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11-02 點擊: 次 來源:互聯網 作者:不詳 - 小 + 大
[摘要]全球環境問題日益惡化,國際貿易的綠色壁壘不斷加強,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資源問題。而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改善產品綠色度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影響力,并最終獲得最優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隨著電子技術和因特網的發展, - 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被引入到商貿活動中,產生了一種新的商務運作方式——電子商務。與此同時,中國的企業家們也逐漸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毫無疑問將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集成徹底地改變了供應鏈上原有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實現手段,充分利用了資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務質量。但是,伴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惡化,各國的環境法規越來越嚴格,各國的綠色壁壘不斷加強,企業正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環保壓力。體現了企業綠色形象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全局和長遠的利益,突出各個環節對環境的關注,是供應鏈管理新的發展趨勢。 一、電子商務簡述 電子商務是指通過信息網絡以電子數據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并完成的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 電子商務所強調的是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商業化應用,不僅僅是硬件和軟件的結合,而是把買家、賣家、廠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中結合起來的應用。具有全球化、高效化、低成本、快捷化、選擇性強等優點。 電子商務范圍廣闊,利用一種前所未有的網絡方式將顧客、銷售商、供貨商和雇員聯系在一起。從而實現小批量、多品種、零庫存、即時制造和交貨的理想模式,大大提高交易速度。簡而言之,電子商務系統能夠將有價值的信息迅速傳遞給需要的人們。 二、綠色供應鏈管理簡述 首次系統地提出綠色供應鏈概念的是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MRC)。該協會進行了一項“環境負責制造(ERM)”研究,并于1996年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和消費者,其目的是使得產品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高。”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涉及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其主要內容包括:綠色采購、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物流、綠色回收等。 1.綠色采購。綠色采購就是指盡量采購對環境和生態無危害或危害小的產品或服務。通過對其源頭控制,在采購時就考慮材料是否為環境友好型材料(一般包括材料能否再循環、再利用,以及通過粉碎、無害焚燒和降解等措施清除廢物等)。綠色采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對優秀供應商的選擇。 2.綠色設計。綠色設計是指在構思階段充分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開發周期和成本,提倡無廢物、可回收設計技術,將3R(Reduce,Reuse,Recycling)原則引入到產品研發階段,論證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使得產品對環境影響和資源消耗最小。 3.綠色生產。綠色生產又稱清潔生產,它要求企業以清潔生產技術為基礎,通過不斷地改善管理和改進工藝,替代有毒材料等方法來加強內部管理,從源頭上削減廢物和污染物的產生,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降低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 4.綠色營銷。它是指供應鏈各企業在市場調查、產品研制、產品定價、促銷活動等整個營銷過程中,都以維持生態平衡、重視環保的綠色理論為指導,使企業的發展與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相一致。綠色營銷是以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為核心的市場營銷方式,是傳統營銷的延伸,更加重視全球的環境保護問題。 5.綠色物流。綠色物流是從環境的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進,形成一個環境共生、友好型的物流系統,通過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生活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物料和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能源消耗和廢氣的產生,以及有可能產生的物料和產品的泄露,這些都會影響環境。 6.綠色回收。綠色回收是物流活動從用戶返回到制造商或者供應商的過程。它是指產品報廢后,對產品和零部件進行回收處理,使產品或零部件得到循環使用或再生利用,以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綠色回收,能夠節約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自然規律的污染。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 綠色供應鏈中所有的節點企業都要相互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電子商務的應用消除了各個節點企業之間聯系的障礙,有效連接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和用戶之間在綠色供應鏈中的關系。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通過數據共享完成綠色材料的選取、產品設計、對供應商的評估和挑選、綠色生產、運輸和分銷、包裝、銷售,以及廢物的回收等過程。 基于電子商務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1.采購管理。通過電子商務系統,企業可以從全局范圍了解業務運作情況、供應商和客戶信息,并通過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來調整設計自己的供應鏈。對供應鏈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有計劃的控制。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提供的供應商有關信息、商品報價、商品目錄,形成穩定、高效的綠色采購供應體系;另一方面,通過網上綠色采購招標等手段,集成綠色采購招標和互聯網的優勢,擴大采購資源的選擇目標,使綠色采購工作低成本、高效率運行。 2.訂單處理。通過電子商務系統進行訂單設定和訂單狀況管理。借助電子商務進行訂單處理,當收到客戶訂單時,制造商可以及時分析所需產品的性能要求,判斷能否達到訂單中的技術要求,尤其是綠色度要求,進一步分析綠色的實現成本和利潤,最終做出簽單的決策。這樣可以縮短訂單的循環周期、減少訂單的綠色度成本,大大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 3.生產組織。通過電子商務可以改善供應商、核心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通訊,有效地降低企業生產過程綠色度成本控制的難度。核心企業可以用電子商務系統協調與供應商的準時供應程序,與多個供應商之間協調制定綠色生產計劃。 4.配送與運輸管理。通過電子商務系統,對配送中心的發貨進行監視,對貨物運至倉庫進行跟蹤,加強配貨、補貨、揀貨和流通加工的加工作業管理,提高產品的綠色度,不斷降低環境影響。此外,對運輸資源、運輸方式、運輸線路的優化和管理,降低運輸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5.客戶服務。應用電子商務系統,核心企業的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非常方便地聯絡生產商了解有關服務問題,而核心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客戶方便快捷地了解企業產品的綠色度信息,接受顧客對產品的投訴,充分了解客戶地需求,改善產品的綠色度以贏得源源不斷的客戶,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客戶忠誠度。 四、小結 在環境問題、綠色壁壘為全球所關注的今天,企業如何有效解決環境問題、應對綠色壁壘的嚴峻挑戰,成了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問題。企業生產上的“末端處理”方式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并且造成嚴重污染,損壞了企業形象。因此,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環境管理是一種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武器。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融人企業的生產經營之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正是這樣一種可實現經濟和環境雙贏的管理模式,它是企業發展的新的戰略模式,是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這種模式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可以使供應鏈上的各企業進一步改善效率、優化資源利用,實現快速市場反應、減少經營的時滯、提高顧客服務和尋求擴大新的市場機遇,并最終獲得最優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上一篇:供應鏈管理下的戰略采購
下一篇:淺談電子商務中誠信機制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