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8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在工廠中最為常見的浪費主要有八大類,分別是:不良、修理的浪費,過分加工的浪費,動作的浪費,搬運的浪費,庫存的浪費,制造過多過早的浪費,等待的浪費和管理的浪費。下面具體分析各類浪費現象。 1.不良、修理的浪費 所謂不良、修理的浪費,指的是由于工廠內出現不良品,需要進行處置的時間、人力、物力上的浪費,以及由此造成的相關損失。這類浪費具體包括:材料的損失、不良品變成廢品;設備、人員和工時的損失;額外的修復、鑒別、追加檢查的損失;有時需要降價處理產品,或者由于耽誤出貨而導致工廠信譽的下降。 2.加工的浪費 加工的浪費也叫過分加工的浪費,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多余的加工和過分精確的加工,例如實際加工精度過高造成資源浪費;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業時間和輔助設備,還要增加生產用電、氣壓、油等能源的浪費,另外還增加了管理的工時。 3.動作的浪費 動作的浪費現象在很多企業的生產線中都存在,常見的動作浪費主要有以下12種:兩手空閑、單手空閑、作業動作突然停止、作業動作過大、左右手交換、步行過多、轉身的角度太大,移動中變換“狀態”、不明技巧、伸背動作、彎腰動作以及重復動作和不必要的動作等,這些動作的浪費造成了時間和體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4.搬運的浪費 從JIT的角度來看,搬運是一種不產生附加價值的動作,而不產生價值的工作都屬于浪費。搬運的浪費具體表現為放置、堆積、移動、整列等動作浪費,由此而帶來物品移動所需空間的浪費、時間的浪費和人力工具的占用等不良后果。 國內目前有不少企業管理者認為搬運是必要的,不是浪費。因此,很多人對搬運浪費視而不見,更談不上去消滅它。也有一些企業利用傳送帶或機器搬運的方式來減少人工搬運,這種做法是花大錢來減少工人體力的消耗,實際上并沒有排除搬運本身的浪費。 5.庫存的浪費 按照過去的管理理念,人們認為庫存雖然是不好的東西,但卻是必要的。JIT的觀點認為,庫存是沒有必要的,甚至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如圖1-1,由于庫存很多,將故障、不良品、缺勤、點點停、計劃有誤、調整時間過長、品質不一致、能力不平衡等問題全部掩蓋住了。 例如,有些企業生產線出現故障,造成停機、停線,但由于有庫存而不至于斷貨,這樣就將故障造成停機、停線的問題掩蓋住了,耽誤了故障的排除。如果降低庫存,就能將上述問題徹底暴露于水平面,進而能夠逐步地解決這些庫存浪費。 6.制造過多過早的浪費 制造過多或過早,提前用掉了生產費用,不但沒有好處,還隱藏了由于等待所帶來的浪費,失去了持續改善的機會。有些企業由于生產能力比較強大,為了不浪費生產能力而不中斷生產,增加了在制品,使得制品周期變短、空間變大,還增加了搬運、堆積的浪費。此外,制造過多或過早,會帶來龐大的庫存量,利息負擔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貶值的風險。 7.等待的浪費 由于生產原料供應中斷、作業不平衡和生產計劃安排不當等原因造成的無事可做的等待,被稱為等待的浪費。生產線上不同品種之間的切換,如果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勢必造成等待的浪費;每天的工作量變動幅度過大,有時很忙,有時造成人員、設備閑置不用;上游的工序出現問題,導致下游工序無事可做。此外,生產線勞逸不均等現象的存在,也是造成等待浪費的重要原因。 8.管理的浪費 管理浪費指的是問題發生以后,管理人員才采取相應的對策來進行補救而產生的額外浪費。管理浪費是由于事先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問題,科學的管理應該是具有相當的預見性,有合理的規劃,并在事情的推進過程中加強管理、控制和反饋,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管理浪費現象的發生。 |
上一篇:傳統生產與精益生產的區別
下一篇:什么是JIT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