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鎮位于營山縣東北部,是連接全縣平壩與山區的門戶,是上山區通往縣城及縣外(渠縣、平昌、儀隴)的樞紐。向東經龍伏、木埡至渠縣,向北經雙林、消水、雙河至儀隴、平昌,交通便利、商貿繁榮,是上山區經濟文化重鎮。
全鎮共13個村,98個社,4752戶,15969人(其中農業人口14417人,非農1552人),幅員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840畝,水利工程(塘、堰)99處,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林地1000畝。現已建成山羊示范基地,飼養南江黃羊和波爾山羊3300頭,年收入達4.5萬元以上。同時,利用山坡優勢,建起了黃花梨、金花梨、五星枇杷、水蜜桃等苗圃近6畝;蠶桑業穩中有升,育桑苗20畝,新增桑樹22萬株,發種達到300張,實現產值25萬元,今年已與縣絲綢公司簽定了蠶繭收購合同;有成片肥沃的土地,在全鎮種植蓖麻2000畝的基礎上,在蓮池村種植良種花椒1000畝,規劃擴展漆園、野鶴、吹角村1000畝的“稻-果-禽-魚”基地、已栽優質水果1萬株,并輻射全鎮搞好養漁、養禽的綜合開發利用。近年來,鎮黨委一班人下大力氣抓住西部大開發契機,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壯大產業化規模,唱響“豬牛羊立業興鎮、畜牧業富民增收”之歌,推進小城鎮建設等興鎮富民戰略。
(一)、老林鎮虎亭頁巖磚廠
老林鎮虎亭頁巖磚廠建于1999年9月,2000年7月投產使用,地處老林鎮廟嶺村十社,占地5畝,該廠主要生產、銷售頁巖磚,其磚硬度大,價廉物優。廠房設備先進,規章制度健全。該廠共投資150萬元,年產磚量400多萬匹,年創稅費10多萬元,從業人員40多人,緩解了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又為當地財政增收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老林鎮稻果魚基地
漆園村稻果魚基地計劃投資10萬元,開發稻田100畝,現已投資6萬元,開發了60畝,先期養魚、養鵝,后期開發觀光農業、特色農業和效益農業,并帶動鄰近農戶開發水面形成規模。
老林鎮 電話:0817-8419011 郵編:637700
木埡鎮
全鄉幅員面積25.08平方公里,轄11個村95個社,2003年未總人口15414.
梨樹村 黑山村 全力村 雙樹村
復興村 月枷村 土祖村 木頂村
洞口村 錫山村 銅鼓村
木埡鎮位于營山縣東部,與渠縣交界,距縣城51公里,幅員面積25.08平方公里,轄11個村,95個農業合作計,總人口15217人。
木埡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充足,農業基礎條件較好,素有糧倉之稱。主要盛產水稻、小麥、紅苕、豆類等。該鎮交通方便,信息暢通,營達公路橫貫其境。
興修水利,大搞基礎設施建設。近三年來,共投入資金327萬元,投勞136萬個,新建提灌站1個,配套農渠8000米,興修山平塘17口,石河堰8口,蓄水池63口,整治維修各類水利工程78處,建人工井1371眼,供水站5處,加上原有的三個水庫,基本上解決了全鎮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用水。
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近幾年來,黨委、政府一班人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發展的切入點,作為農業走向市場的支撐點,作為農民增收的立足點,作為農村奔小康的著力點。鄉鎮企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先后辦起了永光涂料廠、水泥空心磚廠、汽修石、預制件廠、養雞場、三個酒廠和復興咂酒廠。鄉鎮企業的發展,帶動了8000多農民進市場,全鎮組織勞務輸出3000余人,有力地促進了本地經濟的發展。培植長效致富項目,繼續抓好生豬和蠶桑生產,年養蠶6000張,產繭15萬公斤,創收2500萬元;出欄肥豬16000頭。在糧食生產上,主要抓好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等農作物,逐步調整糧經比例,千方百計增加家民收入。
木埡鎮 電話: 0817-8412761 郵編:637700
玲瓏鄉
全鄉幅員面積14.95平方公里,轄8個村53個社,2003年未總人口7845.
