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4-17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最近自媒體特別紅,而且有特點的自媒體在平臺上表現出眾。papi醬的短視頻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后,6分鐘之內突破“10萬+”閱讀量,近日還拿到了真格基金和羅振宇2000萬的投資。 ![]() 自媒體人在網絡上撲騰起來之后,平臺也跟著著急了,紛紛展開了自媒體補貼大戰,。春天真是個忙碌的季節。 一張圖看清各大平臺的補貼政策 ![]() 互相借力 在平臺大力扶持之前,自媒體們還處于相對單打獨斗的小作坊式生產狀態,就市場情況來看,可粗略地可劃分為兩種賺錢路徑:一種是以大象公會、嚴肅八卦、六神磊磊讀金庸等為代表的花式打廣告派,當然還有即將登場的papi醬;另一種是以“一條”、羅輯思維和毒舌電影為代表的賣貨思路派,已經有了自己的商品和生意模式。 如今平臺出現之后,自媒體資源開始被聚攏,這預示著小作坊式生產正在向品牌化的方向轉變。 平臺能為自媒體人帶來什么利益呢? 首先是流量拓展。騰訊的“企鵝媒體平臺”和今日頭條本身的媒體屬性,再加上興趣分發的智能技術等,都能為內容創作者提供豐富的推廣渠道,增加文章流量; 然后是重要的商業價值。平臺為了吸引優質的自媒體人,都會把平臺上自媒體的廣告收入部分或全部歸為自媒體人所有,甚至平臺會為深耕優質內容的自媒體發放補貼; 接著是創業服務。內容平臺會為創業者提供內容生產、辦公空間、數據分析、行業沙龍、融資對接等創業服務,增進其對行業的了解。 而在從內容平臺的角度看 一方面是希望聚集更多的優質自媒體人,創作更多的內容,服務并擴大現有的用戶群體,實現優質內容的更精準分發; 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內容創作者盤活廣告商資源,即平臺通過內容連接起創作者、粉絲、廣告商三方的關系,廣告商為平臺版面付費,平臺為創作者提供內容生產分發服務,粉絲消費創作者的內容,廣告商背后的商家賺粉絲的錢,形成了一個大的平臺商業生態。 不過,補貼只能是暫時地留住自媒體人,平臺還需要考慮如何留住獨家的自媒體內容。如果每個平臺都生產同質化的內容,則平臺很容易變成給別人做嫁衣——自媒體人的平臺依賴性很低,他們的內容當然希望每個平臺渠道都發一遍,從而加大自己的粉絲數和文章的點擊量。 也許只有在每家平臺都根據自己的用戶特征和定位建立起獨特的內容定位之后,平臺才能真正留住優質的自媒體人,并和目標用戶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