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3-08 點擊: 次 來源:網絡收集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促進法律、法規有效遵循和發展戰略得以實現,而由單位管理層及其員工共同實施的一個權債明確、動態改進的管理過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應做到以下幾點: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核算作用。企業董事會要下設監督委員會,董事會成員必須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就企業管理層履行其財務報告的責任而言,董事會有質疑管理層的權力,有確保管理層所采取的行動是正確的義務,充分發揮董事會在內部控制中心的核心作用,當發生某些事項和狀況時,董事會可直接采取行動,以確保經營者增強內控意識。為此,還要將董事會成員與管理班子徹底分開,以建立起相互制衡的結構。其次要完善董事會的決策機制,適當下放董事會的經營權力,實現權利與義務的最佳結合。再者是要聘請專家進入董事會,積極發揮董事會的監督作用。 在任何組織中,最后的責任都落實在主要負責人的身上,單位負責人對內部控制負有最終責任,這種責任的關鍵是確保單位有積極的內部控制環境。我國會計法要求單位負責人作為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有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做到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明確,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與執行的監督制約程序明確,財產清查的范圍程序明確。因此,提高單位負責人自覺執行內部控制的意識是加強內部控制的關鍵。 明確相關人員職責,建立相互制約機制。目前,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解決兩個問題:設立管理控制機構,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杜絕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任何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成敗,均取決于其設計水平和高素質人員的貫徹執行,作為內部控制的軟環境的員工建設,應著重加強員工倫理道德的建設。企業內部控制應當建立在共同倫理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團隊精神,為此,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整體素質,發揮員工在內部控制中的基礎作用。首先,企業的成員都應自覺按規定行事,發揮自己的潛力,維護企業的利益,為實現企業目標而自覺努力;其次,確保執行企業政策和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企業要建立科學、嚴格的聘用、培訓、輪崗、晉升、淘汰、業績考評等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做到考核及時、獎懲到位。 構筑企業內控體系,抓住關鍵點的控制。內部控制因單位的業務需求而存在,與單位的活動交織在一起,只有當內部控制能納入單位基礎建設內,而且是單位機體的一部分時,才最為有效,也只有納入經營活動的控制,才能幫助單位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才能對動態的環境作出快速反映。嚴謹的內部控制,不僅要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全方位置于經濟控制之中,而且要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環節實行重點控制。面的控制和點的控制有機結合才有利于內部控制發揮良好的效益,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時,如何找到控制點,通過點的控制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的點應該設在以下幾個位置上:一是資金,對企業資金體外循環;二是成本費用,對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實行嚴格的控制指標監管,如本企業及所屬部門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實行定項、定額控制,主要控制指標包括:工資、辦公費、電話費、差旅費、照明費、取暖費、宣傳費、報刊費、值班費、小車費、招待費、職工文化活動經費。各項控制指標納入年終單位雙文明考核范圍,對超額開支部分,從管理人員個人報酬中扣罰,節約不予獎。三是充分發揮重大事項集體表決制。重大事項主要包括本單位重大資產處置、對外擔保、基本建設項目、城鎮規劃、土地開發及利用、土地出讓、中大型材料設備進購等。重大資產處置是為了調整經營方向或者實施資產重組、處理主營業務所用的關鍵設備、設施、房屋等固定資產的行為。對未經批準擅自處置資產和違反公平、公正、公開交易原則,暗箱處理資產的,追究相關人員的經濟、行政和法律責任。對重大資產的處置,必須通過企業領導集體審議表決后,經國資委審核批準,依照有關規定執行。對外擔保指企業為其他單位在借貸、買賣等經濟活動形成的債務清償、合同履約等義務,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行為。國有企業對外擔保業務的審批權限由領導集體審議、批準。必須做好被擔保單位的資信及償債能力調查、分析,必要時,可要求被擔保單位提供反擔保等措施。同時要建立對外擔保備查賬簿,對被擔保單位財務狀況進行跟蹤監督。 強化企業審計監督,確保內控制度執行。一是加強內部監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稽查、評價企業內各組織機構的職能設置合理性及其執行效率、效果,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從而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二是強化社會監督職能,依據獨立審計原則,對照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對企業內部控制狀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企業有失“公允”及其他不當的行為,幫助企業加以糾正。三是依靠政府的權威要求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實施。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要合理分工協作,注意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定期互通信息,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從而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了解、檢查與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增強威懾力。四是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鼓勵與支持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對企業違法違紀行為曝光。 |
上一篇:領導人才的基礎標準
下一篇:企業文化的四個核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