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16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精粹21:鬼鬼祟祟...... ......做為一個領導,總愛在人家背后刺探秘密,這種人當個偵探還可以,卻不是一個好上級。不信任下屬,員工的工作情緒無疑會受到挫折。 精粹22:其實不然 有時你表揚了下屬,他不會得意忘形的連自己的鞋子都穿不上了。不少領導者以為表揚下屬會使他們驕傲起來,從而不再繼續努力。這是個糊涂的概念。每個人都盼著上級會賞識他。如果誰工作做得好,上級表揚了他,他不會因此驕傲,反而會再接再勵的。 精粹23:真不走運 我以為他當真會那樣......,我不知道他竟會這樣做.這些話我們常聽到。誤會,誤會,總是誤會,這主要是由于沒有再三調查與證實的緣故。誤會總會有的,但有了疑問時問問別人,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了解了他人的用意。 一個合格的領導應鼓勵下級提問題。如果無法給予滿意的答復,就不要亂說一通。應告訴下級,他總會幫助找出答案的。這樣才會避免謠言四起,并讓每個人都覺得他是集體中的一名重要成員。 精粹25:欲速則不達 有一個小孩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他把蛹撿起來帶回家,要看看蛹是怎樣羽化為蝴蝶。 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里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什么東西卡住了,一直出不來。 小孩子看著于心不忍,心想;我必須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可是,這只蝴蝶的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去了。 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體會到"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的真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得在蛹中痛苦掙扎,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才會破蛹而去。 人何嘗不是如此呢,煎熬、磨煉、挫折、掙扎,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的過程。急于成功的人,別忘了一句哲人的名言: 人生必須背負重擔,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穩穩地走,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是走得最遠的人。 有一天,兩個和尚結伴從一座廟走到另一座廟去。走到半路,突然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這條河上沒有橋,水并不太深,他們決定涉水而過。 正在這時,一位美貌的婦人也來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可是又怕河水把她沖走。 第一個和尚見此情景,毫不猶豫地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地送到了對岸。第二個和尚跟在后面也順利地過了河。 兩個和尚默不作聲地繼續趕路。 又走了好幾里路,第二個和尚終于憋不住了,突然對第一個和尚說:"師兄,我們和尚絕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犯戒背著那個婦人過河呢?" 第一個和尚淡淡地回答:"我一過河就把她放下來了,怎么你走了好幾里路,到現在還背著她呢!" 一位哲人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要輕易就被一個成規束縛住了。墨守成規是前進的絆腳石,真正成功的人,本質上流著叛逆的血。 精粹27:嚴于律已 有四個和尚,為了修行,他們一起參加禪宗的"不說話修練"。 在四個和尚中,有三個道行較高,只有一個道行較淺,由于修煉時必須點燈,所以點燈的工作就由道行淺的和尚D負責。 修煉開始了,四個和尚圍繞著那盞燈,盤腿打座。幾小時過去了,四個人始終默不作聲。 這時,油燈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歇了。D和尚眼睛始終盯著那盞燈,見此情景甚為著急,可是他不敢說話。 突然,一陣風吹來,燈被風吹得左搖右晃,眼看就要熄火了。 和尚D實在忍不住了,他大叫一聲說道:"糟糕!燈熄了!" 其他三個和尚,原來都是閉目打坐,始終沒有說話。一聽到和尚D的叫喊聲,三個和尚都睜開了眼晴。 和尚C立刻斥責和尚D說:"你叫什么!我們是在做‘不說話修煉',你怎么能夠開口說話呢!" 和尚B聞聲大怒,他沖著和尚C說:"你不是也說話了嗎?太不象說了!" 和尚A一直沉默靜坐,這時卻傲視著另外三個和尚說:"哈哈!只有我沒說話了。" 看起來,"嚴以責人,寬以待已"是人性的痛病,那三個得道的和尚在指責別人"說話"之時,卻不知道自己也犯下了"說話"的錯誤了。 請記住這樣一句名言:我們往往只看見別人的過失,卻看不見自己的錯誤。只有嚴于律已,才是成就事業的開始。 精粹28:當機立斷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聲稱影響他一生的最大的教訓,發生在他六歲之時。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經一棵大樹的時候。突然有什么東西掉在他的頭上。他伸手一抓,原來是個鳥巢。他怕鳥糞弄臟了衣服,于是趕緊用手撥開。 鳥巢掉在了地上,從里面滾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很喜歡它,決定把它帶回去喂養,于是連鳥巢一起帶回了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里養小動物。所以,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后,蔥忙走進室內,請求***允許。 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王安興奮地跑到門后,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一只黑貓正在那里意猶未盡地擦試著嘴巴。王安為此傷心了好久。 從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教訓:只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不能做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運。
