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09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組織變革的原因 組織變革是適應內外條件的變化而進行的,以改善和提高組織效能為根本目的的一項活動。一般來說,引起組織結構變革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納如下: 1、組織外部經營環境的改變 組織結構是實現企業戰略的手段,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必將要求企業組織結構做出適應性的調整。我國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一系列的經濟體制改革,轉變企業經營機制,這就必然引起企業組織結構的深刻變革。 2、組織本身成長的需要。企業在創建以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必然要爭取成長壯大。例如,小型企業成長為中型企業或大型企業;單一品種企業成長為品種多樣休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的企業,成長為以面向國際市場為主的企業等。企業的這種成長和發展,也必然引取組織結構做出相應的變革。 3、組織內部條件的變化。組織內部條件的變化,主要有: (1)技術條件的變化。例如,企業實行技術改造,設備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引起集中控制的要求和技術服務部門的加強。 (2)人員條件的變化。如人員結構和素質的變化,影響到組織目標、結構、權力系統、獎罰制度的修正。 (3)管理條件的變化。例如,推行各種現代化管理新方法,實行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推行勞動優化組合,從而要求企業組織結構做出相應的改革。 (二)組織變革的程序 組織的變革是一個過程,為了科學地、有步驟地進行變革,需要遵守一定的合理程序和步驟。有些企業,由于忽視了變革的合理程序,看到了一些征兆,不經深入細致的研究,就貿然地進行改革,不但沒有達到改革的預期目標,反而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亂和損失,也使以后的組織變革面臨更大的阻力。組織變革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1、確定問題。即找出組織結構存在且需要變革的問題。 2、組織診斷。即召集有關管理人員和管理專家搜集各方面的資料和情況,對組織結構進行全面分析,以便查出問題原因。 3、確定變革方針。即確定變革的指導原則、方式和策略。 4、提出變革方案。即擬訂出幾個可行的變革方案,供管理者作出最后抉擇。 5、制定變革計劃。即確定改革目標、內容、步驟,配置相關資源,編制完整計劃。 6、實施變革計劃。即按照變革計劃的目標和任務組織各部門和負責人員具體實施。 7、評價變革效果。要邊改革邊評價,及時調整、完善變革計劃和方案,防止出現大的偏差。 8、反饋變革信息。即對組織結構變革過程中的正反兩方面效果及時總結反映,以保證變革的順利進行。 (三)堅持積極慎重的指導思想 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和企業戰略的改革,進行相應的變革,這是企業成長和發展的組織保證。企業的領導者和員工都應對組織變革持積極主動的態度,同時還應內外兼顧,謹慎推進,防止因急躁導致決策和執行中的失誤。 1、抓好組織變革的教育和宣傳。要積極開展組織理論和組織設計的培訓,明確意義、目的、原則和方法;要積極宣傳組織變革的必然性、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組織變革勢在必行;要明確組織變革的目的。切不可把組織結構的改革理解成單純的機構培增減、人員增減、人事安排。 2、組織改革方案的產生。制定方案要經過認真的調查、仔細的研究、精心的設計、反復的上下醞釀,力求達到比較成熟的程度,避免少數人心血來潮和朝令夕改的現象。 3、改革方案的實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有條件的盡可能先進行試點,然后,根據條件逐步推廣。實施中要根據試點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原訂方案。力戒那種“一刀切”、一律“限期完成”的做法。 4、在組織改革的全過程中,要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阻力,保證生產穩定、工作穩定、員工情緒穩定,力爭不發生大的曲折和反復。 (四)采取綜合治理的方針 所謂綜合治理,是指組織結構的變革不能孤立地進行,而必須同有關的工作配套、同步地進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層次。 1、組織結構設計內部各部分內容的配套改革。主要包括職能設計與結構設計、流程設計的配套;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設計的配套;高層、中層和基層組織變革的匹配,以及體制、機構的變革同規章制度、人員編制相應修改的配套等。不同的企業在推行組織變革的過程中,可能選取不同的方面作為突破口,如有些組織變革以職能轉變作為中心,有一些則以結構調整或流程變革作為基本的著眼點。盡管突破的方面不一樣,但是終都要取得組織結構各方面內容的相互匹配、和諧統一。 2、企業系統內部變革的配套。美國的萊維特曾提出整個企業(或其他組織)變革的系統模式。他指出,企業變革的內容應包括四個方面:任務、人員、技術和組織結構,而且,這四個方面的變革具有很高的相互依賴性。例如,企業調整產品結構,要求相應提高企業全體人員的素質,要求相應地調整組織結構。這四個方面的變革往往是同時發生的。這就說明,孤立地變革企業組織結構,并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必須高瞻遠矚,從整個企業的變革全局出發,綜合治理,相互配套,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3、組織內部變革同外部條件改革的配套。例如,企業外部條件因素包括:工業生產和勞務的專業化協作水平、企業經營自主權(包括機構設置權)的落實、政府經濟管理機關職能和作風的轉變、勞動人事工資制度的改革、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等等。加快這些外部條件的改革,是企業組織體制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五)實行有計劃的組織結構變革方式 組織結構的變革,從改革的時間和方式來說,有三種基本方式。 1、改良式的變革。這種變革方式一般屬于修修補補,小改小革。例如,為了協調某幾個職能部門的關系,而新成立一個委員會;為了加強對國際市場的營銷工作,從銷售科中獨立出一個涉外經營科等。這是企業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它的優點是能夠根據企業當前的實際需要,局部地進行變革,阻力較小。其缺點主要是缺乏總體規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帶有權宜措施的性質。 2、爆破式變革。這種變革方式是指公司組織結構重大的以至根本性的變更,而且宣布改革在較短的時間內限期完成。這是一種特殊的方式。例如,兩家公司合并,上層領導機構重新改組等。必須十分謹慎地使用這種爆破式的變革方式。這不僅是因為倉促改革常常會導致考慮不周,而且會使許多員工喪失安全感,造成士氣低落,影響生產和經營,甚至引起對變革的強烈反對。 3、計劃式的變革。這種方式就是通過對企業組織結構的系統研究,制定較理想的改革方案,然后結合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實施。這種方式的特點是:有戰略目光,適合組織長期發展的要求;組織結構的變革可以同人員培訓、管理方法改進同步進行;職工有較長時間的準備,阻力較小。因此,這種方式是比較理想的方式。企業要進行較大的組織變革,應當盡量采用這種方式,而避免采用爆破式。 (六)實行有計劃組織變革的保證措施 實行有計劃的組織變革的保證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專家診斷。在改革前,聘請企業外部的管理咨詢人員或企業內部的專家,對企業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方向進行專題的調查、研究和論證,提出最佳的改革方案。 2、全面規劃。前面已經提到,制定組織發展規劃是綜合治理的需要。不僅如此,由于企業組織的較大變革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如兩年或三年),對它實行計劃式的變革方式,就必須事先制定好組織發展的全面規劃,以保證改革能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3、員工參與。廣泛吸收有關員工參與現狀調查研究,以及改革方案和實施步驟的討論。這樣做,既有利于吸收其有益的意見,使改革方案更符合實際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也是為了制造輿論,以利于減少改革的阻力。要克服組織結構變革的神秘觀念,防止由少數幾個領導人討論決定的做法。 |
上一篇:組織協調
下一篇: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