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畢業(yè)走過的歲月:7275天
|
您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魅力營山 >> 營山概覽 >> “湖廣填四川”的由來 |
“湖廣填四川”的由來
發(fā)布時間:2009-07-31 00:00:00 | 來源:本站整理 | 作者:admin | 點擊:33297次 | 發(fā)表評論
所謂"湖廣",是指湖廣行省。元初時管轄今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六省區(qū)和四川局部;元末時轄今湖南、貴州、廣西、海南四省區(qū)和湖北、四川、廣東三省局部;明朝時轄今湖北、湖南兩省。
(一)、戰(zhàn)爭烽火不斷 在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一場大浩劫。1639年明末農(nóng)民領袖張獻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后建立大西政權,地主武裝、清軍、明軍一起攻向起義軍,次年十一月,張獻忠在西充陣亡,使川人死亡過半;1647至此650年,明軍內部爭權奪利,戰(zhàn)火不斷;1650至1659年,張獻忠余部孫可望、劉文秀進入四川,在川北與清軍激戰(zhàn);1660至1664年,清軍鎮(zhèn)壓義軍,搜捕明軍殘余分子;1673至1680年清軍平西王吳三貴叛亂,攻入四川,其叛軍與清軍的“三藩之亂”歷時七年。這些戰(zhàn)爭持續(xù)達三十多年,四川長期處于大的戰(zhàn)亂之中。當時,義軍與明軍交戰(zhàn)、清軍與明軍交戰(zhàn)、清軍與義軍交戰(zhàn)、義軍與明軍聯(lián)合與清軍交戰(zhàn)、吳三桂叛軍與清軍交戰(zhàn),地主殺起義農(nóng)民,農(nóng)民殺反動地主,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殺得雞犬不留”。長期的拉鋸戰(zhàn)使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受到極大的損失。幾十年的血火刀兵造成四川人煙稀少,土地荒蕪,一片慘景。 注:八大王張獻忠滅四川的說法有偏見 在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中,不斷地輪番拉鋸撕殺,尸橫遍地,瘟疫隨戰(zhàn)亂接踵而至,“大頭瘟”、“馬眼睛”、“馬蹄瘟”等瘟疫使許多人病死,“死者朽臥床塌,無人掩埋”,“人皆徙散,數(shù)百里無煙”。順治初年,大旱、大饑、大疫席卷四川,“人自相食,存者萬分之一”,“大荒,餓死者日無計數(shù)”。不僅如此,又遇虎災,“數(shù)年段絕人煙,虎豹生殖轉盛,晝夜群游”.由于四川長期處于大的戰(zhàn)亂之中,戰(zhàn)死,病死,餓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導致人口急劇銳減.
人口急劇銳減則是無可懷疑的事實。因為在近50年的拉鋸戰(zhàn)中,除了戰(zhàn)火的破壞,還有長期戰(zhàn)事帶來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凋殘而嚴重缺糧,"沃野千里,蕩然無民,離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疇不辟,堰務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種".這是當時必然存在的現(xiàn)實。此外,宋朝官軍中也有不少軍隊在戰(zhàn)亂中趁火打劫,殘害百姓,或"剽掠于民財",或"焚毀于仕族",以至"騷動慘于敵禍,……故田里有內敵甚于外敵之謠,此害非一日矣".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元代巴蜀地區(qū)的人口銳減到不足南宋時期的十分之一.
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撫張德地建議鼓勵湖廣等外省農(nóng)民入川落籍開墾。從而開端了外省向四川移民的運動。“三藩之亂”平息后,清朝政府再次頒行移民政策,明確宣布:入川移民準落籍,可應科舉,所墾田畝永為己業(yè),以一夫一婦為一戶,給水田三十畝或旱地五十畝,有成丁者另增加四畝,每戶給銀二十兩,充生產(chǎn)生活資金(葛健雄等《簡明中國移民史》第399頁)。這些政策對飽嘗戰(zhàn)亂之清王朝取得全國政權后,為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恢復生產(chǎn),采取“安民、惠民、安幫定國”的思想,實行“招輯流移,各令復業(yè)”,“凡各處逃亡民人,……廣加招徠,編入甲保”,“永準為業(yè)”,“開墾水旱田地,三年起科,五年升科”,“奇荒田耕種,六年起科,荒地耕種,十年起科”,“零星地土聽民開墾,永免升科”,同時,官府給以耕牛、種子、口糧等幫助。 (五),奉旨移民入川 康熙元年(1662年)頒下“移民墾荒”詔,于是兩湖、兩廣、陜西、福建等十余個省的地方官,率領兵馬傾巢而出,圍住一個個村莊院落,不管百姓愿不愿意,一聲令下,成群集中,五花大綁,押送上路。 康熙年間,多半是奉旨入川。所以民間盛傳自己的祖先都是一隊隊由官府把雙手反解在背上,捆著上路入蜀的,途中要小便時,由官差松開雙手才方便,所以川人把解小便稱為“解手”,走路習慣把手背在背上。
四川歷史上歷經(jīng)七次大移民。第一次 秦滅蜀、巴之后,秦移民萬家入蜀,約四、五萬人;第二次 從西晉末年開始,全國性的北方人口南遷,在此期間,鄰近四川的陜西、甘肅移民大量從秦嶺進入四川;第三次 北宋初年,又發(fā)生了全國性的北民南遷,在這個時候,陜、甘移民入川;第四次 元末明初,以湖北省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第五次 清代前期十余個省的移民入川,這次以湖北、湖南(當時行政區(qū)叫“湖廣省”,還轄廣西一部份)移民最多,移民人口達100多萬,而今民間傳說的“湖廣填四川”,是在老川人血淚快要流盡的時候發(fā)生的大移民,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概念,即指這次前后長達一百多年大移民。第六次 抗日戰(zhàn)爭前期到全國解放,有不少人逃難或“南下干部”定居四川;第七次 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葉的三峽庫區(qū)大移民,有許多人落戶四川。 相關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