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21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 小 + 大
調動團隊成員工作的積極性,是領導者經營思考的問題,更是在日常工作中所不能回避的課題。那么,下屬的積極性到底來自哪里,調動積極性究竟應該從何入手呢? 1.關注需求,合理滿足 不論是規劃部門工作,還是組織落實,都要充分考慮下屬的需求和期望,把滿足下屬的合理需求作為部門目標的一部分,同時確立,同樣落實。為此,領導者應當把了解下屬需求作為經常性工作,用心研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點:一是層次性。管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種種需要歸納為五個層次,由低向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對于我們科學地了解分析下屬需求具有啟示意義。作為領導者要力求及時掌握和科學預見下屬各個層次的需求,把下屬需求的擴張和遞進,視作調動其積極性的新的契機。二是漸進性。下屬的需求往往多種多樣,這些需求不可能都予以滿足,也不可能同時滿足,應當著重在多數下屬的“共同需求”上作文章,在下屬的“最需要”上作文章。三是相融性。部門建設和工作具體目標的確立,應當以找準工作需要和下屬需求的結合點為基礎,使下屬利益與部門目標的實現緊密掛鉤,促使下屬積極工作,在集體的進步中求得個人需求的滿足。 2.人事相宜,適度流動 用人和管人要講究科學性和技巧性。要以人為所依,以事為所求,既要講究人的積極性,又要講究事的有效性。 一是安排下屬要因事選人,量才適用,不僅要求下屬德才兼備,也要注意德才與崗位要求基本相適應,忌因人設事。要善于發現下屬的特長和閃光點,用長避短,必要時可適度設難,促其提高。二是對下屬要多支持、少指責,善于在幫助中進行指導,鼓勵創新,不求全責備。在具體問題上,作為領導者應當認識到自己的主意不一定最好、最可行,要多聽聽下屬的意見,樂于做下屬的學生,講民主,不武斷,既要用人之長,也要容人之短。三是對下屬的工作要經常過問,留心考察,關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切忌不聞不問,冷漠處之。四是要把握時機、合理調整崗位,促進下屬的適度流動。下屬長期“釘”在一個崗位,容易產生乏味感或出現其他不利于發揮工作積極性的因素。適時合理地調換崗位,不僅能消除這些因素,而且新的環境和新的挑戰,還可以激發下屬新的工作熱情。 3.綜合治理,優化環境 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行政、教育、法紀等管理手段和方法,堅持不懈地潛心營造部門工作環境:一是講正氣、干事業的環境。講正氣、干事業是團結和帶領下屬積極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作為一名領導者,首先要正派做人,公正處事,對待下屬要一視同仁,不搞親親疏疏。當下屬表現出積極情緒時要注意贊賞和鼓勵,當發現問題時要及時指正,切實防止滋生安逸懶惰情緒、要知道“如意滋傲氣,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二是團結和諧,相互尊重的環境。一個下屬,工作越積極,越有成績,他的個性往往表現得越突出,要引導和鼓勵下屬相互欣賞、尊重和包容,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中,張揚個性,展現風采。三是整潔優美、井然有序的工作環境。加強硬件建設,不斷改善工作條件,創造整潔有序的“硬環境”,有利于下屬保持舒暢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 4.調控差別,完善機制 首先要著力挖掘和開發下屬利益相對“差別”中所蘊涵的積極能量,引入競爭機制。要從部門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對下屬工作科學可行的考察辦法,敢闖敢試,采取切實、具體的措施。把下屬的評功評獎、職級升降等切身利益,與其工作表現和實績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下屬間利益得失的相對“差別”,并從調動大多數下屬的積極性出發,及時調控“差別”程度,不鞭打“快牛”,不苦勞“能者”,使得下屬感到干好干壞就是不一樣。無原則地搞“擺平”、“抹平”,可能使少數下屬對領導產生一時的好感,但有害于大多數下屬積極性的發揮。其次,要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下屬的積極性不僅需要激發調動,更需要精心保護。各種旨在調動下屬積極性的辦法和措施,應當持續進行并保持連續性,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因此,對調動下屬積極性的各種舉措,要及時總結、改進、提高,并用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完善機制,堅持推行,從而不斷激發和保護下屬的工作積極性。 |
上一篇:激發成員的團隊精神
下一篇:控制員工的方式與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