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山縣城會展中心的前身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由川籍“老四里”人捐助興建的惠民宮,人們用它來作為川籍人的會館,宮前有一片閑置的空地,故稱惠民宮壩子,民國時期,縣民教館設此,將惠民宮壩子作為體育場,供晉德中學學生上體育課用,并將該壩子的一部分建成“綏山公園”。
1949年12月13日營山解放,川劇團每逢慶典在此演出,后作為縣上召開大會的會場,大禮堂建成后拆除惠民宮,新建成了黨校。
會展中心地處城區中心,緊鄰縣委、縣政府駐地,解放初期,惠民宮是縣上召開各種會議的地方,1952年惠民宮旁邊建磚木結構一樓一底的會議、住宿兩用房,并在廣場北邊建一座召開群眾大會的主席臺。1958年拆除惠民宮和主席臺,建成磚木結構大跨度的大禮堂,禮堂前方有主席臺一個,會場中間放長條木椅后改為翻板椅,有一千多個座位。禮堂前的惠民宮壩子改為大禮堂廣場,廣場內建有兩條三合土通道,兩個籃球場,之后又拆除一個籃球場改建成一個溜冰場,其余為空草坪。
1985年投資9.7萬元,對大禮堂廣場進行了改造,并改名綏山廣場,占地6030平方米,建混凝土人行道兩條,栽植鐵馬鞭草坪2726平方米,栽花木1300株,建花臺9個,修方形池一處,在池子中央矗立起10米高的大型紅軍石雕“思源”一座,雕像由重慶園林局吳浩設計制作,雕像基座上刻有四川省委書記楊超題寫的“思源”二字,雕像背面由李定國撰文、王植筠書寫的《思源銘》。銘文記述了營山革命老區人民的光輝歷程。大型石雕“思源”落成后,瞻仰者絡繹不絕,共青團員在這里過團日,少先隊員在這里過隊日,老人攜帶小孩在這里講紅軍故事,還有不少瞻仰者在這里攝影留念。
1999年9月拆除大禮堂、教室進修學校、縣委招待所和文興巷舊房14000平方米,新建會展中心建筑群,總投資3000萬元,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2001年7月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會展中心主樓有西南石油學院設計院設計,南充順慶實業開發公司承建,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總投資1200萬元,主樓頂上建有30多米高的鐘樓,安裝直徑2米見方的電子自鳴鐘,會展中心內設主會場一個,有座位888個,分會場12個,每個可容納60人,外建露天平臺一個,可供召開大會、節目公演之用。
2000年,投資236萬元,對綏山廣場進行了全面改造,面積擴大到1萬平方米,安裝直徑16米的大型音樂旱式噴泉一座,會展中心建筑群,設計新穎,中西結合,功能完善,形象美觀,集會議、展覽、演出、商貿、休閑、停車于一體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