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畢業走過的歲月:7276天
|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魅力營山 >> 營山概覽 >> 營山歷代置縣沿革 |
營山歷代置縣沿革
發布時間:2009-07-04 00:00:00 | 來源:本站整理 | 作者:admin | 點擊:29095次 | 發表評論
營山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物阜民康,今古名區。禹為梁洲(今漢中市)之域,武王克商,建立周朝,省梁合雍,乃屬雍洲(今西安市西北)。周封宗妃于巴,稱巴國,后遷都于閬中(今閬中市),稱巴子國。營邑時為屬區,多賨人,故稱賨地。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巴蜀后,廢國為郡,稱巴郡,營亦屬之;漢晉為宕渠(今渠縣)轄地。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屬相如縣,后于大同元年(535年)置安固縣(今營山安固鄉群力村大官山)和綏安縣(今營山三元鄉興福村);繼析相如縣地置朗池縣(今營山縣城,北朝西魏。。大清元年(547年),置景陽郡和宕渠縣(今營山縣黃渡鄉景陽村人頭山),轄綏安、安固、宕渠三縣。后郡廢,宕渠縣存,經隋唐五代,縣治未變。北周五帝天和四年(569年)置蓬洲于安固縣,洲縣同治,轄安固、儀隴、大寅(今儀隴大寅鎮大寅梁)、宣漢(今儀隴大羅鄉大羅池)四縣。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綏安為咸安縣,縣治為變。
1、南朝梁于大同元年(535年)置安固縣(今營山安固鄉群力村大官山)和綏安縣(今營山三元鄉興福村);繼析相如縣地置朗池縣(今營山縣城,北朝西魏省)。 2、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置景陽郡和宕渠縣(今營山縣黃渡鄉景陽村人頭山),轄綏安、安固、宕渠三縣。后郡廢,宕渠縣存,經隋唐五代,縣治未變。 3、北周五帝天和四年(569年)置蓬洲于安固縣,洲縣同治,轄安固、儀隴、大寅(今儀隴大寅鎮大寅梁)、宣漢(今儀隴大羅鄉大羅池)四縣。 4、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綏安為咸安縣,縣治不變。 6、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咸安縣為蓬山縣。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省宕渠縣入良山縣,宕渠縣共置縣四百年。 7、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池縣為營山縣。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省良山縣入伏虞縣,又省蓬山縣入營山。綏安(蓬山、咸安縣今三元鄉)雖三易其名,縣治未變,共置縣535年。 8、宋高宗建炎二年(1218年)復置良山縣。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良山縣入營山縣,安固(良山縣)縣共置縣750年。元代依舊。 9、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省營山縣入蓬洲,十三年(1380年)復置營山縣,清代和民國未變。 10、清順治十八年,因營山城池垮塌,移縣于靈鷲鎮直到康熙六年(1667年),知縣胡印瑞奉憲復修城池后,方遷回朗池故城。 1949年12月13日營山解放,仍置縣于朗池,直至今日。
相關文章
|
![]() ![]() ![]() ![]() ![]() ![]() |
關于本站 - 免責聲明 - 公益廣告 - 聯系方式 - 營中簡介 - 5班照片墻 - 營山介紹 - 網站導航 - 留言交流 - RSS訂閱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