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l4gxk"><noframes id="l4gxk">

<em id="l4gxk"></em>
      
      

         今天是:  畢業走過的歲月:7275天
        RSS訂閱 - 5班照片墻 - 友情鏈接 - 祝福頻道 - 微信公眾號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魅力營山 >> 營山概覽 >> 營山縣名的來歷

        營山縣名的來歷

        發布時間:2009-06-30 00:00:00 | 來源:本站整理 | 作者:admin | 點擊:52161次 | 發表評論
             營山之名,頗為形象,于九天之上俯視,只見營山四周丘陵環抱,縣城周圍山丘如營壘,就像軍隊安營扎寨一樣---故名營山。營山地勢北高南低,略向東傾斜,從北到南依次為低山丘陵、屬淺丘帶壩 。

            營山作為縣名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早為人知,然而,營山作為山名,也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卻無人知。清同治九年(1870年),據《營山縣志》載:“營山,治南五里,峰巒伏起,若營壘然,高峰(山)云霧(山)障其后,太白(山)翠屏(山)護其前......”。說明營山不僅有山名,而且還有方位、形狀、景色的記載。

            據史料記載:營山應在高峰山、云霧山、太白山、翠屏山之間,爬上云霧山巔可看到今天翠屏山上的廣播電視發射塔,在云霧山、翠屏山、太白山的中間地帶,從東到西有大小、大致相同的十個山丘連成一線,這些山丘的形狀確實很像古代行軍作戰時的一排營壘。

            這十個山丘從東到西分別位于城南鎮的三星村、保真村、光榮村、興隆村境內。這十個山丘依次為:高家梁、大營梁、野貓坪、黃桷梁、陶家梁、華子梁、高坡梁、鑼兒坡、敖家梁、尖山子。這十個山丘連綿不斷,成為城南一帶的分水嶺,山南之水流入嘉陵江,山北之水注入渠江。城南一帶當然不止以上十個山丘,其它山丘用距縣城五里來衡量不是過遠,就是太近。

            營山不是一座山丘,而是一片山丘。故:“營山,治南五里,峰巒伏起,若營壘然也。”

             營山縣歷史悠久,周為巴國地秦屬巴郡、漢歸宕渠縣、南北朝時的535-547年間,境內的安固、三元.黃渡曾建過安固縣、綏安縣、宕渠縣。唐武德四年(621)于今縣城所在地置朗池縣、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縣城周圍山丘如營壘”而更名為營山縣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境內各縣合并后統稱營山,隸屬四川行中書省順慶路蓬州。清嘉慶七年(1802)歸四川省川北道順慶路轄。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由川北行署南充專區管轄,1952年屬四川省南充專區管轄,1968年為南充地區管轄縣,1993年起為南充市轄縣。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網名(必填*): QQ: 郵箱: 主頁:
        評論:
        驗證: 看不清?點擊換一個
        共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點此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站內搜索
        欄目導航
        最近更新
        推薦專題欄目
        點擊排行

        關于本站 - 免責聲明 - 公益廣告 - 聯系方式 - 營中簡介 - 5班照片墻 - 營山介紹 - 網站導航 - 留言交流 - RSS訂閱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