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29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生產管理是以企業內部生產活動為中心、以提高效率為目標的執行性管理活動,是企業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生產管理是指對生產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以保證能高效、低耗、靈活、準時地生產合格的產品和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也就是指與產品制造或服務提供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管理活動的總稱。 狹義的生產管理是指以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過程為對象的管理,如生產技術準備、生產過程組織、生產計劃、生產作業計劃、生產調度、生產進度控制等 (一)生產管理的內容 生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與經營管理、技術管理、銷售管理等其他子系統有著密切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生產管理主要是保證和維持企業的生產活動與企業內部的人力、材料、設備、資金等資源的靜態與動態的平衡,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的條件,按要求、按計劃、經濟地完成生產的轉化。生產管理的內容,按其概念可概括為以下5項工作: 1.計劃管理 主要是根據預測和經營計劃制定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如確定產品的品種、產量、質量、產值計劃:生產進度計劃;具體的生產作業計劃以及實現計劃所需的資源等計劃等的生產計劃工作。 2.生產準備 主要包括工藝技術方面的準備、人力的準備、物料和能源準備、設備及運輸方面準備等。這些準備工作是正常生產活動所必要的基本條件。 3.生產組織 主要是進行生產過程與勞動過程的組織。生產過程組織主要是解決產品生產過程各階段、各工序之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銜接協調;勞動過程組織是在此基礎確處理勞動者之間、勞動者與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之間的關系。它們既要保持相對穩定,又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4.生產控制 主要是圍繞完成生產計劃任務,對生產過程實行的全面控制,包括對生產作業進度、產品質量、物資消耗、成本、資金占用和設備運行等各方面的控制。 5.現場管理 主要是對從事產品生產、加工有關活動的場所進行現場調度、質量分析、安全監督等,使生產活動有秩序、按計劃地進行。現場管理是生產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收集反饋信息的重要來源。 (二)生產管理的任務 生產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計劃、組織、控制等管理功能對生產系統進行有效的管理,根據生產過程的要求,把生產過程的人力、材料、設備、資金和信息等要素進行有機的、最佳的整合,經濟、合理、按時地生產出顧客滿意、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社會的需求和獲取企業發展所需的經濟效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按需生產 指根據市場需求和訂貨合同,制訂計劃和組織生產,保質、保量、按期提供顧客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2.均衡生產 指按照生產計劃規定的進度,使各個環節和各個工序均衡生產,以建立正常、高效的生產秩序,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工時利用率,降低消耗,減少在制品占用,加速資金周轉,提高經濟效益。 3.安全文明生產 指建立各項科學合理的生產管理制度和良好的生產秩序,做到文明生產、安全生產,保證生產過程順利進行。 簡而言之,生產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使產品的質量、生產成本和交貨期達到企業的頂期目標。這是衡量企業生產管理成效的三大指標。 |
上一篇:現代生產的形式與特點
下一篇:企業生產過程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