金山村 牛心村 盛坪村 石埡村
文武村 宗祠村 交通村 龍灣村
玲瓏鄉位于營山縣東部,周邊與老林、黃渡、涌泉、清源接壤,距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14.95平方公里,是營山縣糧油、生豬、果品的主要產區之一。全鄉轄8個行政村,5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人口7918人。該鄉自然資源豐富,農副產品眾多,尤以優質果品為甚,現已開發優質果品基地500畝,培植優質名品果苗30萬株。
境內交通方便。營雙公路縱貫南北,涌泉、清源公路橫穿西東,把全鄉7個行政村連成一體,形成交通運輸四通八達的格局。全鄉境內有二級柏油路11公里,場鎮水泥公路400米,交通更顯發達。
搞好水利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近年來,已建成小型灌既水井127口,商品蓄水池13口,累計蓄水1.92萬立方米,澆灌旱地1100畝,解決人畜飲水困難1900余人,工程總投資15.3萬元。興建電力提灌站3處,開挖水渠15公里,基本做到旱澇保收。
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已形成糧油食品加工、民用建筑、汽車和電器修配的格局。以商品零售為龍頭的個體私營經濟由最初的6家發展到32家,年銷售額560萬元。
發展的玲瓏有一個同心合力,年富力強,作風踏實,真抓實干,不尚空談的領導班子,他們決心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增大科技含量,加快場鎮建設,優化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發展環境,為使該鄉早日跨入小康鄉鎮行列而努力奮斗。
玲瓏鄉 電話: 0817-8417042 郵編:637700
涌泉鄉
全鄉幅員面積27.13平方公里,轄10個村78個社,2003年未總人口11315.
深溝村 馬灘村 元廟村 樊溝村
十龍村 泉水村 舞鳳村 康寨村
涌泉村 楊廟村
涌泉鄉屬丘陵山地,平均海拔420米,幅員面積27.13平方公里,轄10個村,78個社,總人口11692人。主要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豆類等,堪稱綠水青山魚米之鄉。
涌泉鄉資源豐富。涌泉河全長約21千米,上接灣灘電站,下貫黃渡大河;馬灘灣水庫占地170余畝,蓄水量達14000立方;二龍電站裝機400千瓦,已并入營山電網。全鄉建成“衛生井”1500口,蓄水池310處,其它微型水利2600個,場鎮引水工程正緊鑼密鼓實施。涌泉的青石和涌泉河沿岸金黃的河沙是現代建筑的優質原科,很有開采價值。
該鄉交通方便。水陸兩路雙雙直達,村村已通公路,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程控電話安裝到村社,信息暢通,全鄉村村建起了設備齊全的廣播室、廣播電視站曾是“學五馬”先進典型。
展望未來,涌泉鄉黨政一班人將帶領全鄉人民進一步發揚“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的涌泉精神,抓住農業這個根本,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為迅速跨入小康鄉鎮而努力奮斗。
涌泉鄉 電話: 0817-8411021 郵編:637700
木頂鄉
全鄉幅員面積22.34平方公里,轄10個村84個社,2003年未總人口11256.
刺門村 解放村 躍進村 戰斗村
銀水村 橋亭村 石院村 羅安村
興旺村 梁山村
木頂位于營山縣東北角,周邊與老林、清源、陡坑、黃渡、玲瓏等鄉鎮毗鄰,幅員面積22.34平方公里,轄10個村,84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總人口11396人。
木頂鄉強力推進了以興水改土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木高橋水庫的天然優勢,實現了場鎮飲用自來水。大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攻堅戰,使人畜飲用水和生產用水差的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同時,他們依托川中項目中低產田土改造工程,新建蓄水池17口,蓄水量達8萬方,可保證400多畝田旱澇保收,穩產高產。
農村經濟碩果累累。木頂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盛產水稻、小麥、紅苕、豆類等。木頂鄉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提出了“穩糧調結構,增收奔小康”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科學種田、綜合開發,極大地推動了木頂農村經濟的發展。
交通通訊設施日趨完善。他們先后投資8萬元,對木頂——玲瓏段公路進行了維修整治,使路面平整,車輛暢通。同時投資27.5萬元安裝了容量為124門的程控交換機,緩解了滯后的通訊對經濟發展的牽制矛盾。
木頂由于基礎薄弱,發展速度較慢,但勤勞、智慧的木頂人民在今后的前進道路上一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在穩中求進,在進中求快,力爭盡快跨入小康行列。
木頂鄉 電話: 0817-8413249 郵編:637700
清源鄉
全鄉幅員面積23.41平方公里,轄10個村75個社,2003年未總人口9684.
