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2-01 點擊: 次 來源:現(xiàn)代物流報 作者:岳淼 - 小 + 大
一度高調進軍歐洲的海信遭遇意外失利,其早在2004年投入運營的匈牙利工廠于2009年早些時候關閉。原因 一旦涉及在歐洲當?shù)厣a(chǎn),整個業(yè)務流程就變得非常復雜。最要命的液晶面板的價格波動,供應鏈管理能力是決定是否盈利最核心的關鍵。反思 海信國際營銷副總經(jīng)理劉慶華表示,海信在歐洲市場至今還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惟一的路徑就是通過上量以及對供應鏈結構成本進行優(yōu)化,以達到盈利。 2004年6月3日,在匈牙利偉創(chuàng)力公司的高新工業(yè)園區(qū)舉行了隆重的海信匈牙利工廠開工剪彩儀式,匈牙利國家財政部部長、偉創(chuàng)力歐洲區(qū)總裁和專程前來的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均出席活動。按計劃,該合資工廠將主要生產(chǎn)等離子、液晶等高端數(shù)字電視,年產(chǎn)能達到100萬臺,輻射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 海信此舉是希望繞過歐盟高達14%的進口關稅,這迫使競爭者必須考慮在當?shù)卦O廠。但海信很快發(fā)現(xiàn),一旦涉及在歐洲當?shù)厣a(chǎn),整個業(yè)務流程就變得非常復雜。最要命的液晶面板的價格波動,供應鏈管理能力是決定是否盈利最核心的關鍵。舉例而言,北美業(yè)務從訂單到發(fā)貨需要40余天,而歐洲業(yè)務則長達70多天,面板價格在這么長的周期內難免會波動。雪上加霜的是,歐洲各國的零售渠道由于競爭激烈,常常會提出只有20天交貨周期的臨時訂單,這意味著要么提前預判某一時間段的訂單量,要么放棄這類臨時訂單。風險最大的則是液晶面板的價格彈性——面板剛裝到船上,價格就可能開始急劇下跌。“這注定你必須忍受虧一個半月或兩個月的錢。”林瀾說。但如果面板價格暴漲,品牌溢價能力又不強,渠道商也可能強迫降價撕毀訂單。 海信對“剛性供應鏈”的困擾顯然準備不足。海信的匈牙利工廠由于采用與偉創(chuàng)力合作的模式,因此盡量采用本地化原則,包括包裝箱、泡沫、機殼、說明書、保修卡等物料都在歐盟國家采購,但供應鏈中有80%的零部件仍需要海運至德國漢堡然后轉運至匈牙利,物流成本和響應時間均無法壓縮。工廠僅固定維護費用一項就高達數(shù)十萬歐元。“即使關稅降到8%,都沒有任何理由在當?shù)厣a(chǎn)。到了淡季即使沒有任何生產(chǎn),工人也必須全薪,而且無法解雇。”林瀾說。 為了降低成本和保持開工量,海信甚至搬運了一條液晶電視生產(chǎn)線到當?shù)剡M行CKD組裝,一度曾雇傭超過100名工人,海信也派了十余人的質量控制團隊。但由于當?shù)貥I(yè)務代工不足,合資5年后的2009年,海信不得已關閉了這家工廠。 海信國際營銷副總經(jīng)理劉慶華承認,在專利、關稅、成本、供應鏈等一系列剛性成本重壓之下,海信在歐洲市場至今還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惟一的路徑就是通過上量以及對供應鏈結構成本進行優(yōu)化,以達到盈利。“最好的方式莫過于保守操作。”劉慶華說。歐洲競爭加劇的結果是,只有三星這類具有面板規(guī)模化優(yōu)勢、小批量快速反應能力、高品牌溢價、供應鏈管理能力卓越的寡頭才能存活。 未來贏的關鍵?這取決于海信能以多快速度實現(xiàn)千萬級規(guī)模效應。 |
下一篇:通用和豐田的供應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