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5-04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在短視頻風起云涌的今天,很多人會覺得,類似于公眾號這樣的圖文內容,是否已日暮西山,不再有價值了?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也不乏聽到很多老板會說,做公眾號沒有絲毫技術含量,也沒有盈收利潤,所以要盡可能的縮減這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甚至直接取締。加上最近公眾號閱讀量的顯性修羅場,愈加顯得雪上加霜,各種報道的唱衰,很多新媒體小編會非常迷茫,馬上就2021年了,圖文新媒體還有堅持的必要嗎?或者說,圖文新媒體,還有出圈的可能嗎? 我認為,答案沒有絕對一說,一個人本身所處的環境、手頭所握的資源、可以替代的選擇等,都會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質上,這是一個決策問題。 我們為什么會認為圖文新媒體沒有市場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另一個問題,早年的時候,大家都在判斷紙質書的命運,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厚重的紙質書將會被淘汰,那些以紙質書為盈利點的出版社、新華書店等也將關門大吉。誠然,互聯網的碎片化閱讀給紙質書籍帶來了致命的打擊,但紙質書真的只剩下消亡了嗎? 不是的,近些年來,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合辦,依托各級中心圖書館,采用自動化設備和無線射頻技術,實現一體化服務,具備24小時開放條件的場館型自助公共圖書館,又被成為城市書房、鄉村書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著各個角落。紙質書,通過互聯網,創新了出路。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圖文新媒體的落寞不是因為圖文內容本身,而是在于是否思而變,變而通!我們之所以會認為視頻才是市場,很大原因并不是因為圖文新媒體紅利的稀薄,而是陷入了一種定式效應。 什么是定式效應? 《學習之道》的作者在書中寫到:當我們陷入定勢效應時,腦海中已有的,或者是最初的想法,會阻礙我們產生更好的想法或者答案。
當上面這些想法占據你腦海的時候,就陷入了定式效應,你會不斷懷疑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是無用功。這樣的后果是,只要短時間內,圖文的效果不理想,你就會告訴自己:
當一件事情,一開始就被定性為幾乎不可能,沒有市場,不建議等, 大部分的創意想法和答案都會被扼殺。 其實我們細究,不難發現,那些圖文新媒體也好,那些視頻新媒體也好,不是因為篤定什么才去做,而是嘗試去做才發現機會。圖文10萬+依然不知凡幾,微信一塊動作頻繁,都在為圖文加碼,其實內容不好,再好的風口也會從暖風變成北風,而內容若是好,再難的局面也會迎刃而解。 這就是我對圖文新媒體的認知。不要去問別人值不值得,你就問問自己,為什么想做?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問自己,或許,WRAP決策流程可以幫你。 WRAP決策流程 什么是WRAP決策流程?這是希思兄弟在《決斷力》中提出來的,希思兄弟把決策過程分為面臨選項、分析選項、做出選項、接受結果四個步驟。并對每個步驟中,可能出現的阻礙我們理性決策的因素,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1、面臨選擇時,拓展選擇空間 當我們糾結于是否要做圖文自媒體的時候,說明我們是可以有選擇的,不然做就是了,何必苦惱。那么決策的第一步,就是在面臨選擇時,拓展選擇空間。希斯兄弟提供了五個思路和三個選項的來源途徑。 5個解決思路: (1)解決思路一:待解決問題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有哪些選項可以滿足這個目標? 新媒體做圖文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如果我們暫定是轉化變現這個目標,來看看還有哪些途徑可以滿足?
