極大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 企業仍將加速整合? “奧凱”停飛,“東星”破產,“鷹聯”更名……2009年國內民營航空公司麻煩不斷。國有航空公司雖飽嘗資本運作之苦,在并購市場卻表現優異。鷹聯航空被四川航空并購重組更名為“成都航空”,國航將東星航空破產后的大部分飛行員和部分資產接收,南航也在這一 年有所斬獲。2009年12月1日東 方航空與上海航空合并 通過國家監管部門 審核,東航將實力 大增。對于民營航 空公司而言,由 于生存局面不 會得到本質性的 改變,2010年的境 遇雖然會好過前一 年,但仍顯艱難。因 此,新一年的國內航空 業整合,國企依然占據主動。 如果放眼整個物流業的話,就會發現像航空領域一樣,國企在這一年的并購整合中最為搶眼。一年前,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簡稱“中外運”)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 (簡稱 “長航”)重組啟動,并在2009年終于完成合并,全新的“中外運長航集團”掛牌成立。中國郵政集團旗下的EMS和中郵物流也在2009年完成了醞釀多年的整合“長跑”,進而成立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福建交通集團、河南交通投資集團等大型交通運輸集團也在這一年相繼成立…… 2010年被認為是國企(主要是央企)重組決戰的一年,更多的“巨無霸”還會進入物流行業。 外資企業重新發力? 雖然中國市場被許多國際公司當作全球金融海嘯肆虐下的避風港,但這一年外資物流公司在中國的表現要平靜很多。馬士基航運的大中華區被砍掉、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突然易主、四大快遞放緩并購穩扎穩打……種種跡象都表明,2009年對于外資物流企業來說是多么的痛苦難熬。 由于航運市場的持續低迷,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出現年度虧損,這在它成立105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在這種情況下,馬士基航運的大中華區被砍,亞太地區原先的四區合成歸并為北亞區和亞太區。對于未來的一年,馬士基十分謹慎。他們表示:“我們預期2010年將會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困難年。即使全球經濟回暖,馬士基航運是否能于2010年恢復盈利目前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并不會一直蟄伏。如四大快遞中的TNT將繼續通過陸運優勢積極拓展全國網絡。DHL也將在快遞業務、細分市場等領域加快腳步。而UPS和聯邦快遞在轉運中心投入營運后,也將加強對國內市場的滲透。不久前,聯邦快遞國際業務總裁鄧博華就曾表示:“聯邦快遞已經作好了繼續投資的準備,將對關鍵目標進行投資。” 也許,2010年,外資企業留給國內企業喘息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 資本推手面廣力大? 2009年10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新寧物流作為首批創業板公司之一,開始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在傳統的上市國企之外,民營物流企業也成為資本市場新熱點。2009年12月,在海外投資機構的財務支持下,新時代國際運輸服務有限公司完成了對通成物流集團的投資,一躍成為國內“最大民營綜合物流企業”,這讓人們再一次見識到資本的力量。2009年,物流業進入十大振興產業帶來的政策利好,使資本之水向物流市場加速涌動,這讓苦等“資金”甘露的民營企業看到了希望。 “資金不足”一直是民營物流企業遇到的普遍問題,這讓他們的發展之路分外艱難,有些企業最后“被并購”也多因為資金問題。雖然近年來,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等適合物流企業的服務項目,但在傳統融資渠道依舊狹窄的情況下,民營物流企業融資難依然存在。因此,登陸資本市場成為許多物流民企的選擇。比如在2009年起死回生并漸入正軌的宅急送,自有貨機上天希望更大發展的順豐速運,以及遠成集團、德邦物流等領軍企業,都在為融資上市而躍躍欲試。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一年,將有更多民間資本參與物流業融資,而資本與物流牽手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當然,如何趨利避害,警惕資本運作下的“陷阱”,也應是各民營老總需要提前預習的課程。 走向細分市場競爭? 2010年,所有優秀的物流企業都會受到市場青睞嗎? 未必。早在2年前,專攻醫藥物流的九州通和專攻冷鏈物流的山東榮慶就曾先后獲得投資機構的注資。他們受到關注的原因,并不是比其他企業更優秀,而主要得益于在細分市場的良好表現。國內物流企業大部分都只是做著運輸和倉儲的簡單工作,在同一盤子里爭搶蛋糕,像九州通和榮慶一樣只關注某一領域的企業為數不多。 外資物流企業的市場策略,實際都體現了對細分物流領域的重視。2009年6月DHL宣布,中國首家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物流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該中心提供的物流服務涵蓋了從原料進口物流、生產制造到分撥物流和包括臨床試驗、醫院直送、銷售物流等特殊服務在內的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行業的整條供應鏈。另一家國際物流巨頭TNT,則將旗下的天地華宇定義為“陸運專家”;聯邦快遞除在航空快遞保持優勢外,電子商務方面也異軍突起,2010年還將進行貨代業務擴張…… 隨著振興規劃各項細則的出臺,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進一步加強,商貿流通環節需要物流企業更多參與,石油、煤炭、糧食等重點領域物流業將得到發展……在這種情勢下,那些主打能源物流、醫藥物流、汽車物流、城市配送、農村物流等業務的第三方物流,將獲得更多機會。如有關方面預測,至2010年,受電子商務帶動的中國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68億元。 2010年物流業內競爭將進一步加劇,細分市場為物流企業提供了更多“淘金”的機會,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新的一年,或許有無市場機遇并不是問題,如何在人才、管理、服務、品牌等方面提升實力,進而掌握住機會,才是對中國物流企業最大的考驗。 |
上一篇:從PMI看2009年的經濟形勢
下一篇:對2010年中國快遞市場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