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06-09 點擊: 次 來源:網絡收集 作者:佚名 - 小 + 大
0 前 言 在新經濟時代,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技術變革加速,市場競爭激烈。技術進步和需求的多樣化,要求產品不斷適應市場的需求,企業將面臨著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方面的壓力。近年來,采取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已成為眾多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在規模擴張中,資金短缺往往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冶金企業的存貨資金占流動資金的50%左右,而原材料資金幾乎占到存貨資金的一半。因此,加強原材料管理,降低原材料資金占用是擺在冶金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1 原材料供應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采購手段不規范,造成采的成本過高 由于在采購過序不規范,使部分采購人員把關不嚴等情況,企業在原料采購過程中就可能使采購成本過高,造成企業成本增加。 1.2 對供應商缺乏全面的評價 采購原料質量不一,造成企業生產中不必要的損失,尤其對一些技術要求高,數量、品種、規格雜的鋼鐵輔助材料來說,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 1.3 庫存成本意識淡薄 由于各個企業具體情況的不同,管理水平高低不一,相當一部分企業在原材料管理中重視了采購過程的成本管理,但忽視了原材料庫存成本的管理。 1.4 重視實物管理,忽視價值管理 庫存原材料時間越長,成本越高。對于保質期有嚴格限定的原材料和專用備品備件,這一特性尤其明顯。 1.5 上下信息溝通不及時,不能實現企業內部資派共享 在一般的存貨分級歸口管理模式下,各基層用料單位都有自己的倉庫而且相對獨立。由于各用料單位信息溝通不暢,常常形成使用部門材料短缺不得不停工待料或是高價采購,另一方面采購部門卻有許多材料或者有可代用材料長期閑置造成資源浪費,這一點在大型企業的備件備庫管理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1.6 對原材料庫存缺少全面的計劃與控制管理 對整個企業原料缺少全面的計劃,這樣造成各種原材料之間的數量不匹配。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原材料必須進行合理配置否,則即可能形成一方面原材料占用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卻因原材料短缺給企業帶來損失。 2 加強原料供應管理的對策 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針對當前原料供應及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2.1 穩定采購渠道,加強成本控制,公開透明招標 鋼鐵企業的原料約占整個采購物資的70%,要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就要加強采購成本的控制。在保證采購原料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實行價格低者優先的原則。在采購環節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招標采購,往往能通過供應商的相互比價最終得到底線價格,使供應商彼此相互牽制,使企業在談判中處于有利地位。實行招標采購,可以有效增加采購環節的透明度,有效解決傳統采購中靠感情采購、關系采購的弊端,對物資供應商來說競爭環境更加公平、合理,企業不僅大幅降低采購成本,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腐敗現象的產生。招標采購使得價格圍繞價值的變動關系更加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極大減少了不合理采購的現象,將價格競爭中帶給企業的部分壓力以通過機制調節的功能重新轉移到社會,促使物資生產企業從源頭來降低本企業的生產成本,為企業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制造成本,增強企業外部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實行價格審批制度,杜絕采購過程的腐致發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原料供應商為了占領企業,搶占市場,往往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有意讓對方提高采購價格,以此牟取暴利,這樣,無形中企業的采購成本增大,而且可能會有質次價高的偽劣產品進到企業生產環節中去,使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企業必須加強對采購價格的監管,建立健全與自身企業相適應的價格管理體系,成立統一的價格管理委員會,負責采購價格的事前市場詢價、事中價格審批、事后考核的工作,價格審批人員要對采購部門的物資到貨、價格審批記錄存檔、備案。同時,價格審批要相互制約,對于一筆采A業務的審批,要形成自下而上逐級審批方可生效的內部制約機制。 以萊鋼原料部為例,他們建立和實施了一整套廉政效能管理體系,將所有的環節都納人到程序和制度的控制之中,防止關鍵的部位出問題。嚴明了工作程序,加強了權力分配控制和相互監督機制。在采購供應過程中,對供應商選擇、價格的確定、質量把關、結算與審核付款等關鍵環節進行嚴格監督,制定了各環節的流程圖和相應管理規定,嚴格按規定辦事。在招標組織過程中做到重大項目招標均由萊鋼集團公司招標委員會研究確定,投標過程標書整理、資質認定等都是在公司審計、監察、財務、品質保證部和法律事務等部門直接參與和公開監督下進行的。招標結果必須由全體招標委成員簽字認可后才能執行,嚴格程序控制把好關。 2.3 加快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得企業經營方式及競爭規則推陳出新,不斷變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越傳統企業邊界,從對內部職能卓越的要求發展為強調供應流程的卓越,進而通過戰略合作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需求互補聯系在一起,強力培育協同與專業化等核心能力。顯示出強大的戰略競爭力和生命力。 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企業之間為追求協同互補,增強整體競爭優勢而建立的準市場協調組織。它使企業之間不再是完全的市場關系,也不是一體化的關系,而是一種類似于企業集團或戰略聯盟的準一體化組織或交易關系。 通過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可以有效地利用雙方資源,共同發展,共同實現“雙贏”的目的。以萊鋼來說,早在2002年,通過對供應商系統綜合地考察以及自身所需原料的要求,與主要供貨商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降低了市場風險,提高了競爭力。 2.4 減少手工報表模式,加快信息化管理 對于一個大型或特大型鋼鐵企業來說,由于進、銷、存等的計劃管理,數據非常復雜。因此在手工處理的情況下,如果供貨品種繁多,那么數據收集、整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我們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確定應采購的材料數量,其結果就是采購的材料數量要么太多,要么太少,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個反應非常迅速的存貨管理系統,使得銷售協議的簽訂和應采購材料數量的確定能夠實現實時處理,進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所謂物流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支持企業的采購、倉儲、裝卸、搬運、配送等環節,實現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等。物流管理信息化是企業提高物流運作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通過信息化管理來改善企業物流就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選擇。而建立和設計一套有效的供應管理系統軟件是非常必要的。 早在2001年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就已開發了萊鋼物資采購比質比價管理系統。該系統是一個能覆蓋供應部門主要業務功能的人機協調、手工和計算機處理相結合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可完成物資供應活動中的計劃、比質比價招標采購、合同、供戶等有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向各級業務和管理人員提供管理信息,為管理人員實現正確決策提供依據。萊鋼物資采購比質比價管理系統實現了主要業務處理的計算機化,實現了以下主要目標: 1)建立了高度透明的采購過程監控體系,將企業外的采購活動置于企業內部管理中。 2)建 立 了企業采購中的分級分權管理,明確各級管理者、各有關部門及人員的權限。 3)把生產計劃作為采購的來源和依據,使物資采購與生產計劃緊密相聯。 4)建立起價格、質量、供應商、合同、采購員、資金的計算機控制機制,為企業在采購中降本增效提供一個科學管理手段、分析方法和監督保障體系。 5)建立了價格信息、供應商信息體系,各種國內外市場物資、價格信息能實時傳送,使企業每天都能夠掌握最新的物資價格和市場動態。 此系統在萊鋼原料部的使用證明,已達到當初設計的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采購管理成本。 |
上一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
下一篇:中國物流標準化現狀與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