紅豆村 元井村 沿河村 石極村
兩岔村 梨子村 白井村 石碾村
連臺村 黃草村
清源鄉位于營山東北角,周邊與老林、木埡、龍伏、陡坑四鄉鎮相鄰,與渠縣千佛、蔡和、白兔三鄉接壤。境內三峽兩溝,是典型的深丘地貌。幅員面積23.41平方公里,轄10個村,75個農業合作社,人口10151人。
近年來,黨委、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加大了經濟建設步伐。他們自投資金,改造、拓寬了清源至玲瓏的的出境公路,解決了清源多年來行車難的問題,為清源的經濟振興起到了積圾作用。該鄉有較豐富的水利資源,境內有木高橋水庫,主、支渠共長12公里,灌面9個村,50個合作社,面積達3200畝,保證了65%的耕地旱澇保收。全鄉有塘96口,蓄水池350個(全鄉80%的社有機壓井、人工井),為了解決場鎮居民飲水,修建了長2400米飲水管道,使近200人飲上了自來水。
立足清源實際,以發展生豬為龍頭產業,積極開發家禽、家畜和水產養殖業。年出欄肉豬10641頭,實現稅收32萬余元,農民人均收入150余元。蠶桑業是該鄉又一骨干產業,年養蠶2800張,年創收80萬元左右,如今,蠶桑業呈旺盛的發展勢頭。
鄉鎮企業以酒廠為龍頭,積極開發民間工藝,私營經濟發展較好,為該鄉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目前,該鄉黨、政一班人根據清源實際,利用清源自身優勢,以求真務實、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帶領全鄉人民,為清源的未來發展描繪宏圖。
清源鄉 電話: 0817-8414333 郵編:637700
龍伏鄉
全鄉幅員面積24.35平方公里,轄10個村80個社,2003年未總人口10546.
建設村 庫灣村 金龍村 平定村
柏埡村 新村村 梅樂村 耳巖村
新寨村 龍奔村
龍伏鄉位于營山縣的東部,東鄰渠縣柏林,西靠老林鎮,南與木埡、清源相連,北與明德接壤,面積24.35平方公里,轄10個村,80個社,總人口10476人。因境內有久負盛名的古建筑龍伏寺,鄉名由此而得。該鄉地勢東高西低,淺丘呈東西走向,以沙壤為主,土質肥沃,物產非常豐富。
該鄉交通方便。寬闊平坦的營渠干道象一條金色玉帶由西向東橫貫該鄉,營山、老林、消水、雙河到渠縣、達縣的客貨運營車輛川流不息,終日不斷,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動脈,龍伏人民的黃金公路。
龍伏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全鄉擁有良田6000畝,盛產優質大米。境內有水庫兩座,常年蓄水90萬立方。李家水庫修筑在該鄉東部,不但能自流灌溉全鄉80%的農田,而且為該鄉的水產、養殖、釀造業和預制件生產提供了條件。全鄉水面養魚年產量在20噸以上,其中網箱魚占30%。水庫養雞場常年養雞5000只,產蛋120萬枚。庫周建有酒廠2個,養豬場3個,年產白酒25噸,出欄肥豬200頭。水庫大堤外的公路旁的預制件廠,生產的品種齊全,產品暢銷周圍鄉鎮。僅李家水庫形成的直接經濟年收入就達110萬元。
龍伏的生豬和蠶桑是兩大骨干產業。該鄉年出欄肥豬11000頭,是全縣7個示范養豬鄉鎮之一;年養蠶2300張,產繭6萬公斤,又屬營山縣13個蠶桑革地鄉之列。全鄉僅生豬和蠶桑兩項收入就達601萬。人均573元。
鄉黨政一班人團結務實,開拓進取,信心百倍地帶領全鄉人民描繪宏圖。今天,他們緊緊地抓住自身優勢,按照遠景規劃,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千方百計地實現兩個800萬元(預制件廠、酒廠、糖果廠等年產值800萬元,勞務輸出年創收800萬元),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龍伏是一片沃土,勤勞智慧的龍伏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的領導下,龍伏一定能升起希望的太陽,龍伏人一定能創造出明天的輝煌。
龍伏鄉 電話: 0817-8410023 郵編:637700
雙林鄉
全鄉幅員面積32.69平方公里,轄9個村74個社,2003年未總人口10057.
