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29 點擊: 次 來源:互聯網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到底什么樣的管理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從事管理實踐的管理者和從事管理研究的學者。不少企業試圖通過釆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或喊出“以人為本”管理的口號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何為“以人為本”的管理,不同人有不同說法,甚至于有人把“以人為本”的管理當作筐,什么都可往里裝。其實,讀《企業的人性面》、《超Y理論》這兩篇經典文章,對開展“以人為本”的管理是很有啟發的。 1960年美國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McGregor)出版了《企業的人性面》一書,提出了X理論和Y理論。所謂X理論,反映的是對員工的完全“經濟人”假設,認為“人性本惡”,主張對員工嚴加看管。而Y理論卻基于對員工完全“社會人”的假設,認為“人性本善”,主張完全可以通過激勵的方式使其自覺地為企業工作。 信奉X理論的經理認為,企業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不可能是同一的,企業要求員工刻苦工作,而人天生都是好吃懶做、討厭工作,尤其是逃避艱苦困難的工作。因此,要想企業各項工作得以完成,惟有對員工制訂嚴格的紀律,采取強制、監管、懲罰等措施。 信奉Y理論的經理認為,人都是有良心和自覺性的,只要條件合適,員工一般會賣力地工作要求員工很好地工作,不能僅靠苛刻的管理制度和懲罰措施。如果采取正確的激勵措施,員工不僅能夠在工作中約束自己,自覺地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務,而且還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持有這種信念的管理者往往采用松散誘導的管理方式,通過與員工一起制訂目標,促使員工參與管理,從而達到完成工作任務的目的。 麥格雷戈的X理論和Y理論構建了管理學中至關重要的人性命題,讓管理的視角直射人性本質。通過研讀《企業的人性面》,我們可以發現X理論和Y理論是統一價值杠桿上的兩個不同終端。 在麥格雷戈研究的基礎上,1970年美國管理心理學家J.J.莫爾斯(JohnJ.Morse)和J.W.羅爾施(JayM.Lorcsh)根據“復雜人”的假設,提出了超Y理論。莫爾斯和羅爾施在研究中,不僅通過實地研究進行X理論和Y理論的驗證,發現X理論并不一定是毫無用處,而Y理論也不一定是普遍適用的,而且在研究中進一步去探索“影響管理效率高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人們應如何去選擇管理的方式”、“組織與任務的良好適合又是怎樣同有效的工作發生關系”這些對于管理而言非常關鍵的問題。 超Y理論認為,沒有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必須根據組織內外環境自變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術等因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靈活地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適合于工作性質、成員素質等。超Y理論是在對X理論和Y理論進行實驗分析比較后,提出的一種既結合X理論和Y理論、又不同于是X理論和Y理論的一種主張權宜應變的管理理論。實質上是要求將工作、組織、個人、環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如果說,X、Y理論認為管理考慮的因素是一維的,那么,超Y理論認為管理考慮的因素是多維的。管理既要考慮人性的維度,也要考慮工作性質、組織所處的環境等維度。在研讀“人性與管理關系”方面的經典文獻過程中,我們能夠清晰發現管理學中對人性的研究邏輯,從忽略人性的假設,到人性的簡單絕對假設,再到人性的復雜假設,或許正是在不斷揭開人性的重重面紗之后,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只有與人性假設相一致,并與工作、組織、環境等因素相匹配的最合適的管理方式。 在回顧管理學對于人性探索與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真正地發現,管理之所以是復雜的,其根源在于其對象——人的本性與行為的復雜性。管理的本質是對人的管理,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都是建立在對管理對象——人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由此可見,愈是對人性的認識深刻,管理才會越有效越科學。 |
上一篇:史上最經典的十大管理理論
下一篇:當領導者不要權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