(2)解決思路二:考慮機會成本。 你選擇了一個,放棄的是什么?要付出的代價是什么?比如你選擇和圖文新媒體死磕到底,那么你有可能會錯過其他一些發展機會。 (3)解決思路三:如果你不能選擇任何一個現有選項,可以選什么? 如果無論是圖文、短視頻還是其他渠道,都不是你想要的,當你徹底離開新媒體這個行業的時候,你還可以做什么?比如活動運營、產品經理? (4)解決思路四:預防心態的謹慎與促進心態的熱情共存。 通常來說,我們不能一味考慮如何如何回避消極狀態,也要考慮如何達到積極狀態。比如我們選擇繼續做圖文新媒體,不能只考慮,沒有效果多帶來的時間機會浪費,還要看到,只要做好內容,沉淀下來,總會有用的。 (5)解決思路五:考慮是否可以幾個選項同時進行。 其實,新媒體行業是個大概念,在我們考慮選項的時候,圖文、短視頻、線下渠道,并不是矛盾的,可以同時進行,正如視頻號和公眾號現在是打通使用的。 當你發現,五個解決思路都沒有選項時,該怎么辦呢?這里有三個選項來源: 選項來源一:還有誰也在奮力解決類似的問題,可以從他們那里學到什么?比如鳥哥筆記發起的這個話題討論,你可以看看大家怎么說,他們的解決方法是什么?那些從圖文新媒體轉型的人在做什么,那些新入局圖文新媒體的人又在做什么? 選項來源二:從過往的成功經驗中,有什么可以借鑒的?比如你是否曾經做過不被大家看好的項目,最后結果卻不錯? 選項來源三:類比,是否有相似的事件,比如我上文提到的紙質書籍。 總結一下,即第一步要學會不信任“是或否”式決定。比如是否該做圖文新媒體,這其實就是“是否”式的決定,它只是對唯一的選項做出贊成或反對的決定。在孤立地思考這個問題,而不去尋找其他的選擇。第二步要了解每個選項背后的終極目標,先分析機會成本,再多目標追蹤,從不同角度,同時考慮多個選項。第三步,當我們需要更多選擇,卻感覺陷入僵局時,就可以去尋找已經解決問題的人。 這個時候,你可以把自己的選項列出來了。 2、分析選項時,現實檢驗 當我們有了選項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克服證實傾向,即我所說的定式效應。我們可以從反面問題入手,來進行檢驗。比如一開始的三個選項:
我們先不要去關注那些做得不成功的圖文新媒體,而多多列舉成功的圖文新媒體。看他們在大環境下,是怎么保持圖文的質量和轉化率的,這相當于我們用幸存者偏差去打擦邊球;而對于短視頻,我們可以分析轉化成功率,是否真的這么容易入局。即你本來的想法是怎么樣的,你用反面去驗證。 其次,要常用外部意見,避免信息失真。內部意見即我們對自身所在的特定環境的評價。外部意見即在類似于我們這樣的情況下,事情通常是如何發展的。一般來說,外部經驗更加準確。比如我們自己做圖文新媒體可能做的不成功,那么看看外部的,不要以自身去代替全部。 最后,堅持先嘗試,再迭代,最后決定。在有時間可以試驗的情況下,不要去猜測,大膽嘗試求證。 3、做出決策前,長遠考慮 這個時候,你對選項有了一些檢驗,先停下來,不要去決定,希思兄弟提出了一個“10-10-10法則”,即10分鐘、10個月、10年后,你會如何看待此刻的選擇?在個人做決策時,最有力的問題可能會是:“如果面臨這種情況的是我親密的人,那我會告訴他/她如何去做?”假設,現在你的親戚要去做圖文新媒體,你會怎么告訴他? 做出決策前,你要想明白你的核心重點?你到底想要通過圖文新媒體,達到什么目標?你想要建立什么樣的平臺?有了核心重點,才會有行動綱領! 4、做好決定后,做好出錯的準備 我們做出了選擇,那就一定一帆風順了嗎?未必,這個時候,你要對結果進行最佳和最差預期。 在為最差的情況做準備時,我們需要進行事前析誤。比如圖文新媒體最差的結果就是沒有閱讀量沒有粉絲,更沒有轉化,那么如何避免這些情況出現?你是否已經有了應對措施? 在為最好的情況做準備時,我們需要進行預演。比如當你的圖文新媒體做的很成功,那么想象一下,這會是個什么場景。 為了應對無法預見的結果,我們可以使用“安全系數”,或者說設置一個止損點,比如多少時間內,多少投入內,若是還沒有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做? 我們不可能無休止地投入來促進圖文新媒體的成長,那么讓你停止的那個點在哪里?在這個點未到來之前,大膽去做吧! 寫在最后 現在按照5個思路和3個來源,列出你的選項,以及選項各自的利弊,然后對其進行分析驗證,再用10-10-10法則進行長遠考慮,想想你10分鐘前在做什么決定后悔了嗎? 你10個月前做了什么,你10年前的選擇又是什么? 再來預測,你未來的3個10會是什么? 最后,當你做出決定了,是否已經做好了出錯的準備?
我始終認為,圖文新媒體值不值得做,一千個哈姆雷特會有一千個答案。本質上,新媒體運營,圖文、視頻都是一種形式,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所以我從來不認為,做不好圖文運營的,就做得好視頻運營,除非是有了某種特別的資源和機遇。 所以,不需要別人來告訴你該不該做,因為你的機會不是別人來告訴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