貓頂村 黑馬溝村 龍興村 龍壩村
雁家村 文昌村 水口村 麻柳村
雙林村
雙林鄉位于營山縣東部,周邊與老林、明德、普嶺、消水接壤。境內多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幅員面積32.69平方公里,轄9個村,74個社,總人口10156人。
雙林鄉素有“山區小平原”美稱。主要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紅麻、海辣為主,果品以“雙林柚”著稱,遠銷省內外,貓頂山、黑馬山林業資源較為豐富。該鄉交通方便,營柏公路橫穿其間,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麻柳河流經7個村,為農業的豐收提供了有利條件。
雙林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立足本地實際,培植骨干產業,把發展生豬和柑桔列為骨干產業。全鄉年出欄肥豬10500余頭,成為農民增收和財政收入的重頭戲。近年新栽植沙田柚、冰糖柚等名優柚子樹達2萬株,已基本形成公路沿線的果品開發帶,全鄉現有各類柑桔樹10萬多株,年產量300多噸。
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努力抓好私營經濟是鄉黨委、政府既定的目標,除對原有的機磚廠、冷凍廠、三個酒廠進行了大膽的整頓和改制外,還著手發展一批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力爭在五年內鄉鎮企業產值翻兩番。全鄉現有個體工商戶48戶,攤位165個,辦起了打米磨面、米粉、面條加工廠,牛蛙養殖場,新潮家俱廠,現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有力地促進了私營經濟發展。同時,認真組織勞力輸出,年創收400多萬元。
雙林鄉突出特色抓產業
雙林鄉距縣城50公里,深丘地貌,兼有帶壩,土壤肥沃,宜于柚類種植。發源于該鄉文昌村的“錦繡雙林”柚以個大、皮薄、口感好、耐儲藏頗受市場歡迎。為把雙林柚產業做大做強,鄉黨委、政府以“基地化建設,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訂單化銷售”為思路,計劃5年內在全鄉9個村規模發展雙林柚20萬株,到2015年,僅雙林柚一項,人均增收800元。
為確保既定目標如期實現,鄉黨委、政府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民主確定了“四定五統一”的柚類產業化發展辦法。四定,即定任務、定期限、定責任、定獎懲。按照雙林柚發展整體規劃,要求5年內人均新植雙林柚不少于20株,加上高接換優,全鄉雙林柚達到35萬株;文昌、雙林、龍興等基礎條件較好的村,今年底前完成劣改優任務,明年底前完成新植任務,其余各村5年內完成新植任務;雙林柚果業協會積極發揮中介組織作用,與果品銷售商簽訂銷售協議;各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引導群眾籌資籌勞,砍雜去劣,加寬田埂,做好雙林柚嫁接和栽植準備;對提前或超額完成嫁接和栽植任務的家庭、村社,鄉上給予重獎。五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籌資、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育苗、統一栽植。雙林柚新植和劣改優由黨委、政府統一規劃,不準各行其是;以村為單位,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統一籌集雙林柚發展資金;鄉上聘請果樹栽培專家統一對全鄉各農戶分期進行技術培訓,確保兩年內達到“一戶一個柚類栽培技術員”的目標;鄉農業服務中心在雙林村、文昌村成片租用土地集中育苗;各農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統一劃線打窩栽植。到目前為止,全鄉雙林柚高接換優8萬株,新植6萬株,培育柚苗15萬株,技術培訓450人。