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畢業走過的歲月:7275天
|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魅力營山 >> 營山概覽 >> 營山第一人民公社 |
營山第一人民公社
發布時間:2011-04-08 21:48:09 | 來源:本站整理 | 作者:admin | 點擊:39181次 | 發表評論
為響應毛澤東“人民公社好”的號召。1958年8月29日,營山縣第一個人民公社——衛星人民公社成立。它由東升、濟川、駱市、鹽井和城附、茶盤、雙河口的一部分組建成營山縣衛星公社。龍顯才任書記,李志富任社長。公社下轄5個管理區(東升、濟川、駱市、鹽井、東陽),31個大隊,265個生產隊,共13136戶,59900人。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們黨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 關于在我國農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高潮中已初見萌芽。1956年完成了高級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戶左右。1957年冬和1958春的農田水利建設高潮,又出現了聯隊、聯社。毛澤東考慮到當時以大搞興修水利為特點的農業生產建設的發展需要,覺得需要辦大社。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通過了《關于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并為大社的意見》。意見指出:“為了適應農業生產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條件的地方,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有計劃地適當地合并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會后,各地農村開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現了“共產主義公社”、“集體農莊”,有的地方出現了“人民公社”。1958年7月1日《紅旗》雜志第3期《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較明確地提出“把一個合作社變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這是在報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8月6日,毛澤東視察河南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時,說人民公社名字好。9日,在與山東領導談話時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談話在報紙上發表后,各地掀起了辦人民公社的熱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決議》下達后,全國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到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營山也在1958年10月底,全縣共建 44個公社,其中:衛星、城守、城附、新民為縣直屬公社。衛星公社是全縣最大的一個公社,縣委辦公室主任王永平駐該公社。 由于在合作化運動的后期已出現了過急過猛的問題,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也出現了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情況,刮起了“一平二調”的“共產風”。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1961年,毛澤東主持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在現階段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體制,實際上是在社會一體化基礎上將國家行政權力和社會權力高度統一的基層政權形式。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定》,推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撤鄉并大社,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行使鄉鎮職權,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人民公社下轄生產大隊,成立大隊管理委員會,設大隊長、副業大隊長、會計、保管員、出納員、民兵隊長、治保主任和婦代會主任。公社干部為國家干部,大隊干部一般都脫產或不脫產的村民擔任。大隊下轄生產隊,設立隊務委員會,選舉隊長、副隊長、婦女副隊長、會計(兼記工員)、保管員。 相關文章
|
![]() ![]() ![]() ![]() ![]() ![]() |
關于本站 - 免責聲明 - 公益廣告 - 聯系方式 - 營中簡介 - 5班照片墻 - 營山介紹 - 網站導航 - 留言交流 - RSS訂閱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