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8-03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事件背景: 7月5日,京東與九州通展開合作,共同打造醫藥電子商務平臺。京東以增資的形式參股九州通子公司好藥師大藥房,占股49%,并將指派CEO負責公司線上業務的運營管理。 艾瑞分析: 一、電商平臺紛紛布局醫藥B2C領域 最近,醫藥B2C異常火熱,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布局醫藥市場:早在去年8月,1號店就與中國平安合作經營平安藥網,切入網上藥店市場;今年5月,騰訊拍拍與健客網開展戰略合作;6月,淘寶商城聯手五大藥房推出“醫藥館”;再到如今京東商城正式進軍醫藥B2C,而當當網也傳出正與國藥集團洽談合作,積極申請售藥牌照。 艾瑞分析認為,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涌入醫藥領域,正是看中了醫藥B2C所蘊含的巨大前景: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為1739億元,而網絡銷售額才剛剛過億,占比不到0.1%,相比之下,2010年美國的藥品網絡零售規模達到1700億美元,在整體藥品零售規模中占比近30%。未來醫藥B2C領域擁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二、醫藥B2C的發展存在幾大制約因素 雖然醫藥B2C前景被廣泛看好,但行業現狀卻并不樂觀,幾大制約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醫藥B2C將得不到長足的發展。 1.行業環境不規范,消費者信賴度不高 安全問題是醫藥零售最核心的因素,而現在多數網上藥店并未獲藥監局相關牌照,因此藥品安全并不能得到良好保障,而近期藥監局對虛假劣質藥品的查處也屢屢曝光。據調查,雖然網上藥品在價格上具有優勢,但消費者不選擇網上購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擔心藥品質量。 2.政策門檻高,售藥牌照申請難 根據《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從事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必須經過審查并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而申請者必須具備的多項準入資格更顯示出申請牌照之難:必須擁有《醫藥互聯網信息服務資格證書》,必須是全國性的醫藥連鎖企業,有完全適應市場的物流系統、GSP標準的質量系統,必須提供相關人員資質的醫師和藥師資格并通過考核批準等等。到目前為主,全國共有74家企業通過審核獲得該牌照,其中38家獲得的是面向個人消費者銷售的B2C牌照,其余36家為面向企業的B2B牌照。 3.藥品倉儲要求高,物流成本高 藥品作為關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國家對其有非常嚴格的法律法規,特別是藥品的倉儲管理,必須得通過國家的GSP管理標準,在庫房的面積溫度、設備設施、信息系統、藥品批號管理等方面要求頗高。 在藥品的物流配送方面,當傳統藥品批發零售的模式轉變為一瓶一盒的分解配送模式時,物流成本就變得比較高。而現在多數網上藥店主要依托實體門店進行就近配送,如北京某家大型網上藥店,在每家實體門店都配置有一至兩名配送人員,40%的訂單4小時內到貨,40%的訂單4-24小時內到貨,剩余20%到貨時間為24小時以上。針對北京以外的訂單,則與當地藥店進行合作。這樣的配送方式雖然對成本控制及配送速度的提升有較好效果,但必須建立在有較大規模門店數量的基礎上,而且當藥品銷量較小時,仍然沒有利潤甚至虧本。 4.只能銷售非處方藥,無法用醫保報銷 美國網上藥店規模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兩方面:一是美國網上藥店被允許銷售處方藥;二是得益于與當地社會保險的對接整合。而我國食品藥監局規定,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的企業只能在網上銷售本企業經營的非處方藥,而且網上藥店的銷售系統目前無法做到與醫保報銷系統有效對接,消費者無法使用社保卡進行報銷,這也成為制約網上藥店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國內共有38家獲醫藥B2C牌照的正規網上藥店 艾瑞整理已獲B2C售藥牌照的網上藥店的數據后發現,38家網上藥店中,有7家并沒有開通網上售藥服務,開通的31家藥店中也有3家上線藥品種類不足20種,未屬正常運營。艾瑞訪談業內人士后分析認為,醫藥B2C屬于新興領域,市場尚需培育,因此一些企業仍在繼續觀望,而缺乏專業的電商運營團隊也是其遲遲未開通售藥服務的原因之一。 歷年食品藥監局發放醫藥B2C牌照情況如下:2005年1家,2006年2家,2007家1家,2008年6家,2009年8家,2010年達到15家,2011年上半年有4家。分析該數據可以發現,歷年牌照發放數量呈增加趨勢,這既反映了醫藥B2C市場環境正慢慢變得成熟,企業看到市場契機也紛紛開始涌入,同時也反映了政府相關部門對醫藥牌照發放的逐步放開。 在上線的藥品品類數量方面,規模較大的網上藥店都達到了幾千的量級,這其中非處方藥品只占一小塊,而保健品、化妝護理用品、醫藥器械等卻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艾瑞分析認為,首先,國家沒有放開處方藥的銷售使網上藥店喪失了醫藥零售最大的一塊蛋糕,網上藥店只能引入其他相關品類來增加收入來源;其次,保健品等品類有著較高的利潤率與較為旺盛的用戶需求,這也是網站引入這些品類最為重要的原因。 四、大型B2C平臺與醫藥企業結盟模式被看好 艾瑞分析認為,京東與九州通的此次合作,雙方優勢互補,是一個共贏的過程。首先,京東商城擁有較好的品牌形象,雙方的合作對網上藥店的知名度與信譽度是個較大的提升;其次,九州通醫藥公司早在09年就已拿到互聯網藥品交易牌照,京東通過與其合資控股的形式輕松跨進了醫藥B2C的準入門檻,節省了自主申請所需的大量時間與精力;第三,京東在電商領域擁有較為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而九州通則在上游藥品資源、物流倉儲、門店數量等方面擁有優勢,雙方線上線下的合作結盟起到互補的效果;第四,京東自建的物流隊伍擁有較好的管理與較快的響應速度,它與各實體門店相結合,能夠以規模效應來攤薄單筆藥品訂單的配送成本,從而提高藥品品類的毛利率,增加利潤。 |
上一篇:華超:多式聯運發展大件物流
下一篇:從亞馬遜模式看電子商務模式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