一般提到危機管理,就想到公司的危機上,事實上,企業家個人的危機處理,更是影響企業的大事。企業家如何在"危"難之中把握"機"會是很重要的。至少需注意以下幾點: 1、該告訴的人一定要告訴,不該告訴的人則一句不講。在遇到個人危機時,頂頭上司和直屬部下,因業務關系一定要把真象告訴他們。 2、要回答的問題先想好答案。 3、對同事伸出的援助之手,要坦然接受,同事愿意代勞的則讓其代勞。 4、在面臨個人危機的時候,工作表現要更好一點,會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5、為了在感情上需要別人同情和安慰,千萬不能找同事訴苦,公私分明,不要給人禁不起風浪的印象。 6、事情過后一定要表示感謝。禮多人不怪,還不只是禮貌,更為重要的是公關。 遇到個人危機雖屬不幸,但處理得好,也可能是個好機會 精粹30:企業管理者"十誡" 西方企業界將導致管理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十大誡律。這"十誡"是: 一、誡奮斗目標不明確管理者必須及早明確和認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在自己成長的歷史中,學習有關專業的知識技能,積累經驗,建立必要的社會關系。否則,便會給前程蒙上陰影。 二、誡扭曲雇用關系管理者應接受所雇用企業規章制度的約束,而不能我行我素,以自己的經驗、個性、興趣或理想為由,與企業發生摩擦。 三、誡結黨營私玩弄權術理者所擁有的權力,只是"足以行使職權"就夠了。為謀一已之利而耍手腕、拉幫派,無視企業利益,無疑是給自己制造陷井。 四、誡以公司資源充當個人賭注為公司承擔風險是管理者應盡職責,但這不等于盲目冒險。假如你認為自己某項決策有完全的把握,而公司的認識卻相反乃至反對,那你就不應固執地堅持下去。因為如果把經營企業當成是一場賭博的話,那么你的一意孤行、不顧后果,就等于是拿著別人的賭本下注。 五、誡自恃無人替代任何企業都沒有一位真正不可缺少的人物。不管你是公司的開朝元老也好,還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也罷,你都不要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地位無人可以取代。 六、誡疏于保護個人的信譽管理者是一項需要取得合作的工作,別人對你是否信服,將直接影響到你的管理成效。但在管理者中,最可怕的是這樣一種人:他對上級一味奉迎,而對下屬則除了批評之外便無任何鼓勵。管理者要維護自己的信譽,最關鍵的一條,是待人處事采取客觀態度。 七、誡既無反對勇氣,更缺乏接受的胸襟。在工作中意見分歧是極正常的。最糟糕的是這樣的管理者:他在決策過程中缺乏提出反對意見的勇氣,而在決策已定之后,卻又沒有接受事實的襟懷,因而導致既定決策未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八、誡對企業欠缺歸宿感管理者理應忠于自己的企業,但同時又必須胸懷寬闊,管理者才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九、誡荒廢專業技能無論工作如何繁忙,管理者都不能放棄進取的機會。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唯如此,才能充滿信心去迎接任何挑戰。即使有一天離開這個企業,你仍然可在其他單位施展才干。 十、誡堵塞跳槽渠道社會上到處都需要管理人才,假如有人向你提出改變環境的建議,你不必未經思考就一口拒絕,倒應該同他作進一步的探討。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才華,跳槽絕不是人格的污點。不能人盡其才,才是最可悲的。 切記上述"十誡"雖可避免失敗,但避免失敗不等于保證成功;如何成功,則有賴于管理者另辟蹊徑、各顯神通了。 精粹31:他是公司里的"老大"...... ......也是最大的禍根。大家都是人,都有各自的好惡。任人唯親會激起他人的不滿。如果某人和經理是同鄉或是親戚,因此被提升,這樣會使大家士氣大減。 精粹32:彎著身子...... 盡量公正地待人處事。如果上級對一切事情都能無私公正,下級就會原諒他的許多缺點。有這么一種領導,他們的記憶力有時好時壞。一旦出了問題,他就會推卸責任。還有一種領導會許出各種諾言,但到了落實的時候,他就會一推再推,還會說情況有了變化等等。你守信用,對下級坦誠,他們就會從心里尊重你,服從你。 精粹33:看一看...... ......未經過商量,他便自作主張亂下"指示",這會帶來什么麻煩?管理人員通情達理,工作人員就會接受任務。但是如果要下級服從你的指示,就必須在下指示之前先與有關的人商量一下。 精粹34:不要異想天開 你可以向往娶個十全十美的妻子,但卻不可以希望下級都是十全十美的人。一位合格領導應該能夠盡量發揮現有人員的積極性。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太大了-有善良的有勤勞的,有懶惰的,有自私自利的。好領導不那么容易氣餒,所以他才能卓有成效。 精粹35:不走運的比爾 他剛安排好度假的日程,突然假期被取消了,在公司里,取消下級既得的利益,會產生很壞影響。因此凡批準一項計劃,應該經過謹慎的考慮;一旦批準后,就不要隨意取消。 精粹36:我是這兒的頭兒 這是個似乎在示威,他要讓所有的人知道他是當官的。實際上這樣做什么效果也沒有,下級只會認為他是一個自負的混帳。一個人提升后,最重要的是謙虛,千萬不要耍威風。 精粹37:危機是難以避免的 上千個人一起工作,免不了會出亂子。有些事情無法避免的毛病。便要記住,相當多的危機是可以事先防范的。好的管理人員應該預先提醒上級,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危機。 精粹38:象牙之塔 總經理就住在那里,他堅決不讓下級知道任何消息。他大概怕消息會傳到世界各地,這想法真是大謬不然。如果不信任下級,不讓他們知道公司里有哪些業務,他們也用不著為你賣命。 精粹39:不少合理化建議...... ......沒有機會被采納,因為負責人沒有預先跟有關人員商量。你傷了他人的自尊心,就很難得到他人支持。在采取行動之前,一定要先與有關人員磋商。 精粹40:步前人后塵 這些管理人員已經準備接替前任得到晉升了,因為他已經讓下級進行了充分的訓練和實習,以便接手做的工作。一個管理人員做得成功與否,要看是否給下屬以適當的鍛煉機會。
|
上一篇:當領導者不要權力時!
下一篇:精辟的管理思想70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